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选用10个SSR标记,经PCR扩增、9%非变性聚丙烯酰胺电泳和银染法显色,对高原型藏山羊、山谷型藏山羊进行遗传多态性研究,并以白玉黑山羊、建昌黑山羊、美姑山羊和新疆山羊作对照.结果表明,10个SSR标记在高原型藏山羊、山谷型藏山羊、白玉黑山羊、建昌黑山羊、美姑山羊和新疆山羊群体的平均H、PIC、Ne分别为0.673/0.631/4.3、0.680/0.649/4.7、0.777/0.660/4.3、0.797/0.716/5.1、0.793/0.561/3.2和0.680/0.629/4.6.高原型藏山羊与山谷型藏山羊(D=0.063)聚为1类;建昌黑山羊和美姑山羊(D=0.026)聚为1类后,再与白玉黑山羊聚为1类;最后两类与新疆山羊聚为1大类,与各群体的来源和生态地理分布一致.  相似文献   
2.
西藏牛亚科部分群体线粒体DNA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从母系遗传上研究西藏牛亚科部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进化关系,通过PCR扩增西藏巴美牛、当地土种牛、驼峰牛以及引进娟珊牛4个群体18个个体的mtDNA D-loop控制区全序列,并测序.结果显示,D-loop区大小分布在892 bp~912 bp之间,不同群体间存在长度差异,同时西藏各群体牛D-loop区富含A、T碱基,共检测到颠换、转换、插入、缺失以及颠换和转换共存同一位点等5种突变类型.4个群体发现17种单倍型,多态位点达到125个,平均单倍型多样性约为0.992,平均核苷酸多样性约为0.039,表明西藏黄牛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系统进化分析显示17种单倍型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在其进化过程中出现相互交流的情况,巴美牛和驼峰牛亲缘关系最近,当地土种牛仍为较纯的黄牛,西藏黄牛群体不包含瘤牛单倍型,均为普通牛单倍型.  相似文献   
3.
高原型藏山羊产绒量与体形性状主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偏正态分布检测和多峰分布检测方法对高原型藏山羊产绒量、体重、体高、体长、胸围和管围6个数量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产绒量、体重、体高、体长、胸围5个数量性状中存在主基因效应.  相似文献   
4.
为从分子水平上探讨西藏牦牛的序列多态性、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系统进化关系,本研究对17个西藏牦牛类群170个个体的mtDNA COⅠ全序列进行测序,用MEGA5.0、DNASP5.0等软件分析核苷酸组成、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基于Kimura-2-Parameter双参数模型,分别采用邻近法(NJ)和最大似然法(UPGMA)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不同牦牛类群的亲缘关系和分类.结果表明:①西藏17个牦牛类群的mtDNA COⅠ全序列长度均为1 545 bp,个体间无长度差异,无内含子,起始密码子为AUG(ATG),终止密码子为UAA(TAA),共编码514个氨基酸.T、C、A和G 4种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9.5%(29.3%~29.8%)、25.5%(25.2%~25.6%)、28.7%(28.6%~28.9%)和16.3%(16.2%~16.5%);A+T的平均含量为58.2%,存在一定的碱基偏倚性.②在17个西藏牦牛类群的170头牦牛中,共发现mtDNA COⅠ有25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值在0~0.978之间,平均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值分别为0.566、0.00326,表明西藏牦牛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③西藏牦牛mtDNA COⅠ中亮氨酸平均含量最多(11.496%),半胱氨酸平均含量最少(0.1946%).碱性氨基酸、酸性氨基酸的含量分别为6.6171%、4.8627%;亲水性氨基酸、疏水性氨基酸分别为57.39%、42.61%.④基于mtDNA COⅠ,西藏17个牦牛类群可分为2大类,即类乌齐(LWQ)牦牛单独成一类,其它牦牛类群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5.
为从分子水平上探讨西藏牦牛的序列多态性、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系统进化关系,本研究对17个西藏牦牛类群170个个体的mtDNA COⅠ全序列进行测序,用MEGA5.0、DNASP5.0等软件分析核苷酸组成、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基于Kimura-2-Parameter双参数模型,分别采用邻近法(NJ)和最大似然法(UPGMA)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不同牦牛类群的亲缘关系和分类.结果表明:①西藏17个牦牛类群的mtDNA COⅠ全序列长度均为1 545 bp,个体间无长度差异,无内含子,起始密码子为AUG(ATG),终止密码子为UAA(TAA),共编码514个氨基酸.T、C、A和G4种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9.5%(29.3% ~ 29.8%)、25.5%(25.2% ~ 25.6%)、28.7%(28.6% ~ 28.9%)和16.3%(16.2% ~ 16.5%); A+T的平均含量为58.2%,存在一定的碱基偏倚性.②在17个西藏牦牛类群的170头牦牛中,共发现mtDNA COⅠ有25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值在0~0.978之间,平均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值分别为0.566、0.00326,表明西藏牦牛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③西藏牦牛mtDNA CO Ⅰ中亮氨酸平均含量最多(11.496%),半胱氨酸平均含量最少(0.1946%).碱性氨基酸、酸性氨基酸的含量分别为6.6171%、4.8627%;亲水性氨基酸、疏水性氨基酸分别为57.39%、42.61%.④基于mtDNA COⅠ,西藏17个牦牛类群可分为2大类,即类乌齐(LWQ)牦牛单独成一类,其它牦牛类群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6.
运用SAS软件分析了西藏那曲地区尼玛县原种场的169只藏山羊成年不同个体(其中公羊77只,母羊92只)的产绒量(Y)与7个影响因子间的相关和通径分析以及最优回归方程模型的建立.结果表明毛长、绒长、体长、胸围、管围与产绒量呈正相关,体重、体高与产绒量呈负相关,其中胸围与产绒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最大(0.2985),相关关系极显著(P<0.01),直接通径系数(4.3540)和间接效应值(5.5062)均最大,胸围的大小对藏山羊的产绒量具有极为重要影响,毛长对产绒量的直接效应值(-0.5290)最小.相关系数较高差异极显著(P<0.01)的相关因子有:毛长和体重(r=-0.4184)、胸围和管围(r=0.4057)、体长和胸围(r=0.3645)、体高与胸围(r=0.3211)、体重和管围(r=-0.3048),相关系数较高差异显著(P<0.05)的相关因子有:绒长和体重(r=0.2762).藏山羊产绒量的最优回归方程模型为:?=2.1920X2-2.4210X3-1.6110X4 5.0240X6-1.5800X7±29.7220.(X2-绒长,X3-体重,X4-体高,X6-胸围,X7-管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