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城市群是中国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点和核心节点,城市群交通一体化是推进城市群协调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一,而对城市群内多种交通出行模式的充分认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基础。该文基于位置服务大数据,以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为例,分析了城市群内部通勤出行标度特征的一致性与差异性,得到以下结果: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内通勤仍占主导地位,但部分区域存在相当规模的跨市通勤;粤港澳大湾区通勤联系的“概率-距离”分布具有指数标度特征;对各城市而言,市内通勤的标度参数比跨市通勤更大,意味着市内通勤者对距离更加敏感;标度参数可以进一步反映交通与土地利用联系的紧密程度,进而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深圳市地铁为案例, 利用百度热力图, 通过热力平均值和热力离散系数构建轨道站点服务区活力测度体系。结果表明: 1) 深圳市人口聚集具有站点导向, 占深圳市总面积15%的轨道服务区在7—23时集聚全市38%~50%的人口, 呈现夜间少、日间多的人口聚集特征; 2) 测度体系将深圳市166个轨道站点服务区划分为低平衡成熟型、高平衡成熟型、高平衡孕育型和低平衡孕育型, 活力表现与建成环境有关, 成熟型服务区建设强度更高, 低平衡型服务区用地不均衡的情况更严重, 拥有规模性城中村的服务区更易表现出高平衡型特征。基于热力图数据的活力测度能帮助不同类型的轨道站点服务区采取相应的规划策略, 产生更理想的公共交通导向式土地开发(TOD)效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