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作者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甘草属(Glycyrrhiza)八种植物花粉形态进行了详细观察和比较.本属花粉形态是单花粉类型;花粉粒为长球形或近园球形,极面观为三裂园形或钝园形;具3孔沟;花粉粒为中等大小(31·6~38·7μm);外壁分层明显;外壁纹饰为细网纹和网纹.用高速离心机对Gly-cyrrhiza uralensis和Glycyrrhiza glabra两种花粉进行破壁观察其外壁的内部结构.  相似文献   
2.
利用合成粘胶剂和天然粘胶剂混合配制的胶悬剂成膜添加剂,加入对瓜枯萎镰刀菌、疫霉菌杀灭效果良好的杀菌剂及多种营养元素配制成防治瓜类根病的种衣剂.利用筛选出的杀菌剂加入磷酸二氢钾、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和缓释性添加剂,混合后压成片剂,用于防治瓜类枯萎病和疫霉病.室内平。抑菌测定证实在土中埋了35~60天的片剂仍有一定抑菌效果,田间小区及大田施药结果表明,对枯萎病防治获得良好效果.田间施药一次,药效可达50天左右.胶悬剂与缓释性片剂配合使用防治效果可达91.3%.  相似文献   
3.
在新疆甜菜丛根病株上分离到一种杆状病毒,侵染甜菜、菠菜、苋色藜、昆诺阿藜和番杏;与BNYVV抗血清有反应、传播介体为甜菜多粘菌(Polymyxa betae)。稀释终点为10~(-3)~10~(-4),致死温度60~65℃,10分钟,体外保毒期约5~6天。粒体有4个主要的长度:80、110、260、400nm左右,宽约18nm。通过上述鉴定工作,认为该病毒与国外报道的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NYVV)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微量板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西瓜花叶病毒获得成功。此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能够检测病毒提纯液的最低浓度为40毫微克/毫升,也能检测出稀释40000倍病叶澄清液中的病毒,灵敏度比琼腊双扩散高1000倍以上。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也能检测出单粒哈密瓜种子及单株幼苗的西瓜花叶病毒,测得种子带毒率为22%,幼苗带毒率为20%。此法快速简便,适合大量种子及幼苗标样的检测,尤其对于田间幼苗的隐症带毒及流行研究更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侵染新疆哈密瓜的病毒种类有西瓜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南瓜花叶病毒及烟草坏死病毒。1980—1985年,在田间试验及室内研究中,规察了影响病害流行的各种因子。初步认为,5—6月旬平均气温达25℃左右,月平均气温达20℃以上,相对湿度在30—50%时,田间开始出现中心病株,随麦二叉蚜、桃蚜迁飞高峰后,发病率出现明显的流行陡度。持续25—30℃的日平均温度,半月之内造成大流行。对70个哈密瓜品种的试验观察没有免疫品种。这期早播或播时铺上塑料地膜或银色反光薄膜可以大大阻止病害流行,而黄瓜、西葫芦等蔬菜作物与哈密瓜邻作,可促使病害早期发生。本文讨论了影响发病及流行的各种因素,流行前期进行予测,为病害的有效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甜菜坏死黄脉病毒分离提纯的研究中,获得了一个较好的提纯程序。用刚显症的新鲜番杏病叶,加PH8.4、0.2m的硼酸缓冲液(内含0.5%巯基乙醇,0.1m脲素、0.005mEDTA),捣碎过滤,6%PEG沉淀后,通过SePharose2B柱层析染纯化病毒。病毒经6%PEG再次沉淀浓缩后,调节病毒悬液PH至酸性使病毒易悬浮,并通过病毒等电点沉淀法进一步纯化病毒。纯化病毒制剂呈典型的病毒核蛋白紫外吸收曲线,最大吸收值在270毫微米,最小吸收值在250毫微米。该病毒分离物OD_(260)/OD_(280)为1.123左右,核酸含量约4.5%,病毒等电点PH4.8~4.9。病毒的核酸电泳出现4条带,它们的分子量约2.25×10~6、1.8×10~6、1.05×10~6、0.75×10~6道尔顿。病毒粒体含一种外壳蛋白亚基,分子量约2.05×10~6道尔顿,由约16种199个氨基酸组成。病毒制剂在分析超速离心时出现了4个沉降界面,它们各自的沉降系数分别为200.8S,165S,125.8S和100S。  相似文献   
7.
1990~1992年,从石河子、昌吉、阜康、乌鲁木齐及哈密等地采集了不同症状的辣椒病毒病标样75份。通过指示植物3次单斑分离,纯化后获8个病毒分离物,编号分别为P—91—5、P—91—7、P—91—8、P—91—10、P—89—2、P—89—27、P—90—3及P—90—4。上述分离物经病毒的寄生范围、鉴别寄主反应、传毒介体及传播方式、体外稳定性、电镜粒体观察、血清学反应及理化性质的测定,鉴定出6种病毒:黄瓜花叶病毒(CMV)占28%、烟草花叶病毒(TMV)占24.7%、蚕豆萎蔫病毒(BBWV)占5.0%、马铃薯X病毒(PVX)占4.3%、马铃薯Y病毒(PVY)占2.7%、烟草花叶病毒组一新成员病毒(暂定为C_aMV)占21.3%。还有两种未知病毒分别占13.2%及3%。研究表明,在北疆地区辣椒病毒病的主要毒源是CMV、TMV及C_aMV,但对辣椒危害性最大的是TMV及BBWV,导致辣椒萎蔫、坏死及顶枯。  相似文献   
8.
本文详述了用免疫电镜法鉴定苜蓿病毒分离物M—4及不同时期感染该病毒的不同寄主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的研究。免疫电镜测定结果证明分离物M—4是菜豆黄色花叶病毒(BYMV)。该病毒可侵染苋色藜、三叶草,菜叶、蚕豆等寄主。这些寄主的超微结构特征。1、细胞内有风轮状、带状和环状三种形式的内含体。2、不同寄主细胞中三种内含体的数量不同。3、病毒粒子较少,分布在液泡膜附近。4、接种不同时期寄主叶片细胞中叶绿体及内含体数量有所变化,接种第30天时内含体数量最多,并能看到一些细胞质束丝。  相似文献   
9.
1983~1984年我们对新疆发生的大豆病毒病进行了毒源鉴定工作。病毒的寄主范围很窄,测定的十四种植物中只能侵染大豆和菜豆品种Topcrop,不能侵染菜豆其他品种、豇豆、蚕豆、绿豆、豌豆、眉豆等豆科植物,也不能侵染普通烟、曼陀罗、百日菊、苋色藜、昆诺阿藜等。病毒的种传率为0.6—15.2%,棉黑蚜、桃蚜可以传毒。病毒的致死温度为60℃,稀释限点1:1000,体外保毒期四天。所有毒源标样与标准的大豆花叶病毒(SMV)抗血清发生明显的沉淀反应,一少部分标样与SMV抗血清发生反应的同时,还与苜蓿花叶病毒(AMV)的抗血清发生反应。电镜上观察病毒粒体为线状,大小为700~800×10~15毫微米。根据以上性状,引致新疆大豆病毒病的毒原主要为大豆花叶病毒(SMV)。  相似文献   
10.
用甜菜真叶做外植体,接种于附加不同激素配比的MS固化培养基上,经过三次连续继代,成功地诱导出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