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柴达木地区晚古生代沉积构造演化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依据野外采集的古流向数据和上古生界火山岩地球化学资料对柴达木地区晚古生代沉积构造演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盆地东部地区物源总体来自北部,海侵方向由南向北,沉积中心在盆地南部地区;构造背景晚泥盆世为后碰撞期的板内拉伸,早石炭世为陆内拉张构造环境,晚石炭世-二叠纪以洋陆俯冲构造背景为主;晚泥盆世开始,柴达木地块周围普遍因拉张而发生裂陷,形成一系列狭长状的地堑式断陷盆地或海槽,柴达木中央隆起(牛鼻子梁古陆)的雏形形成;石炭纪沉积盆地是在海西运动产生的晚泥盆世裂陷槽基础上形成的差异性沉降盆地,具有坳、隆相间的古地理格局,海侵广泛,以台型沉积为主的浅海相碳酸盐岩裂谷盆地,在古陆边缘附近形成了海陆过渡相的泻湖、扇三角洲(或辫状河三角洲)及沼泽相含煤沉积;二叠纪基本保持了石炭纪的海域,仍处于陆缘裂陷盆地的构造背景,属于稳定型浅海相沉积的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  相似文献   
2.
利用三维地震、钻/测井等资料,对渤中凹陷古近系石南地区的构造、地层及沉积进行详细解释,运用断层活动速率法,系统分析了古近系石南断层活动特征及其对沉积相的控制.结果表明:石南地区由西向东依次发育近EW、NNE、EW走向的分支断层.古近系沉积演化过程中,石南断层活动强度呈"弱—增强—减弱—最强—减弱—最弱"的变化趋势;随着断层活动速率的降低,沉积相依次为扇三角洲、冲积扇、曲流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滩坝等相类型.  相似文献   
3.
针对渤中凹陷西北缘古近系构造活动与储层之间的关系模糊等问题,利用钻井、测井、三维地震、分析化验等资料,运用断层活动速率法,定量分析了渤中凹陷西北缘古近系构造活动特征,结合沉降速率和储层分布、物性特征,探讨了构造活动对储层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断层活动在古近纪东三期最强,沙三期和东二期次之,沙一二期较弱,东一期最弱;同一时期不同位置的断层活动具有差异性。沙三期、东三期断层活动强,沉降中心离边界断层较近,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厚度大,粒度粗,延伸距离短;沙一二期断层活动弱,沉降中心离边界断层相对较远,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厚度大,粒度粗,但延伸距离远;东二期断层活动强,而晚期受边界断层的影响减弱,且受外物源的影响,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厚度小,粒度细,延伸距离更远;东一期断层活动极弱,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厚度小,延伸距离远。边界断层活动控制着碎屑沉积物进入湖盆的位置,次生断层活动对碎屑沉积物的展布具有调节作用。东三末期区域性构造抬升作用对扇三角洲致密储层物性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该规律能够对低勘探程度区类似陡坡带的储层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