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4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所谓的后现代社会,大学教师的身份产生了深刻危机:大学教师到底是“教师”、“学者”还是“政府官员”?公众舆论在质疑大学教师:“你是谁”?大学教师在自我责问:“我是谁”?于是,大学老师在外在压力和内心焦虑的双重夹击下显得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2.
厄普代克长篇小说<马人>主人公卡尔德维尔是卑微性和悲剧性的对立统一:他尽管身份卑微,却用无私的献祭传达着上帝的仁慈,捍卫着上帝在人间的位置.而他的孤独和痛苦表明,小说既是一首唱给主人公的颂歌,也是一首写给现代人的挽歌.  相似文献   
3.
在厄普代克的作品中,《政变》是唯一一部完全以黑人为主人公的长篇小说.小说讲述了非洲黑人青年埃勒的两次生命之旅,一次是他到美国接受高等教育;另一次是他返回故乡寻找前国王的头颅.埃勒试图通过个体的寻求来纯洁自己的民族文化,但是,他因为无法确认自身的身份,所以也无法领导自己的民族找到身份.  相似文献   
4.
在前期作品中,拜伦以民族自由和独立为尺度,以圣人华盛顿为参照系,用世界的暴君、高卢之秃鹰等鄙视性语言描绘拿破仑形象。在中后期作品中,拜伦从整体出发,以后拿破仑时代为参照系,将拿破仑看成一个伟大而不是最坏的人,从而描绘出一个让人爱与恨、崇拜与鄙视、期待和失望、惋惜和诅咒并存的拿破仑形象。通过拿破仑形象的塑造,拜伦传达了他的英雄观和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5.
中国当代文学究竟缺少了什么?以俄苏文学作为参照,或许能够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从俄苏文学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是俄苏文学的很多重要特质,如纯净、忏悔叙事、宗教情结等,却被我们忽略,甚至被当成反面教材加以批评.中国当代文学要想走得更远,也许需要走到俄罗斯文学那里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