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乐记》是七十子后学公孙尼子关于《诗》乐的论著。公孙尼子几乎完全忽略了诗乐的娱悦人心的审美价值,而全副精神所关注的是诗乐的道德意义。故而提出了“音与政通”“乐以象德”的《诗》乐理论,以《雅》《颂》之创制,旨在节制人情,导引人心,使社会秩序化、道德化,并对《风》《雅》《颂》的音乐形象与道德内涵作了描述。反映了战国儒家学派中兴起的以道德教化拯救颓世的思想潮流。同时《乐记》也披露了关于《诗经》音乐形态的信息与不同于《毛诗》的《诗经》传本信息。  相似文献   
2.
战国纷乱的传播环境,造成了<诗经>传播的无序状态:诸侯地方割据,书不同文,导致了<诗经>传本文字歧义纷呈;儒家学派内部的分裂,导致了战国<诗经>传播系统的混乱;诸子争鸣,导致了百家的虚言乱实、背离<诗><书>古义以合其说.汉代<诗>分四家,实源于战国<诗>学传播的非统一性和地域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