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1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动物园产两胎育成两仔北京动物园饲养的大熊猫近年种兽年龄偏高,?性种兽配种不佳.1990年中国动物园协会大熊猫繁殖技术委员会研究决定北京西安两动物园合作繁殖大熊猫,北京送雌兽到西安与正值壮年的雄兽"湾湾"配种.1991年初春,北京动物园的雌大熊猫"岱岱"远往西安与"湾湾"交配,140多天后于8月22日21时产1仔.产后"岱岱"顺利抱起幼  相似文献   
2.
1992年,我国动物园和保护区饲养站,共有10只雌性大熊猫产仔,共产13仔.到12月15日尚存活11仔,这是历年来最佳繁殖成绩.繁殖胎数及产仔总数虽然低于1986年的12胎17仔,但育活数量却高于1986年的9仔(国内8仔,国外1仔).幼仔成活率为83%以上,打破大熊猫繁殖史上的最高记录.1992年侨居国外各动物园的大熊猫,没有配种、繁殖的报告.重庆动物园育成1仔重庆动物园的雌性大熊猫"新星"3月8日发情求偶达到高潮,与上海动物园雄兽"川川"自然交配3次.经过近130天的妊娠期,于7月18日产下  相似文献   
3.
1986年是大熊猫"丰收年",全世界动物园和养殖场共繁殖大熊猫9只,其中日本1只,中国8只.但是1987年却是个"歉收年",仅墨西哥繁殖成活1只,中国得了个"0".  相似文献   
4.
人工饲养下的大熊猫,其繁殖史只有23年。在这23年中间,国内外动物园对大熊猫的饲养及繁殖,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我国的动物园、养殖场和自然保护区饲养站共繁殖大熊猫50胎,产生86仔,哺育成活28只。哺育成活的比例甚低,只有33%左右。各动物园总结以往大熊猫繁殖的经验教训,于1986年在大熊猫繁殖工作中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好成绩,全国共繁殖大熊猫11胎,产生16仔,哺育成活8仔,幼兽成活率一跃为50%。北京动物园育成两仔在北京动物园的繁育室内,饲养员和几位专家自9月初关切  相似文献   
5.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的特产动物,并已被公认为世界最珍贵稀有的物种之一。大熊猫只生存在我国的四川、陕西和甘肃极少数地区的竹林中,为我国一类保护动物。它受到特别严格而周密的保护,除非是供  相似文献   
6.
我国特产珍兽大熊猫,不仅是各国人民所喜爱的,而且是动物学家最为关心的一种动物。他们争先恐后地研究有关它的各个方面,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但是也还有许多薄弱环节,比如关于它的繁殖问题,至今尚为各国动物园的一大难题。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一概括介绍。  相似文献   
7.
珍珠鸡原产于热带非洲,野生于荒漠草原或疏林灌丛间,目前已引入世界各国饲养繁殖,成为很受欢迎的肉用家禽。1985年底,北京畜牧局从法国伊萨公司引进珍珠鸡饲养成功,并推广至全国很多省、市。目前我国饲养珍珠鸡总计已达20万只。珍珠鸡以其肉质细嫩、鲜美适口、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而闻名于世。珍珠鸡的体形成圆球形,体态优美,羽色绚丽。灰黑色的体羽上密布规整的白色圆形斑点,似粒粒珍珠,因此得名。珍珠鸡的骨骼纤细,头颈细小,胸、腿肉发达,可食部分占的比例较大,屠体重可占活重的91%,胸肉加腿肉可占活体的34%,一般情况每只可得0.7公斤纯肉,这在养禽业中是相当可观的纯肉率。因此已  相似文献   
8.
大熊猫是世界驰名的濒危兽类,它每年的饲养及繁殖情况,为世界动物学家所重视.1990年全世界共有四头雌性大熊猫在人工饲养下孕育产仔,共生五仔,育成四仔.育仔成活率80%,是大熊猫饲养繁殖史上育仔成活率最高的一年.成都动物园雌兽"庆庆"一胎成活两仔,创世界记录.  相似文献   
9.
大熊猫这一珍稀动物受到世界各国动物学家密切关注,它的野外种群数量、动物园饲养展出头数,以及人工饲养下配种繁育的成败等,均被视为动物学界的重大新闻.据调查1988年人工饲养下的大熊猫总计七十余只(六十一只饲养在中国),其中二十只母兽正处于繁育年龄(5-18岁),但本年度只有两只怀孕,共生产三仔.而唯一成活的,是日本东京上野动物园雌性大熊猫"欢欢"哺育  相似文献   
10.
牡丹鹦鹉原产于非洲等很多地区。70年代中期北京动物园赴非洲的动物采集组在坦桑尼亚收集和捕捉到野生牡丹鹦鹉400余只,并于1975年初航空托运回京,这是我国饲养展览牡丹鹦鹉的最早记录。据说此后国内玩赏笼鸟者通过不同渠道,又从日本、美国引进部分笼养种。现在国内很多城市的公园和居民都饲养和繁殖这种鸟,成为我国笼鸟养殖业中的常见种。按玩赏笼鸟者的习惯及北京市场通用名称,较常见品种有棕头牡丹鹦鹉、黑头牡丹鹦鹉、红头牡丹鹦鹉、蓝黑头牡丹鹦鹉、黄头脸牡丹鹦鹉等近十个种和人工品种。野生原种牡丹鹦鹉体羽以嫩绿色为主,头部分别为黑褐色、棕褐色、桔红色或金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