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综合类   6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学术沙龙作为学术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已有数百年的历史.高校拥有丰富的青年人才资源和高水平的科技专家,人员更新流动快、学术思想活跃、学科门类齐全,适于进行自由探索式的、好奇心驱动的、多学科交叉的基础研究.跨学科学术沙龙形成的“头脑风暴”及由此产生的创新火花是高校科研原始创新的关键.为了更好地认识和发挥跨学科学术沙龙的作用,本文对高校跨学科学术沙龙的定义、必要性、作用、组织形式和流程进行了专门的探讨和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旨在通过回顾全球范围内对两型包虫病(细粒棘球蚴病cystic echinococcosis.CE;多房棘球蚴病alveolar echinococcosis,AE)的生态学和流行病学研究现状,结合对狐狸与寄生虫病关系的生态学研究成果,探讨狐狸与两型包虫病传播之间的关系。全总结了世界各重要地区两型包虫病的流行与狐狸之间的关系,叙述了我国对于两型包虫病的生态学研究现状,指出我国分布的三种狐狸均为该病的终末宿主,同时强调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狐狸的野生动物包虫病生态学研究几乎空白,本指出,犬科等野生动物以及一些家善对于寄生虫病,尤其是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传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就寄生虫病和其他疾病导致濒危物种受到严重威胁的现状进行了探讨,认为关于对包虫病易感的珍稀物种的保护的生物学的研究应该在今后的研究中得到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3.
扬子鳄,俗称土龙,为我国特有的珍稀保护动物,也是世界上仅存的两种淡水鳄之一。因其曾广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故得名扬子鳄。由于人类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使扬子鳄的栖息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它们的分布面积已急剧减少。目前,扬子鳄已从我国湖北、湖南、江西、江苏等省的栖息地中消失,仅在安徽南部、浙江西北有少量残存。由于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已处于岌岌可危的地位,因此1998年在新加坡召开的第14届 IUCN 鳄鱼专家组会议  相似文献   
4.
观鸟杂记     
自幼我就喜欢鸟,曾经聚精会神地看窗外的喜鹊搭窝。我惊奇于一根根长短不一的树枝居然在一天之内就变成了鸟儿可以居住的小窝。带着这种奇妙的感觉,报考大学时我毅然填报了生物学专业。如今,我已成为一名生物学科研工作者,观鸟也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在我工作并生活的上海,钢筋混凝土的高楼间、拥挤的道路上和闪耀的霓虹下似乎已经找不到别的野生动物了,唯独鸟类,  相似文献   
5.
狗獾是一种鼬科动物,体长45~55厘米,俗称獾子,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华南和中南等地。它们行动比较迟缓,四肢短而粗壮,有锋利的前爪,善于挖洞,喜食昆虫、蚯蚓和青蛙等小型动物以及野果等。  相似文献   
6.
救救扬子鳄     
鳄鱼,在人们心目中总是一副贪婪、狡诈、凶狠、野蛮的形象。它那张开的血盆大口、白森森锯齿般锋利的牙齿,让每一个见到它的人都会毛骨惊然,于是人们赋之以“噩鱼”之名,意为“灾难”之鱼。鳄鱼真的是这么可怕吗?它现在的处境又如何呢?逃避自然劫难的法宝全球鳄鱼共23种,绝大多数都生活于热带地区。其中,分布于我国的扬子鳄是目前仅存的两种温带淡水鳄之一。在动物分类学中,鳄鱼属爬行纲,鳄目,其先祖可追溯到2.3亿年前的恐龙时代,有“活化石”之美称。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鳄鱼已具备有优越于其他所有爬行动物的身体结构。…  相似文献   
7.
科研管理工作在建设研究型大学过程中的四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许多重点大学纷纷提出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科研管理工作在建设研究型大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建设研究型大学的重任不能由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独立承担,它需要有效的资源整合战略,包括师资、学生、科研、学科建设等.如何结合学校科研实际,明确目标定位;扶持一流学术大师,优化队伍建设;完善科研创新体制,明确管理职责;保持政策制度稳定,营造诚信宽松的科研氛围是我们在建设研究型大学过程中对于科研管理工作的四点思考.  相似文献   
8.
用平板计数法研究了1%绿茶(炒青)浸出液制成的糕点,发现在一定贮藏时间内细菌、霉菌、酵母菌的细胞增长数分别比用水制成的糕点降低43.14%、41.70%、57.14%以上。因此认为,绿茶可成为天然食品防腐剂。  相似文献   
9.
人类游憩活动会影响野生动物正常的行为模式,导致它们逃避适宜生境并致使繁殖成功率下降.研究野生动物的反干扰行为机制对于我们认识该物种对其生境的行为适应、进化机制,进而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评估岩羊(Pseudois nayaur)对人类游憩活动干扰的反应,于2010年7~8月在宁夏贺兰山国家级保护区苏峪口森林公园内考察了岩羊的反干扰行为策略.通过多元逻辑斯蒂回归模型(multinomial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MLRM),主要考察了2个问题:(1)人类的哪一种游憩行为会使岩羊产生最强烈的反应?(2)不同的生态因子如何影响岩羊对人类活动的反干扰行为机制?考察了10个与生境和种群有关的变量及3种反应行为(无反应、警觉和逃跑行为).共搜集了921次样本,对其进行多元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分析后发现,生境类型(habitat type,HT),性别(gender,GEN),头的朝向(head direction,HD),可视度(visibility index,VI)和干扰源(disturbance source,DS)对岩羊反应的强度有显著的影响.和车辆相比,岩羊对游人的反应更加敏感.公路是人为干扰强度最高的生境,会导致岩羊最强烈的反应.雌性成年个体比雄性成年个体更加敏感.开阔生境可能是岩羊最为安全的生境类型.此外,当岩羊正对干扰源时警戒程度最高.根据这些研究结果,为苏峪口森林公园提供了岩羊保护和生态旅游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