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陈志远  卫玲  孙绍发 《咸宁学院学报》2012,(11):152-154,168
本文基于“3+1”培养模式,以应用型核电人才培养的实践需求为切入点,依据我校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探讨构建适应于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应用型核电人才“3+1”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
采用微波辐照法,以葡萄糖为还原剂还原Cu^2+离子,制备出空芯纳米氧化亚铜颗粒,并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六次甲基四胺对颗粒形貌的影响.制得的样品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及紫外分光光度计(UV-vis)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用微波辐照法制备的氧化亚铜颗粒具有空芯球状结构;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减少,构成空芯球的纳米颗粒由球状过渡为片状,且粒径逐渐增大.氧化亚铜颗粒属于立方晶型,其吸收峰出现在430nm附近,对应的禁带宽度约为2.58eV,尺寸效应导致了明显的蓝移现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西北学报》这一西北大学早期创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的办刊宗旨、刊载的主要文章和编辑出版模式进行探讨。方法采用文献分析和考证法。结果《西北学报》刊登了一些有关研究开发西北的文章,内容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国防等。结论《西北学报》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西北大学创办的一份学术刊物,以开发西北为其主要办刊宗旨,提出开发西北的重要性,并探讨了西北独特的自然地理及文化特质,继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对策性建议。这些对于研究抗日战争时期西北的自然风貌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提供了翔实的历史资料,拓展了研究西北人文地理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重新评价<西国近事汇编>的新闻传播价值和科学技术传播价值.方法 原始文献分析与考证方法.结果 有关船舶制造技术的报道有223条,主要涉及船舶种类、总体设计和相关制造技术.种类有铁甲船、木质船、水雷船、通信船;总体设计包括船名、船长、船阔、容量、重量、速率、动力配置和火炮配置;相关制造技术有修水道、建船厂、救生船、溷水衣、起沉船之法.结论 <西国近事汇编>是早期国人办报的成功尝试,在新闻传播史上具有重大意义.首次持续广泛地传播船舶制造技术,不仅直接启发指导了洋务派的船舶制造,还对此后中国船舶制造技术的传播、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运用产业组织理论探讨企业纵向一体化的原因,进而在分析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我国国有企业的低级纵向一体化格局的基础上,指出国有企业进行纵向分解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整理《益闻录》中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播,为勾勒晚清期刊演化与科学传播轨迹提供文献支持。方法原始期刊文献分析和考证法。结果详细统计出了《益闻录》中传播的自然科学知识的篇目总数共为878篇,其中地理所占比例最高为57%,其次为物理14%、工程技术13%、天文10%;地理学知识中,人文地理为390篇,约占到总地理篇目的79%,以世界各地"考略"为主,并对应附有地图;物理学内容涉及声学、热力学、光学、形性学、电磁学5个方面,其中声学、力学、光学多为对17世纪之前西方物理学知识的译介报道,热力学和电磁学内容涉及蒸汽机及德律风等最新科学发明。结论作为中国天主教第一报人李杕主笔的天主教第一份机关刊物《益闻录》,在19世纪70年代传教士所办期刊中极具代表性,曾在中国人睁眼看世界方面做出积极贡献,也报道了最早的中国行政区划地图和机器耕作技术等。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考证和调研,对《西北大学学报》的历史沿革与地位、学术贡献与深远影响,以及管理与成就作了全面研究,并将其历史划分为晚清民初的酝酿和初创期(1903—1929)、抗日战争前后的艰难维持期(1930—1949)、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的恢复和稳定发展期(1950—1999)、21世纪以来纸-网互补的跨越式发展期(2000至今)等4个阶段。结论认为,《西北大学学报》:构筑了旧中国西北地区罕见的最高学术论坛,物化了学术立校的理念,成为传承周秦汉唐文明和创建西北新文化的渊薮;是西北大学的百年史册,反映了西北大学文化的深厚积淀,也是西北地区高等教育历史档案中最宝贵的珍藏;是西北大学学科生成的孵化器,也是学术人才成长的摇篮。今后,《西北大学学报》编辑部将进一步以信息化建设带动编辑部的科学化管理,强化期刊特色,提高编辑队伍素质,不懈地提高学报学术质量,不断扩大在国际范围的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