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现有结构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之后,必然会产生老化现象和各种损伤。这些结构的损伤程度如何,是否需要处理,能否继续发挥效益等成为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我国现阶段深入进行改革,大力发展生产力,如何以较少的投资去创造较大的效益,充分利用现有结构去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比4种不同内回流比(50%,100%,150%,200%)时的化学需氧量(COD),NH+4-N和总氮(TN)的质量浓度,通过改变单一因素内回流比进行平行实验,并在最优内回流比时,检测沿程各段反应池内NO-2-N和NO-3-N的质量浓度.实验结果表明:内回流比并不是越大越好,而是有一个适当的范围;内循环式多级A/O新工艺在处理低C/N比和高NH+  相似文献   
4.
硅藻土经过酸洗提纯,加入聚合氯化铝、氯化铁进行表面结构改性.用改性硅藻土处理多级A/O工艺二沉池出水,研究了不同投加量、停留时间、搅拌转速对尾水中磷去除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投加量为500 mg·L-1,停留时间为1.5 h,机械搅拌转速为12 r·min-1时,出水总磷小于0.5 mg·L-1,达到了一级A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5.
采用人工模拟的高氨氮城市污水,对厌氧/好氧/缺氧(A/O/A)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反应器内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耦合除磷过程的实现及稳定性进行研究.对一个典型周期内水质变化情况进行测定和分析,系统对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4-N)、总氮(TN)、总磷(TP)去除率分别为94.8%,97.6%,89.4%,93.1%.调节曝气量以改变溶解氧质量浓度,结果表明:随着溶解氧质量浓度升高,亚硝化率由97%下降至20%;溶解氧质量浓度过低,会抑制好氧阶段的吸磷过程;溶解氧质量浓度过高,会影响好氧、缺氧阶段磷的有效吸收.  相似文献   
6.
郑州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85~2005年郑州市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和环境污染物排放量的统计资料,分析了郑州市人均GDP与工业"三废"排放量的相关关系,并建立了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模拟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郑州市EKC曲线表现为"U"型、倒"U"型等,目前仍处于工业发展期.最后对郑州市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内电解法污水处理技术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该法具有适用范围广、处理效果好、使用寿命长、成本低廉及操作维护方便等优点,并且以废铁屑为原料,也不消耗电力资源.近几年来,研究进展较快.铁碳内电解法是内电解法的起源,目前应用最广研究最多,同时它也作为内电解法发展的载体,催生出了许多全新的内电解污水处理技术,催化铁内电解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8.
宁南盆地构造演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宁南盆地发生、发展与消亡的构造演化历程.方法 通过磁性地层学研究标准剖面寺口子组的沉积时代.结果 寺口子组年龄为47.1~29.1 MaB.P.,地层时代对应于中始新世鲁帝特期-早渐新世鲁培尔期.结论 至中新世晚期以前,宁南盆地具有和周缘其他同期地堑相似的构造动力学环境和沉积地层特征,属于伸展作用下的拉张断陷.之后,随着青藏构造域影响的增强和扩展,六盘山隆升,宁南盆地发生构造反转并抬升消亡遭受改造.上新世中晚期以来,宁南地区的地质地貌逐渐定型并趋向于现今盆山相间的弧形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9.
<正>内电解法污水处理技术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该法具有适用范围广、处理效果好、使用寿命长、成本低廉及操作维护方便等优点,并且以废铁屑为原料,也不消耗电力资源。近几年来,研究进展较快。铁碳内电解法是内电解法的起源,目前应用最广研究最多,同时它也作为内电解法发展的载体,催生出了许多全新的内电解污水处理技术,催化铁内电解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0.
运用黑箱模式计算了新密市大气中SO2的环境容量,结果表明,现状大气中的SO2尚有较大的环境容量,因此,现状点源排放的SO2不需要削减,也不必将新密市划为SO2控制区,空气中SO2的剩余容量对今后的工业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当地煤炭中的硫含量很低是其主要原因之一。连续两年的环境监测数据也验证了黑箱模式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