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广州地区前华夏植物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州地区晚泥盆世至早石炭世植物群计 2 3属 4 1种,以真蕨纲和种子蕨纲为主,石松纲居次,另外还有少量楔叶纲、科达纲及种子化石.按地层分布当前植物群可分为沙水岗组植物组合、龙江组植物组合及测水组植物组合.分析该植物群的组成特征,其性质属前华夏植物群  相似文献   
2.
广州地区陆相泥盆系石炭系界线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对广州市西北郊沙水岗至金钱岭剖面的研究表明,沙水岗一带的地层连续,露头良好,含丰富的动、植物化石。按岩性特征将其划分为上泥盆统沙水岗组和下石炭统龙江组;依其植物化石特征划分出晚泥盆世晚期斜方薄皮木(Leptophloeum rhombicum)一奇异亚磷木(Suble pidodnero mirable)一轮状钩蕨(Hamatophyton verticillatum)组合带,以及早石碳世早期针羊齿(Rhodeopteridium)一奇异亚磷木(Sublepidodendron mirable)一无锡始鳞木(Eolepidodendron wusihense)组合带。以较充分的证据,提出并论述了广州地区的陆相泥盆系-石碳系界线。  相似文献   
3.
岛上存在两种成因的花岗质岩石:其一是混合花岗岩,另一是岩浆花岗岩.南澳岛的中生代变质带是由各种高绿片岩相的变质岩和混合岩(广义)组成的,原岩为早侏罗世的海相砂页岩及晚侏罗世的火山岩夹火山碎屑沉积岩,其变质时代属早白垩世.岛上新构造运动强烈,在上升的背景上有短暂的稳定和局部下沉.斜贯岛中部的北东—南西向活动断裂控制着挽近时期岛上的升降运功.在断层的北西侧上升,断层的南东侧下降.  相似文献   
4.
广州地区晚泥盆世鱼类化石的发现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州市西郊南海县横沙地区沙水岗、金钱岭一带出露有泥盆系地层。哈安姆(A·Heim,1930年)等把这套地层划为水口系,代表上古生代地层,方瑞濂等(1965年)在沙水岗采集到植物化石Lepidophloeum rhombicum,将该地层划为上泥盆统帽子峰组。1984年至1985年春,作者等在横沙地区系统测制了牛岗——沙水岗——金钱岭地层剖面,采集到大量植物化石,充实了横沙地区上泥盆统的划分依据;与此同时,首次采集到不少鱼类,以及少量双壳类和叶肢介化石标本。  相似文献   
5.
石碌群厚约1,900米,可分为七层.在第五层中找到的孢粉化石,时代应属中石炭世.石碌群的上覆地层是三棱山组,所产动植物化石都主要出在现在石炭——二迭纪.与邻区地层对比的结果,石碌群的时代属石炭纪,三棱山组的时代应属二迭纪.在三棱山组植物化石层之上曾找到笔石动物化石:Dictyonema,可见其孑遗种可生存于二迭纪.  相似文献   
6.
基本查明了广花地区下石炭统石磴子组中的古生物经石及其组合面貌,生存期的生活方式,死亡后的埋藏特点以及化石与围岩的相互关系。分析了石磴子期古生物的属种及生态在空间上的变化,在时间上由老到新的连续性和演化更替以及古生物生存发展的机理。对于恢复这一地区石磴子期的古环境,合理划分 层以及掌握碳酸盐岩的形成规律,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