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研究了2003—2005年闽东渔场小黄鱼渔获群体的生态学参数,并结合历史资料和2008年总渔获量,探讨其群体变化趋势及管理策略.研究结果表明:2003—2005年小黄鱼渔获群体的渐近体长L∞为261.17 mm、渐近体质量m∞为217.28 g、生长速率k为0.513 0t、0为-0.601 0(理论体长为零时的年龄)、体质量生长拐点tr为1.234 7龄,总死亡系数为2.215 2,自然死亡系数为1.049 9,捕捞死亡系数为1.165 3,开发比率为0.526 0.与1996—1997年相比,渔获群体优势体长和平均体长略有增大,但与1960年相比,L∞、m∞趋小,生长系数k加大,体质量生长拐点tr提前,群体结构简单化、个体小型化、低龄化、性早熟化相当明显,说明目前小黄鱼群体的生态状态仍很脆弱.因此,必须进一步强化管理,严格控制渔业的投入量和产出量,实施开捕规格等有力措施,实现小黄鱼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福建沿海几种鲱、鳀科鱼类生长与死亡参数及其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沿岸海域的鳓鱼、黄鲫、斑鰶(2000~2005年)和裘氏小沙丁、长颌棱鳀、黄吻棱鳀,赤鼻棱鳀、花鰶(1990~1991年)的种群结构参数(包括叉长,体质量和年龄组成与结构)进行测定.研究各种群的生长参数(Loo、moo、k、to、tr)和死亡参数(Z、M、F及E),并讨论种群动态和最佳捕捞规格与最小可捕标准,为更好保护渔业资源和提高渔业资源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沿岸主要鲱、鳀鱼类种群结构出现不同程度小型化,低龄化,开发比率提高的变化,鳓鱼,黄吻棱鲲和长颌棱鲲已经过度捕捞,黄鲫、斑鰶、裘氏小沙丁、赤鼻棱鳀、花鰶接近充分开发.必须加强资源保护,制定TAC及最小可捕标准制度.  相似文献   
3.
福建近海渔业资源生产量和最大可持续开发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2000~2001年福建近海渔业资源的现场调查和检测结果,并结合福建近海多年海洋科学调查研究所获得的初级生产力资料,应用生态系统营养动力学模型估算渔业资源(包括鱼类、甲壳类和头足类)生产量和最大可持续开发量.研究结果表明:营养动态模型和Cushing模型估算福建近海渔业资源生产量分别为267.91×104和294.58×104 t,平均为281.25×104 t.Cadima模式估算的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为164.46×104 t,而1994年以来福建近海实际年渔获量在179.81×104~239.39×104 t,已连续10年超过了渔业资源的最大可持续开发量;投入的捕捞力量也已连续10年超过剩余产量模式估箅的最大可持续捕捞力量,呈现渔获量和捕捞力量"双超"的局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