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研究了Ni(dpm)2Cl2-CuCl(dpm为Ph2PCH2PPh2)对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聚氢甲基硅氧烷(PHMS)硅氢加成的催化性能,讨论了影响反应的因素,结果表明:Ni-Cu催化体系对MMA与PHMS的硅氢加成反应具有一定的催化效果,硅氢化接枝率可达到50%,在硅氢加成反应的同时伴随着MMA的热聚合反应发生,随着催化剂用量的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接枝率相应增高,MMA的热聚合则相应减少;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加快,但MMA的热聚合也随之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2.
采用含有不同基团的烷氧基硅烷对电化学刻蚀后的铝合金基底进行修饰,得到具有多种性能的铝合金/聚硅氧烷复合层.将铝合金基底通过电化学方法刻蚀后,分别放入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和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中浸涂一段时间,得到了具有超亲水、疏水和超疏水三种特性的复合层,其水接触角(WCA)分别为0°、147.8°±0.9°和157.8°±1.3°.结果表明,使用含有亲水基团的硅烷修饰后,铝合金表面表现为超亲水性;而用具有疏水基团的硅烷修饰后,铝合金表面表现出疏水性或超疏水性.通过胶带测试表征了涂层的粘附性,发现随着胶带剥离次数增加:经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修饰的铝合金/聚硅氧烷复合层,超亲水性减弱,直至第10次之后WCA稳定在大约110°;经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修饰的铝合金/聚硅氧烷复合层,WCA减小至134°;经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修饰的铝合金/聚硅氧烷复合层,在6次胶带剥离后,超疏水性能开始降低,25次胶带剥离后WCA稳定在大约140°.  相似文献   
3.
以硫酸铁铵和草酸为原料,采用室温陈化法、水浴加热法、流变相法、溶剂热法等不同方法,通过改变溶剂的比例和反应温度,合成草酸亚铁。样品采用X线衍射、红外光谱、扫描电镜测试手段表征,探究溶剂比例、温度、合成方法等因素对产品的结构和形貌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不同时,草酸亚铁的结构会发生从β相逐渐向α相转变。采用室温陈化法、水浴加热法、流变相法合成的草酸亚铁产品多为尺寸较大的微米级不规则颗粒状,且有团聚现象。采用溶剂热法时,合适溶剂比例下,草酸亚铁形成了较小尺寸的棒状结构。综合实验结果,采用溶剂热法合成草酸亚铁具有操作简便、产品纯度高、粒径小、形貌较好等优点,对合成尺寸小、具有特定形貌的草酸亚铁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详细讨论了在一次加料法制备含聚硅氧烷(PHMS)/丙烯酸丁酯(BA)复合乳液中,单体、乳化剂、引发剂及反应温度对聚合反应速率、转化/率和乳液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HMS/BA复合乳液的表观活化能和聚合速率方程分别为:Ea=132.77kJ/mol,Rp∞[PHMS]^-1.39[I]^0.85[E]^0.75(I为引发剂,E为乳化剂)。该乳液呈假塑性流体特征,随PHMS、功能单体N-羟甲基丙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Ni(dpm) 2 Cl2 —CuCl(dpm为Ph2 PCH2 PPh2 )对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与聚氢甲基硅氧烷(PHMS)硅氢加成的催化性能 ,讨论了影响反应的因素 .结果表明 :Ni—Cu催化体系对MMA与PHMS的硅氢加成反应具有一定的催化效果 .硅氢化接枝率可达到 5 0 % .在硅氢加成反应的同时伴随有MMA的热聚合反应发生 .随着催化剂用量的增大 ,反应速率加快 ,接枝率相应增高 ,MMA的热聚合则相应减少 ;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 ,反应速率加快 ,但MMA的热聚合也随之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6.
基于高内相乳液模板法制备的多孔复合材料具有可控的孔结构、比表面积大、吸附效率高等优点.以苯乙烯(St)为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为交联剂,选用石墨烯纳米粒子和Span 80协同稳定乳液,通过高内相乳液模板法制备得到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石墨烯/聚苯乙烯(PS)多孔复合材料,并对该多孔材料的形貌与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高内相乳液模板法制备得到的石墨烯/PS多孔复合材料的孔径大小为5~10μm,且随着石墨烯含量的增加,孔径有明显的变大趋势;当石墨烯/苯乙烯质量比为0.2/100时,机械性能最优,压缩强度最大可达4.09 MPa.通过对石墨烯纳米粒子添加量的调整,可实现对复合材料孔结构和机械性能的调控.该多孔复合材料可吸附多种有机物,其中对氯仿的最大吸附量可达到自重的16倍,是一种有效的吸附分离材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