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2011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英源性字母词及英源性原语词对汉语词汇的渗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英源性字母词与英源性原语词的最大不同,应该以是否汉语语音化且被权威汉语词典收录来区分。从汉语词汇对英源性字母词及原语词的吸纳来看,字母词及原语词的大量渗透不会动摇汉语的基础,只会改变汉语吸收外来语须汉字化的单一模式,使汉语的书写方式呈较为多样性的特点,从而客观上丰富了汉语语言的表达。不过,其最后的去留,宜由汉语汰劣存良的发展规律决定。  相似文献   
2.
摘要 英源性字母词与英源性原语词的最大不同,应该以是否汉语语音化且被权威汉语词典收录来区分。从汉语词汇对英源性字母词及原语词的吸纳来看,字母词及原语词的大量渗透不会动摇汉语的基础,只会改变汉语吸收外来语须汉字化的单一模式,使汉语的书写方式呈较为多样性的特点,从而客观上丰富了汉语语言的表达。不过,其最后的去留,宜由汉语汰劣存良的发展规律决定。
英源性外来词,特别是字母词的大量出现,已成为当代汉语词汇系统演变中最突出的现象。20世纪90年代末,某些形似字母词的英语单词,以小写字母书写形式及标准英语读音,直接进入汉语。有关议论言及的多属词汇系统表层性的问题。其实,对全球化下汉语词汇如此醒目的新变化,完全有理由提出更为深层的问题,如这些英语单词是否会受到汉语的浸润而被逐渐接纳为汉语词汇?汉语是否可能由此引发牵筋动骨的变化?如果会的话,又将如何?这便是本文关心的问题。一、 英源性字母词笔者现已收集到近20年来出版的18种新词语词典,最早的为1987年版《汉语新词词典》,最新的为2001年版《新华词典》。18种新词语词典,共收录新词语5万余条,856条为字母词、音译词、意译词构成的英源性外来词,其中,英文字母共319个,它们或独用或与汉字夹用,如CT、DNA、GDP、WTO、OK或IT业、ST板块、K线图、H股、IP卡等,这些大写的英语首字母缩略语就是“字母词”。另外,极少数的英语单词因使用率高、使用范围广,特别是读音已汉语拼音化,也被作为特例归入字母词,如Internet和E-mail。英源性字母词之所以能被权威词典接纳,主要具备了以下语言条件:1.语音条件。字母词字形虽未汉字化,却在读音上呈汉语语音化的趋势。如E读作“yī”,J读作“jiè”,C读作“xī”或“sèi”,U读作“yóu”,W读作“dǎbūliū”,T读作“tì”,O读作“òu”。 E-mail读作“ yī mèir”,IP卡读作“āipì卡”。此类读音是约定俗成的。2.语素条件。字母词实际上就是一个复音语素,而复音语素为中国人所喜闻乐见。3.语法条件。字母词多为名词,基本为一词一义,使用频率高而专,表达意义单一。在汉语语法中,名词是可以替代的,基本不改变句子结构。二、英源性原语词但是,18部字典没有一部收录某些媒体所常用的既未汉字化更未汉语语音化的英语单词。然而这种英语单词原语照抄现象又确实存在于汉语语篇,不得不引起关注。在归纳的基础上,笔者将此类英语单词暂名为原语词汇[1]。为区别于字母词,对原语词试界说如下:1.原语词不属于字母词。字母词主要由英语首字母缩略而成,且已汉语语音化,并被权威汉语词典正式收录。而英源性原语词,读音不仅未经汉语语音化,目前还未被汉语词典收录。2.原语词与汉语语言规则存在矛盾。一方面有汉语自身的原因,如汉字字形的表意性与小写字母字形及字义,很难产生吻合;一方面是字母文字的原因,如表音太强,表音过程的拼合性过于明显,不可能与汉语某个具体意义建立稳定的对应关系;一方面则是由于汉语对原语词使用的随机性。因此可以说,原语词是未被汉化的非规范词。3.原语词汇的存在形式以语码混用为主。所谓语码混用,指将语码A插入语码B,但语码B仍处主导地位,而被插入的语码A则处于从属、补充地位,不得作为完整的句子单位独立发挥作用[2],但可作句子成分之用,其意义需按语境确定,如:(1)R&B和Hip-hop也由此成为了主流音乐形式。(《金陵晚报》 2003年 11月26日C13)(2)Hi,大家好!(少年科学月刊《哥白尼》 2003年12月24页)(3)看到论题的fans就可以酷言酷语地大侃你的观点了,在这儿还可以用你最帅最靓的笔名哟!(《哥白尼》 2003年12月38页)可以肯定,英源性原语词不属英源性字母词,其存在主要是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使然[2]。三、 汉语词汇对英源性字母词及原语词的吸纳英语作为汉语外来词的最大来源由来已久,但英源性字母词的有增无减以及英源性原语词的出现,则从一个侧面说明外来新观念、新认识正源源不断地充实着人们的头脑,因而不可避免地对汉语词汇演变形成巨大冲击。