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明隆庆五年 (15 71) ,豫章朱多?夫容馆重雕宋版《楚辞章句》本 (简称夫容馆本 ) ,是海内公认的善本 ,历来为《楚辞》校勘界所推重。清乾隆十五年 (日本宽延三年〈1740〉) ,日本学者庄允益曾校刊王逸《楚辞章句》单行本 (名《楚辞王注校本》 ,简称庄本 ) ,其文字与海内传本多有不同。今校庄本、夫容馆本之《离骚》部分 ,就有异文 117处。勘比结果 ,庄本的讹误率大大低于夫容馆本 (特别是它的王逸注文部分 )的确朝”独存王氏之旧”的目标大大迈进了一步。因此 ,笔者以为庄本的校勘价值在夫容馆本之上  相似文献   
2.
《稼轩词》中有十多首反映农村生活、描写农村景物的小词。这些小词写得清新明快,自然可爱,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但从它们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来看,又是有局限的,是不全面的,因而也是不够真实的。作者只反映了农家的“乐”,只表现了农村生活中平和静穆的一面。而没有进一步把笔触力透到平和静穆的背后,发掘出农家的“苦”和“愁”,官家的“狠”和“恶”,以及当时农村的惨淡荒凉来。对于这种局限性,一般的研究者都是认可的,但究其原因时,就不一而说了。本文欲就这方面问题作一些探索,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3.
王充《论衡》中的部分内容既是对其思想观点的论述 ,也是对其文艺理论的阐发。王充的文艺观虽然零散 ,尚未成系统 ,但已涉及到了功用论、文质论、真实论及鉴赏观等重要问题。许多观点不仅是对他以前文艺观的继承和发展 ,而且对后世文论的形成和繁荣有着重大的影响。作为东汉时期杰出思想家的王充在文艺理论方面的贡献值得人们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战国"一词始见于《管子》,其本义并非"时代名",而是"军事强国"或"能战之国"之意。西汉刘向编定《战国策》,"战国"一词始有"时代名"义项。其后,"能战之国"和"时代名"两个义项同时存在,各为所用。至隋、唐间,作为"时代名"义项逐渐成为释"战国"一词的主要义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