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高校硕士和博士招生规模相对于往年有大幅增加,人才数量得到迅速提升,但这也让有关科研素养培养的问题凸现出来。针对目前我国高校研究生科研素养的培养问题,追溯求源,从本科生教学的角度,阐述了目前本科生教学中存在的阻碍科研素养培养的一些问题,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也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寄希望于加强本科生通识教育、从初高中入手抓科研素养培养、增强本科生科研参与度和通过课堂引入科研前沿知识等方法来增强本科生科学素养,达到为我国培养科研素养高、创新能力强的新时代领军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岩土介质的应力场和渗流场是是一个相互影响的,互相联系的,统一的系统,岩土介质的应力场和渗流场的相互影响体现了两场之间的耦合关系?本文以新近提出的单变量的Bishop有效应力为基础,假定颗粒不可压缩,水气两相为轻微可压缩的流体且互不相容,推导出了非饱和土流固耦合模型?  相似文献   
3.
pH值对碱处理污泥厌氧发酵产氢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肖本益  刘俊新 《科学通报》2005,50(24):2734-2738
通过批量试验研究了无任何接种物下碱处理污泥厌氧发酵产氢的可能性和pH值对碱处理污泥厌氧发酵产氢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污泥经碱处理后, 在无任何接种物和外加营养物的情况, 能够实现稳定产氢. 污泥的起始pH值是影响碱处理发酵产氢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污泥的起始pH值为11.0时, 碱处理污泥的氢产率最大, 达14.4 mL/g (VS). 碱处理污泥在碱性起始pH值下的氢产率高于其在酸性和中性起始pH下的氢产率. 碱处理污泥厌氧发酵的最佳产氢pH值为9.5. 高于8.5的pH值可以防止碱处理污泥厌氧发酵过程中出现氢消耗. 在碱处理污泥的厌氧发酵过程中pH值变化很小. 碱处理污泥在不同起始pH值下氢产率的变化与其起始SCOD变化相似. 乙酸为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的主要组成成分. 污泥的起始pH值会影响挥发性脂肪酸的产生量和组成.  相似文献   
4.
为了得到饱和尾粉砂在高应力条件下的静力学特性,通过不排水静三轴试验分析了饱和尾粉砂在不同围压下的应力-应变规律、孔压-应变曲线的增长规律以及应力路径。结果表明:在低应力条件下孔压增长相对缓慢且土颗粒间的相对作用力较小,剪胀现象明显;当围压升高后土体被逐渐压密则表现出了应力增量引起的应变增量越来越小的现象;当围压到达一定值后表现出类似于脆性材料的破坏形式;随着围压的升高土样孔隙水压力逐渐增大;破坏时的偏主应力随着围压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高围压和低围压的应力路径破坏线斜率相反。  相似文献   
5.
经济高效的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控制污水中氮和磷的排放,对于防治水体富营养化是十分重要的。针对常规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和工艺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开发出从不同类型污水中去除氮和磷的生物膜与活性污泥结合工艺、亚硝酸型脱氮技术、新型膜生物反应器和立体循环一体化氧化沟等。这些技术和工艺发挥了不同微生物苗群的优势,使其分别处于各自最佳状态,可提高处理效率、简化操作、降低处理费用。  相似文献   
6.