汉语总会在大量筛选的基础上,容纳一些最重要、最常用、最基本的字母词与原语词,使它们以一定的方式凝固、沉淀下来。(一)汉语对英源性字母词的吸纳汉语源源不断地吸纳新的英源性字母词作为单独的词使用。如GDP是一个三音节的字母词,在“从前GDP增长率一公布就‘驷马难追’的传统做法将得到改变”中,就作为单个词使用,充当一句子成分。至于汉语吸收字母词的方式,似可概括为:1.不将字母词汉字化。汉语文字形式选择是字母词难以汉字化的重要因素。2.扩大字母词汇量。汉语对字母词的吸纳集中于金融市场、国际关系等方面。3.汉语语音将进一步同化字母词的发音。4.以字母为书写形式的汉语拼音缩略词将增多。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汉语的影响日益重要,汉语拼音缩略词将会以“出口转内销”等方式大量涌现,如GB(Guo Biao国标)、RMB(Ren Min Bi人民币)、HSK(Hanyu Shuiping Kaoshi汉语水平考试)等。(二)汉语对英源性原语词的汰劣存良英源性原语词与英源性字母词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是否“汉语语音化”。在追踪研读语料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汉语对原语词的吸收呈以下方式:1.汉字化。将个别常用原语词汉字化,其过程为:异化发音→复音或单音音素汉字的出现。首先,按汉字的发音习惯,对原语语音进行异化处理,然后将其汉字化,甚至语素化。例如近几年十分火爆的原语词cool,就已经历了cool→酷→酷哥、玩酷、酷毙了、酷美体这一从异化发音到汉字化直至单音语素化的转化过程。2.合法化。提取极个别英源性原语词,归入字母词,因为此类词使用频率高、范畴广、读音汉语语音化,如已被归为字母词的E-mail。3.淘汰与保留。绝大部分英源性原语词从讲求原汁原味,到游移于汉语权威词典之外,直至销声匿迹,过程相对短暂。一方面是因为新概念贬值迅速,时尚潮流脚步太快;另一方面,是因为有关部门加速了统一译名的步伐和工作,如《科技术语研究》杂志就以译名统一为宗旨,开辟了“名词工作论坛”、“公布科技名词”、“热点词难点词纵横谈”、“两岸词苑”、“术语学研究”等栏目,在翻译外来词汇和统一译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最重要的是,在很多人眼里,英源性原语词夹杂在方方正正的汉字中间,有损于汉语文字的工整美、汉语读音的韵律美、汉语文化的内涵美。在上述种种因素的作用下,汉语将淘汰绝大多数原语词,仅保留少数发音简短、书写简易的常用原语词,如Hi,Bye等。不过笔者认为,英源性原语词就像“不识句读”的古汉语加入了英式标点符号那样,其书写形式、读音方式未必不能助于创建汉语文字之新的形式美及内涵美!(三)汉语词汇系统的发展对于英源性原语词的出现及英源性字母词的增多,社会各界虽认识不一,但态度总体而言是宽容的。这使得原语词及字母词不仅频繁出没于媒体,也常见于普通中国人的日常交往中。在进一步研究英源性字母词及原语词在汉语中的运行规律,深入学习汉语语言史之后,笔者认为现代汉语中的这一新现象不可能危及汉语文字的生存和发展:首先,字母词和原语词并非脱离于特定语言环境能够独立存在的语义实体。一般而言,离开句子和语境,离散的单词或词组对人类思想交流的作用极其有限,因为人类思维活动与实践活动是非常微妙复杂的,其描述远非单词或词组所能独力胜任!其次,英源性原语词在汉语词汇中的存在只是点缀,绝不会出现占据较大篇幅的现象,因而难使汉语沦为所谓的“大杂烩”,加之汉语自身强大的同化能力、发展能力、吐故纳新能力,不可能面临对原语词“不译则亡”的危险。英源性字母词和原语词对汉语词汇系统的渗透不仅无损于汉语的发展,还改变了汉语吸收外来语须汉字化的单一模式,使汉语的书写方式呈汉字与字母大、小写并用的多样性倾向,从而客观上丰富了汉语书写方式及词汇表达,同时还反映出全球化大环境下社会的飞跃发展、各国间往来的更为频繁、新事物的不断涌现及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不过,现代汉语中的这一显著变化是否值得推广应用,宜由汉语演变规律决定。注释: *本课题受到河海大学“科技创新基金”和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的资助。①18部新词语词典为:《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商务印书馆,1996。《汉语新词词典》,闵家骥等,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现代汉语新词词典》,王均熙等,齐鲁书社,1987。