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房超  季汉成  赵庆  肖菁  向鹏飞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26):10707-10719
以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岩石学为指导,深入分析东濮地区野外、岩心、薄片和测录井等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资料,恢复古气候及古海平面,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识别层序界面,建立了中奥陶统层序地层格架并阐述格架内沉积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奥陶统为一个二级层序(SSQ1),包含三个三级层序(SQ1、SQ2、SQ3)。SQ1为下马家沟组-上马家沟组下段,底为怀远运动不整合面,顶为岩性转换型界面(SB1);SQ2为上马家沟组上段-峰峰组下段,顶为暴露型界面(SB2);SQ3为峰峰组上段,顶为造山侵蚀型界面(SB3)。SQ1海侵体系域为局限台地向开阔台地过渡,发育开阔海、膏云坪和颗粒滩微相;高位体系域整体发育局限台地云坪、膏云坪和云灰坪,局部地区发育灰坪和颗粒滩;SQ2海侵体系域以开阔台地为主,发育开阔海微相,局部高地发育膏云坪、云坪和云灰坪,高位体系域为局限台地,整体发育云灰坪,局部发育膏云坪、灰云坪和颗粒滩微相;SQ3受风化剥蚀严重,仅能恢复海侵体系域早期沉积,以开阔台地为主  相似文献   
2.
综合利用岩心分析、地震和测井资料对研究区石炭系深部的岩性岩相及其空间展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石炭系深部岩性以火山岩为主,其次为沉积岩和变质岩。研究区发育次火山岩、火山熔岩、火山碎屑熔岩、火山碎屑岩和沉火山碎屑岩5类火山岩,岩相类型主要为次火山相、爆发相、溢流相和火山沉积相;沉积岩可细分为砾岩、砂岩和泥岩;该区变质岩主要分为动力变质岩类的断层角砾岩及区域变质岩类的浅变质砂岩和变质泥岩。西北部靠近逆冲带附近,在深埋期形成的区域浅变质砂岩及泥岩发育,东南部克—百断裂附近溢流相的火山熔岩较发育,东部爆发相的凝灰岩发育,东北部沉积岩较多。研究后认为,不同的岩性和岩相具有不同的储集性能,动力变质成因的断层角砾岩和属于溢流相的安山岩物性最好。该研究结果对于克—百断裂带石炭系深部储层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普通薄片、铸体染色薄片、阴极发光薄片及岩心样品等资料,采用显微镜、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地球化学测试等分析手段,对渤海海域石臼坨凸起东倾末端中深层沙河街组混积岩储层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可依据混积比例差异,将混积岩储层划分为Ⅰ、Ⅱ、Ⅲ等3大类;储集空间以残余原生粒间孔、生物体腔孔、次生溶蚀孔隙为主;优质储层的发育机制主要受原始混积组分及早期白云石胶结物含量、成岩作用、沉积微相、油气充注等4个因素控制。Ⅰ类混积岩储层形成于生屑滩、砂屑滩与鲕粒滩等高能沉积环境,储层特征表现为生物软体腐烂形成大量生物体腔孔;早期高比例白云石胶结物削弱了压实作用对原生孔隙的破坏,油气充注有效抑制早-中成岩期的的胶结作用,为原生型优质储层的形成提供了条件。Ⅱ、Ⅲ类混积岩沉积于水下分流河道、云坪和陆源碎屑滩的较高能沉积环境,储层特征表现为既有较少的生物体腐烂形成的原生孔隙,也有大量长石溶蚀形成的次生孔隙;有机酸对大量地长石的溶蚀对储层储集性能的改善是次生型优质储层发育的机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