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不解算GPS基线,而直接解求三维变形量的原理及正确性的验证,介绍了研制的Gquicks1.5版本软件系统流程及主要功能模块。通过在三峡库区GPS滑坡监测实践的应用,总结了GPS观测纲要,提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主要介绍了矿区地面主要建构筑的调查方法和数据管理模式,为下一步分析地表移动与变形规律、制订水系治理策略服务。  相似文献   
3.
GPS网与地面网约束条件的序贯平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简洁的方式,导出了固定参数序贯平差的计算公式,并对GPS网与地面网中存在的固定边长和固定坐标方位角等约束条件进行序贯平差。结合矿区实例,讨论了约束条件的精度对GPS网精度的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4.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紧组合定位中,系统间偏差(inter-system bias,ISB)需要多历元后处理的估计方式,并与接收机重启等因素有关.针对该问题,文章将求解ISB参数问题转化为求解系统间小数偏差(frac-tional inter-system bias,F-ISB)参数问题,利用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  相似文献   
5.
GPS变形监测信息单历元解算的抗差估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高精度GPS变形监测的特点,介绍了单历元解算监测点变形量的似单差数学模型及其算法.该算法不涉及周跳的探测与修复、双差整周未知数的解算等棘手问题,适用于同步观测卫星数不少于2颗的情况.为提高单历元解算变形信息的可靠性,在分析算法的基础上,构造了实现对卫星进行自动选择的抗差估计模型.3个不同测区的试验数据计算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似单差模型是正确的,采用抗差估计方法来选择卫星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为监测地下煤炭开采对某矿工业广场内主、副井筒的影响,布设了由54个监测点和2个基准点组成的监测网。监测网的基准时段测量采用静态GPS相对定位技术和三等几何水准,以此作为沉降监测基础;监测时段外业观测方法与基准时段的相同,但沉降量采用以似单差法为理论的GQuickS软件进行解算,并与几何水准测得的沉降量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似单差法进行沉降监测可达到三等水准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准确显示天气雷达指定回波强度的回波区域,基于CINRAD/CB新一代天气雷达(简称CB雷达)的基数据,从地学角度提出一种CB雷达反射率因子回波的可视化方法,即将雷达基数据中的反射率因子数据采用地学中栅格数据格式进行显示。然后生成反射率因子图,结合风暴单体识别与跟踪算法(SCIT)中对风暴单体的识别模式,提出能够提取指定回波强度的雷达回波区域的方法。通过鄂尔多斯气象雷达站的CB雷达基数据提出方法并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反射率因子图可视化方法可以显示雷达的反射率因子特征,针对反射率因子图提出的回波区域提取方法能够提取指定强度的回波区域。  相似文献   
8.
基于GPS/GIS的公共安全监测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PS技术在公共安全监测领域中的应用正向高精度、实时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GPS公共安全监测不仅注重结果,还要分析产生变形的原因.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借助于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即需要建立一种基于GPS/GIS的公共安全监测系统.研究了GPS监测的似单差数学模型和算法流程,由于该模型只用到L1载波相位观测值及伪距,因此可适用于单频接收机,从而降低监测成本.同时,结合GPS公共安全监测的特点,提出了GPS/GIS公共安全监测系统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9.
10.
基于MO的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系统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观测站设计数据与图形统一管理,以及地表移动观测站的设计、自动化处理、及结果的可视化输出,利用VB.NET和MapObjects的无缝结合进行系统开发。以淮南矿业集团某矿区综采工作面地表岩移数据为例,验证了该系统,充分体现了GIS组件在解决有关开采沉陷的预计分析、变形监测和其保护问题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对矿山开采一体化系统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