《新词新语词典》,李行健等,语文出版社,1985。《汉语新词新语新义词典》,诸丞亮等,现代工人出版社,1990。《新词新义词典》,雷良启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新语词大词典》,韩明安,黑龙江出版社,1991。《汉语新词语》,于根元,北京语言学出版社,1991。《新词新语词典》,李行健,语文出版社,1993。《汉语新词语》,于根元,北京语言出版社,1993。《汉语新词语》,于根元,北京语言出版社,1996。《现代汉语新词词典》,于根元,北京语言出版社,1994。《汉语新词典》,刘一玲,北京语言出版社,1994。《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6。《汉语新词新语年编》,宋子然,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当代汉语简缩语词典》,刘一玲,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林伦伦等,花城出版社,2000。《新华词典》,商务印书馆,2001。  相似文献   
3.
字母词能否进入汉语词家族,在语言学界一直存在争论。本文作者认为PK虽然在字形上与汉字有差异,但在读法上已经汉化,所以应进入汉语词家族,不仅如此,而且作者还认为PK是迄今惟一用作动词的字母词。不失为一家之言。欢迎讨论。  相似文献   
4.
字母词的汉语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汉语化字母词,特别是人们早已习惯的字母词,在今天显得尤为迫切。本文从语言学角度出发,在指出用中文全称完全取代字母词的做法存在一些困难的同时,认为一般情况下用简缩文字的方法翻译字母词不仅可行,而且很有必要。在翻译界及术语界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用简称将字母词汉语化时可资借鉴的方法与遵循的原则,强调了字母词汉语化的功能意义,以期对有关部门出台与禁用字母词措施相配套的方案带来有益启示,对字母词的汉语化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如何汉语化字母词,特别是人们早已习惯的字母词,在今天显得尤为迫切。本文从语言学角度出发,在指出用中文全称完全取代字母词的做法存在一些困难的同时,认为一般情况下用简缩文字的方法翻译字母词不仅可行,而且很有必要。在翻译界及术语界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用简称将字母词汉语化时可资借鉴的方法与遵循的原则,强调了字母词汉语化的功能意义,以期对有关部门出台与禁用字母词措施相配套的方案带来有益启示,对字母词的汉语化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PK——汉语动词家族的新成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字母词能否进入汉语词家族,在语言学界一直存在争论。本文作者认为PK虽然在字形上与汉字有差异,但在读法上已经汉化,所以应进入汉语词家族,不仅如此,而且作者还认为PK是迄今惟一用作动词的字母词。不失为一家之言。欢迎讨论。在今日中国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挑战、角逐、竞争、争霸、比试、比赛、竞赛、打擂、争抢、争夺、淘汰、击败、胜出、脱颖而出……”等富有表现力的动词,赋予了汉语语句从未有过的力量和生气。不仅如此,它们的英语部分等值语player killer还借助媒体和因特网以其缩写形式PK进入汉语词汇系统,与它们表达大致相同的意义,发挥完全相同的语法功能,从而客观上打破了汉语动词家族概不吸收字母词的历史传统。从表面上看,PK一词的高密集使用与“超级女声”2005年暑期受到热捧不无关系,当时全国各地媒体几乎在一夜之间开始大量使用“PK”,如:“不知今日谁与谁PK?”(《南方都市报》2005年8月9日)“超级女声终极PK”(www.hunantv.com)“李宇春最不愿与何洁PK。”(《扬子晚报》2005年8月21日)一个新字母词在汉语里的使用密集程度之大,实不多见。近年来,汉语中大量出现了PK这样的字母词。所谓字母词,即由拉丁字母或拉丁字母加汉字构成的词汇。由于此类词语能够适应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能够较迅速地反映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因而变化较快,数量在不断增多,早已引起广泛关注。