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柴油机气门导管新型密封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柴油机气门导管的漏油和磨损问题,提出了一种气门导管仅加工密封槽但不安装密封圈的新型密封结构,从理论上对该新型密封结构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并通过部件和整机试验,证明此新型密封结构既能减少进入进,排气道的机油量,又能减轻轻气门杆和气门导管的磨损。  相似文献   
2.
高强化大功率柴油机冷却系水流分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高强化大功率柴油机冷却系统的分析,研制了高强化大功率柴油机冷却系水流分布试验装置,采用流量测量法测定了水泵在不同转速下通过左,右缸排及各缸的冷却水流量与阻力,同时对不合理的水道给予了改进设计,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冷却系左,右缸排及各缺冷却水流量与阻力分布均匀,合理,从而使改进前的整机各缸冷热不均得到较大改善,可靠性也得到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提高转子泵容积效率的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转子机油泵容积效率的主要原因,并对油泵间隙的漏损机理进行了探讨;从合理选择进油槽尺寸、采用双而进油方式、减小间隙损失和提高加工精度及选择合适的进出油管通径等方面论述了提高转子泵容积效率的具体措施,并运用实例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4.
叙述了网络MSSERVERS2000环境下运用数据库SQL SERVER2000、POWERBUILDER8.0软件开发平台实现“工厂工艺技术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制过程、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的设计以及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等,该录统适合于其他机械加工企业。  相似文献   
5.
发动机气缸盖冷却水流动试验及CFD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针对高强化发动机气缸盖的冷却问题,采用流量压力测量法和染色剂法对透明气缸盖水腔进行了水流分布试验,得到冷却水在缸盖复杂水腔内的流场分布和水腔的流动阻力与进出水孔的流量,并对缸盖水腔不合理的地方加以改进;然后用FIRE软件对改进前后的缸套水腔冷却水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冷却水在缸盖水腔内的三维流场.将试验结果与CFD分析结果加以对比,表明水腔改进后流量和压力分布合理,微涡和流动死区减少,同时数值模拟计算所得的冷却水流动方向和流量大小与试验测量和观察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针对发动机水泵的应用环境及对部件的使用要求,通过理论计算和性能比较,选用增韧增聚苯硫醚试制了某发动机水泵的泵体、轴承座、叶轮和进水接盘等零部件。经过部件台架试验、整机台架试验、整机装车试验和装船试验,证明用增韧增强聚苯硫醚材料制造的水泵部件能满足发动机的使用要求,此材料是制造发动机水泵叶轮和进水接盘等零件的较理想材料之一。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离合器摩擦副材料在高温下的摩擦磨损机制,采用30CrSiMoVM钢作为与铜基粉末冶金摩擦片配对使用的对偶钢片,在MMU-10G高温端面摩擦磨损试验机上,研究30CrSiMoVM钢和摩擦片组成的摩擦副在室温到600℃之间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材料的强度逐渐降低,摩擦界面氧化膜不断形成与脱落,使摩擦副摩擦因数和磨损量总体趋势逐渐增大。在温度为300~500℃时,摩擦副摩擦因数和磨损量均平稳增大,表明摩擦副材料在此温度段摩擦磨损性能较稳定,磨损机制表现为磨粒磨损、氧化磨损和疲劳磨损;在600℃时,摩擦副材料表层软化,摩擦片摩擦因数和磨损量急剧增大,对偶钢片因表层黏着磨损严重,相对磨损量较小,磨损机制表现为黏着磨损、氧化磨损和疲劳磨损。  相似文献   
8.
采用金相和能谱方法对Ti、Al箔的固相扩散反应行为进行了研究,建立了TiAl3相层厚度生长的计算公式.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球磨Ti/Al复合粉的两步固相烧结工艺.研究表明:两步固相烧结法可有效抑制烧结引起的粉末体变形,获得具有典型显微组织的致密烧结材料;尽管延长低温预烧时间可获得由TiAl与Ti3Al组成的热稳定性较好的组织,但组织致密度偏低,为了获得高致密的TiAl合金,仍需后续高温烧结.实验还表明,高能球磨促进了TiAl基合金组织细化,且球磨时间越长烧结组织晶粒越细小;双态组织中的层片组织含量随球磨时间延长而增加,但长时间球磨由于非晶化的出现又会引起层片组织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9.
铁基粉末的流动温压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流动温压工艺对铁基粉末成形的效果,采用自行设计的流动温压测试系统,研究了雾化铁粉与细羰基铁粉的混合粉末的流动温压行为.研究显示:与常温压制相比,流动温压过程中的侧压力随横向距离的增加下降趋势更为缓慢,特别是在常规粉末成形压力600~700MPa下具有比常温压制更高的侧压系数,即在相同位置处具有更高的侧压力和致密度;以聚乙二醇(PEG)作为铁粉的粘结剂时,最佳压制温度、压制速度分别为62℃、240mm/min,适宜的PEG含量为2%~3%;在流动温压条件下,粘结剂将金属粉末包覆并粘结在一起,改善了金属粉末的填充能力,并提高了润滑膜的承载能力,从而改善了粉末的压力传递效果,可成形形状较为复杂且具有较高致密度的粉末冶金零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