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黄河三角洲湿地表层土壤磷形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6年10月采集了黄河三角洲典型湿地的表层土壤,并采用SMT(standard measurements testing program)法分别提取了土壤中的TP (total phosphorus)、IP (inorganic phosphorus)、OP(organic phosphorus)、Fe/Al-P (Fe/Al-bound phosphorus)以及Ca-P (Ca-bound phosphorus).结果表明,土壤中TP的平均质量分数为581.02 mg·kg?1,高于第2次全国土壤普查中土壤TP的平均质量分数.各形态磷质量分数分布从大到小依次为IP、Ca-P、OP、Fe/Al-P,IP约占TP总量的86.98%,是黄河三角洲含量最高的磷形态,而Ca-P则是IP的主要组分,约占IP的85.30%.各形态磷含量在黄河三角洲的分布具有较高的空间异质性,特别是OP和Fe/Al-P,变异系数分别达到了40.20%、39.41%.总的来说,距离黄河比较近的样点土壤中TP和IP含量都较低,有植被分布样点的土壤中OP含量较高.相关性研究表明,TP、IP均与土壤含水量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OP与土壤碳质量分数(w(C)/w(P)、w(TOC)、w(TIC))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Fe/Al-P和地形因子SOS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PCA)也表明IP更容易受到湿地理化性质的影响,而OP和湿地土壤营养水平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2.
以水生食物网中地位关键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8月在黄河口、大汶流管理站的淡水补给区(HR、DR)、潮汐区(HT、DT)和黄河故道及现行黄河区域(YR)设立28个水文节点进行定量采集,获取生物样本1 908个,共3门6纲18目38科,共计48个分类单元,以节肢动物(58.33%)为优势门类,丰度和生物量呈现潮汐区多于淡水补给区,区域各样地湿地的群落结构差异显著.基于环境因子和群落组成的样地等级聚类分析发现,3个生境类型与3个群落类型虽有重叠(重合度分别为44.44%,0%,53.33%)但不完全吻合.进一步冗余分析发现pH和电导率(EC)分别与中华蜾蠃蜚(Corophium sinense)、秀丽白虾(Palaemon modestus)、光滑河蓝蛤(Potamocorbula laevis)等优势种的分布呈显著相关.证明黄河三角洲底栖动物群落分布呈现较大的空间异质性,环境物种变异系数高达80%以上,部分水文节点的底栖动物资源需要进行优先恢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