然而,惟独PK一词的使用最为频繁,这不得不令人深思。首先,《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林伦伦等编,花城出版社,2000年)、《新词新义词典》(姚汉铭,未来出版社,2000年)、《新华新词语词典》(周洪波主编,商务印书馆,2003年)、《新词语大词典》(亢世勇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等新词词典,虽收录了一些字母词,但所收字母词不是属于名词词类,就是属于形容词词类,如UN、DNA、WTO、Internet、cool等,其中竟然没有一个属于动词词类!而字母词在汉语的存在至少长达半个世纪之多!可见,汉语动词家族并非字母词容易进入的领域。尽管如此,作为字母词,PK并未尝试进入形容词和名词这两个传统的字母词的进驻领域,而是径直闯入汉语动词词类,成为惟一进入汉语动词的字母词。另外,汉语属于动态语言,偏重于动态描写,其具体特点是动词较多,如使用大量的“兼动式或连动式”,以使所描写的事、人或物跃然纸上,让读者或听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所以,虽然汉语动词的字母词目前暂时只有PK,但事实证明其使用频率较高,意义不可低估。其实,PK进入汉语动词词类,是“事出有因”的。最初,PK作为英语player killer的首字母缩写词(指的是在游戏中杀死其他玩家的玩家)以名词形式随着网络游戏进入中国,孰料它竟跳脱出游戏范畴,摇身一变为动词,出现在汉语当中。由于PK指玩家之间的杀伤性比武,带有一定的恶意性、伤害性,游戏对PK行为进行了相应规定和限制,由此产生了PK理念和精神。PK理念和精神的好处在于:淋漓展现个体的优劣;反对传统的大牌,能够“人尽其才”,突出优秀。此外,PK真实、直观、明朗,是外界认识个体的较好途径;从经济学角度出发,PK符合新的消费观念,突出卖点,深入人心。PK——区区两个字母,就能传达出内容如此完整、内涵如此丰富、规定如此人性化的竞争理念,因此没有理由不认为,是现阶段人们渴望公平竞争、渴望展现自我的要求,这为PK 在汉语动词中的出现起了一定的助推作用。另外,其他字母词由于名词或形容词功能限制,如果在同一语境中反复使用,会令读者丧失新鲜感,而PK作为动词在汉语这个注重动态的语言里反复出现,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符合动词活动规律,能为人们所接纳,因此得以在汉语书面语及口语中多次出现而不致令人生厌。还有一点不容忽视,即PK虽是惟一用作动词的字母词,但它沿袭了传统字母词的发音方式:在模仿英文字母发音的同时,读成汉语式的音素,并带上了汉语特有声调。这样,虽然外形上PK与汉语方块字有一定差异,但在读法上已经汉化,这为PK进入汉语动词词类提供了语音基础。PK的出现,究其实质,与近年来汉语中大量出现字母词的背景分不开,更与社会对表现力强、内涵丰富、新鲜动感的新词的热衷程度分不开。最重要的是,汉语特别强调意境,是活的文字,例如“香气扑鼻”,香气不用去闻,就会主动扑进鼻子里,这种了不起的意境是动词“扑”传递的。为使语言产生类似令人兴奋和震撼的效果,汉语往往强调选择琅琅上口、铿锵有力、活泼独特、节奏感强、视听效果佳的动词,PK两个字母的汉化读法皆为爆破音,听上去像炸药袭击一样,能赋予句中其他词语子弹一般的冲击力,显得干脆、个性十足,为其进入汉语动词家族提供了特有的资本。如前所述,汉语词汇中也有与PK基本等值的动词,但是媒体及青年人的求新特点,以及PK本身具备的易让人接受的理念,加上PK两个字母发音给人的视听冲击力,PK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形成了大举冲击人们视觉听觉的趋势,以至于“我和你PK”、“我刚才被PK了”之类的话语常见诸于报端或生活会话中。众所周知,今日汉语新词早已不是语言学家、教师、文字工作者等知识精英的专有领域,它已经成为普通人的语言。近年来,汉语中涌现出的许多新词就不是来自精英层面,而是来自网络爱好者、电脑游戏玩家,有些新词会生存下来,有些则会转瞬即逝,起最终决定作用的不是知识精英,而是“汰劣存良”的自然规律。据2005年11月26日《扬子晚报》报道,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审议了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草案),将限制网络语言的重点放在国家机关公文、教科书等方面,这意味着PK将可作为汉语动词家庭的新成员正当使用了!不过,PK作为英源性字母词进入汉语动词系统这一事实,将对汉语的发展到底产生何种影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