该文以岩土类课程为例,针对传统岩土力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在岩土类教学实践过程中引入数字岩石物理和数值仿真分析辅助传统实践教学的新方法。通过数字岩石物理和数值仿真分析可以实现对岩土材料微观组构特征、渗透现象和变形破坏过程的可视化观测与定量表征;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具象化,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魏素珍  肖本益  刘俊新 《科学通报》2009,54(21):3291-3300
城市污水厂产生的污泥中含有多种产氢菌和大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有机质, 是潜在的发酵产氢基质之一. 研究了碱处理和热处理对污泥发酵产氢途径的影响. 结果表明, 热处理比碱处理有更强的灭菌作用, 可以有效杀死耗氢菌. 热处理筛选到的产氢菌主要为嗜酸的产氢菌, 而碱处理筛选到的产氢菌主要为嗜碱的产氢菌. 碱处理污泥的最大产氢量在初始pH 11的实验组获得, 为10.32 mL/g-COD; 而热处理污泥的最大产氢量在初始pH 5的实验组获得, 为8.94 mL/g-COD. 热处理污泥在酸性条件下(pH<6)的产氢主要是由利用葡萄糖的菌通过发酵碳水化合物产氢, 而碱处理污泥在碱性条件下(pH>9)的产氢主要是由利用蛋白质的菌通过发酵蛋白质产氢.  相似文献   
8.
活性污泥合成可生物降解塑料PHB的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曲波  刘俊新 《科学通报》2008,53(13):1598-1604
研究了活性污泥在两段工艺中进行可生物降解塑料聚-β-羟基丁酸酯(Polyhydroxybutyrate, PHB)的生物合成. 在第一段中, 按动态底物投加方式操作SBR选择和富集出具有贮存能力的活性污泥, 然后在第二段的批次反应器中完成PHB的贮存. 重点研究了操作条件的优化以期获得最高的污泥PHB含量. 评价了批次反应器中三个关键参数—溶解氧(DO)浓度、pH值和底物-生物量比(food-microorganism ratio, F/M)对PHB贮存过程的影响. 结果表明: 底物的吸收速率、PHB产率和胞内含量均随溶解氧浓度的提高而提高; 在7.0~10范围内, pH值对贮存过程没有明显影响; 提高F/M比有利于提高PHB的胞内含量, 在F/M比为4.5 C-mmol/C-mmol时, 获得了最高的PHB含量64%. 但当F/M比继续提高到6.0 C-mmol/C-mmol时, 发生了胞内PHB和外源底物同时被利用的现象, 结果导致PHB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9.
膜生物反应器去除污水中病毒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祥  吕文洲  杨敏  刘俊新 《科学通报》2005,50(2):117-122
针对中水回用中可能存在的病原微生物对人体健康的风险, 采用重力出流式膜生物反应器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进行系统的考察. 研究结果表明: 膜生物反应器工艺不仅能有效降低COD,NH4+-N, 浊度等; 而且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病毒. 0.22和0.1 μm两种孔径膜对T4噬菌体的去除效果表明, 采用这两种孔径的膜组件的膜生物反应器对病毒的去除效果没有显著差别, 去除率在同一数量级上, 对病毒的去除率都大于5.5 lg.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 对于0.22 μm的膜组件, 膜表面的滤饼层和凝胶层在病毒的截留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0.1 μm膜组件主要依靠膜自身完成对病毒的截留.  相似文献   
10.
陈少华  刘俊新 《科学通报》2006,51(15):1757-1763
应用一种新型气升式重力出流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垃圾渗滤液. 试验结果表明: 当5天生化需氧量(BOD5)负荷小于1.71 kg/m3× d时, BOD5去除率大于99%, 出水BOD5小于35 mg/L; 当氨氮(NH4+-N)负荷为0.16~0.24 kg/m3× d, 且溶解氧(DO)控制在2.3~2.8 mg/L时, 出水NH4+-N小于15 mg/L; 但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的去除率相对较低(70%~96%). 为了深入探讨垃圾渗滤液中有机污染物在MBR处理过程中的变化, 利用凝胶渗透层析(GPC)分析处理过程中有机污染物分子量的变化. 研究结果表明, 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机物主要分布在两个分子量范围: 大分子组分的峰值分子量(MWp)在11480~13182 Da之间, 小分子组分的MWp则在158~275 Da之间. 大分子组分很难被微生物降解, 但能被微滤膜截留; 小分子组分中的大多数有机物能被微生物降解, 但剩余的小分子物质能够透过微滤膜, 使得MBR处理出水中的SCOD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