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较长期的调查研究表明:以贵阳市为核心的广袤黔中高原是贵州野银杏的又一集中分布区. 在北起遵义山塘,南到惠水摆金,西抵六枝、平坝,东达麻江、凯里等,除务川、盘县外的28个县市中,至今保留着野银杏种群126处.其中含野银杏森林群落2处;野银杏森林残存群落10处,野银杏残存树群28处,野银杏残存树丛8处. 胸径150~550cm的孤立木76株(处).以及特大野银杏树桩迹地2处.有头有尾,形成典型性野生群"逆向演替系列".其中含胸径400~550cm的特大野银杏8株.8株特大野银杏的性比式仍为3(♂):5(♀).表明野生群高配额雄株现象从古到今一致未变. 黔中高原为贵州少数民族聚集地,不仅无人工栽植的历史、更无人工营造混交林的先例和技能,进而从反面凸显其野生性质. 黔中高原的自然环境,可视为中国银杏西南分布区的栖息原始地环境.  相似文献   
2.
调查研究证明:贵州省务川县至今存在着较丰富的野银杏种质资源."丰乐镇张家山典型野银杏森林群落"的发现,为中国野银杏存在的事实提供了可靠的样地物证;黄洋坪廖家村"以雄树群为主体的野银杏残存群落",首次揭示了"野银杏群落学性比配搭及水平分布"的特殊性;在全县范围内,以十二盘为代表的野银杏残存群落、残存树群、残存树丛、残存孤立木及孤立木桩篼迹地等演替系列的普遍存在,表明在这块土地上,曾经存在过大面积古银杏森林群落.该森林群落至今处于"逆向演替"过程之中."逆向演替"的基本规律是从大(面积)到小、从小到弱到无,直到消亡.同地球天然植被"逆向演替"规律完全一致.至今存在的古银杏残存群落、残存树群、树丛、特大孤主木及孤立木桩篼迹地,大部是古森林银杏群落"逆向演替"不同阶段的残余部分.具有明显的群落形态学演变特征和识别价值.有力证明贵州省务川县是中国野银杏的故乡和现代保留地.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对中国贵州药用真菌资源的补充与总结。依据在贵州采集的标本和查阅的相关文献,整理出药用胶质菌类、腹菌类真菌25种,结合中国贵州药用真菌I-VI,贵州省的药用真菌共计377种,率属于子囊菌门10科16属37种,担子菌50科119属340种,优势科有虫草科、蘑菇科、鹅膏科、口蘑科、红菇科、牛肝菌科、乳牛肝菌科、灵芝科、多孔菌科,优势属中红菇属种类最多,乳菇属次之。  相似文献   
4.
向准  向应海 《贵州科学》2001,19(1):48-58
同已有的调查相反,本文涉及的调查区域较大,含1线3点15个自然村和3个县的地域。着重研究银杏的区域地理分布特点。但其调查研究的方法和内容是相同的。包括快速踏查、目测、实测、记录、绘图及摄影等。对一些“多代同株”的银杏大树、则快中有慢、粗中有细。经6次进出终于掌握了较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取得三大系列数据:“320国道贵阳昌明至景阳段及其邻近地区银杏调查总表”、“320国道调研地区的银杏种群物候型成分表”及“320国道研究区村落及银杏分布示意图”等。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地区内至今还存在着一个树龄极大已处于濒死木阶段的古银杏群体。该群体至少出现于2000-3000年以前的西州(原始农业初期)至三国时代,远远早于已知的银杏始种于宋的历史。因此,该古银杏群体应该是野生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其他小于该古树群的大量个体,应大部为该古银杏群的查接后裔。凭借自然繁殖的能力和人民群众的习俗爱护,野生或半野生地生长,发育和延袭至今。根据已发表和即将发表的资料得知:320国道贵州昌明至景阳地区的古银杏群,应属贵州野根分布中心南缘古银杏群的一个残存部分。该残存部分以近村落、链珠状分布式集中分布于山谷盆地边缘,或呈斑点状或独株分布。其诸多特征表明,它同园艺学人工栽培银杏无缘。此外,本文还报导了“瓮城新寨性变枝银杏”和“瓮城老察古银杏雄树群”等资料。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南川金佛山银杏天然资源考察报告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金佛山以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丰富而著称,是若干珍稀Gie遗植物的原产地。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地貌类型复杂,是第四纪冰川袭击下的生物避难所,引起国内外科学家的关注。1997年南川金佛山划规重庆直辖市管辖。据1998年报导:“在金佛山北坡和西麓原原始森林中,发现了世界唯一幸存的大片罕见银杏野生植株。这一发现填补了银杏未发现原产地的空白”。