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廖燕《二十七松堂集》散文的思想意义,拙作《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已加以论析。在清初历史条件下,廖燕离经叛道,违俗异尚。不仅思想奇特,而且文风奇特。本文侧重于探讨其散文艺术风格的特色。(一)清康熙版、乾隆版、日本版及民国版《二十七松堂集》,共载廖燕散文373篇。按作品内容分类,属于彰善瘅恶的73篇,论文评艺的70篇,述己抒怀的68篇,论学议教的41篇,阐发孔学的33篇,名胜记游的29篇,知人论世的26篇,抨击科举的13篇,应酬之作只有20篇。可见,廖燕的创作态度是严肃的,做到有感而发,言之有物,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其基本  相似文献   
2.
廖燕(1644—1705)一生为布衣。今韶关市区人。著有《二十七松堂集》传世,并传入日本印行。当今国内外部有学者在研究他的著作。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此《集》不乏思想性与艺术性圆满结合的佳作,奏出了时代精神和绚丽江山的真善美的旋律,揭露了封建主义社会的假恶丑的内涵,无怪乎受到了当世后代人的赞赏或诋毁。我想,喻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不无恰切的。廖燕生于清初顺、康年间。时值满族统治者率兵入主中原,打败了李自成等农民起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简介清初社会和文坛风气的基础上,以充分的论据,论析了廖燕的文艺批评观──“文即道”说、“愤气”说及“贫贱”说,是优秀传统的诗论文评的继承和发展,并分别论证其具有当时现实指导意义和历史借鉴意义。对廖燕在文艺批评史上作出的贡献,给予肯定的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4.
廖燕年谱     
廖燕,原名燕生,字人也,初号梦醒,后改号柴舟。清顺治元年(1644)生,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卒,享年62岁。廖燕早年补邑弟子员,六、七年后,便摒去时文,鄙弃科举,专攻诗古文词,并多次出游,广交达官名流,欲以奇计取仕。几经挫折,晚年遂辞弃诸生,绝意仕进,埋头著述。他一生含辛茹苦,尽心竭力,终于写出一部传世之作——《二十七松堂集》,行  相似文献   
5.
张九龄,作为扶正抑邪,匡国济民,忠贞廉洁的贤相;作为犯颜直谏,力挽狂澜,维持“开元盛世”局面的功臣;作为家居穷乡僻壤,地处岭南一隅,而能孤身立朝的先进人物,让我们探讨其宦海浮沉,及其处于相位上的功过得失,对于承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对于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都将会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