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方曦  尤宇  何华 《创新科技》2021,21(8):79-90
为了解决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攻克对产业竞争力整体提升具有全局性影响和带动性强的关键共性技术,实现以科技发展的局部跃升带动生产力的跨越发展,结合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国家实施了多项重大科技项目.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力求掌握一批事关国际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核心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战略性产品是其核心任务.但重大科技项目往往参与主体多、研究周期长且易于受到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等影响,加之项目每个阶段的创新投入和产出均不相同,外部环境和内部要素叠加作用呈非线性,导致知识产权育成效率低下.厘清外部环境要素和内部要素,进而抓住关键要素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知识产权育成的影响,可以提高其育成效率并激励创新主体进一步育成新的知识产权,从而实现大幅度提升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的目标.内外部关键要素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知识产权育成过程中会相互影响,呈现出相关关系或者因果关系,正向关系会促成知识产权的育成,建立多个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了解其影响大小是构建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全创新链知识产权育成路径的基础.因此,本文通过提炼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知识产权育成要素,构建重大科技项目知识产权内外部育成要素协同模型,在分析要素因果关系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获取内外部要素的权重,并采用系统动力学模型来对知识产权育成要素进行赋值与仿真,刻画目标要素的变化曲线,进而针对关键要素提出提高重大科技项目知识产权育成效率的建议.研究发现,重大科技项目知识产权育成的内部机制要素对其知识产权数量和创新收益影响作用不明显;而外部要素中,随着自变量要素重要程度的提高,制度安排的影响强度逐渐超过政策支持,对重大科技项目知识产权数量和创新收益起主导作用.在"十四五"开局这一关键节点,本研究有助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知识产权数量与质量双提升,同时对于我国实现重大科研项目的精准施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加强基础研究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举措。本研究系统梳理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强基础研究的政策导向,从创新主体、支撑平台、科技资源、科研环境及成果产出等维度构建了粤港澳大湾区基础研究发展现状分析框架。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基础研究的创新主体持续壮大、支撑平台布局加快、科技资源投入强化、科研环境不断完善、成果产出显著增多,但仍存在基础研究主体大而不强、科技人力资源质量不高、经费投入低于国际水平、科研成果产出质量不优等问题。基于此,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加强基础研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王鹤亭留学印度,在水利信息和技术方面实现了深入的交流。其引荐回国的印度四合土技术,在1940年经过王鹤亭的本土化试验和改进后,设厂制造产出灰土代水泥,成为战时水泥严重短缺情况下的替代方案,为綦江的水道整理和战略作用的发挥立下汗马功劳。灰土代水泥技术在我国引进并改进成功,顺利实现产业化,是发展中国家技术交流的一个典型案例,值得我们在当前复杂背景下予以重新考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