报导引起笔者的极大重视,于次年进行了首次实地考察。2000年8月和11月又进行了第二第三次考察。在占充分资料的基础上,笔者运用植物群落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其进行慎重地群落学和种群生态学审查,得到下列结论:以金佛山顶峰为核心的金佛山北部、东北、东部、东南和西南部,至今存在着一个孤形的银杏天然资源分布区,共有银杏天然资源约1800株(-2000株)。其中94%以上个体处于青年木和成熟木阶段;成年木个体约占6%;濒死木1株;是一个物候型年龄级比较齐全的种群。与此同时,对三泉镇大河乡毛坡村古银杏作了详细地形态发育学观察。证实其为一“四代同株”古银杏个体,处于濒死木阶段。发现德隆镇杨家沟银杏天然森林群落一处。经植物群落学的调查统计表明,该群落应为古银杏天然森林群落的直接反裔。是一个自在之物,至今仍处于天然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然发育,更新和演化过程之中。家沟银杏天然群落的发现,再次证明在我国南方的若干偏僻山区仍有存在。对进一步探讨我国银杏野生群的分布、演化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植物激素对半夏种子的发芽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红早  向准  王莹  张玉武 《贵州科学》2012,30(5):61-63,67
为了探索植物激素对半夏种子的发芽影响,为半夏的品种选育和遗传改良提供技术参考,采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奈乙酸(NAA)、吲哚乙酸(IAA)、2,4-二氯苯氧乙酸(2-4-D)处半夏种子的方法研究了GA、NAA、IAA、2-4-D对半夏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研究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GA、NAA、IAA、2-4-D对半夏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NAA处理浓度为50ppm时,半夏种子的发芽率可提高20%;当NAA处理浓度为75%时,半夏种子的发芽势可提高20%;当IAA处理浓度为50ppm时,半夏种子活力指数可提高1.05。  相似文献   
7.
黔产天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麻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名贵中药材之一,一直以来备受人们的喜爱。有着"东北人参,黔产天麻"之美誉,而亨誉海内外;本文就天麻的分类、栽培史、繁殖技术、病虫害的防治、展望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量、比较和分析了17种植物乙醇提物2 mg/ml对香蕉炭疽病菌抑制活性,结果显示:毛轴蕨和山苍子对香蕉炭疽病菌抑制活性明显高于其他15种供试植物,抑制率均达到100%;与此同时,加拿大一枝黄对香蕉炭疽病也表现出较好的抑制率活性达到72.58%。毛轴蕨乙醇提取物对香蕉炭疽病菌孢子萌发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抑制中浓度IC50为0.34 mg/ml。毛轴蕨乙醇提取物对香蕉炭疽病菌较强的抑制活性,具有开发植物源杀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根据梵净山部分珍稀濒危植物和重要经济植物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分别在贵州科学院梵净山生态站黑湾河基地和江口县城基地进行了20余年的保育试验。结果表明,引种成活103种(含种下分类群),隶属于46科。所保育的珍稀植物和重要经济植物如珙桐、光叶珙桐、南方红豆杉、木樨、厚朴、平伐含笑、川黔紫薇、西南红山茶、青榨槭、芬芳安息香、利川润楠,梵净山石斛等已经开花结实,生长表现良好。这为梵净山其它植物多样性保育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0.
贵阳市高坡乡杉坪村古森林残存群落,系黔中高原又一处岩溶山地“落叶与常绿阔叶林混交”的残存部分。以其具有大量代表树种和残存的古树而命名。银杏是该残存群落的优势成分。保存着大量不同物候型年龄级的个体,有金字塔型的种群结构和较强的群落更新力。因此,被认定为野生性银杏种群。在扩大考察的基础上作者推断:以高坡乡为中心的古代,可能存在着一个面积较大的古银杏分布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