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一、孕育和激励科技创新的源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成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15年以来,运用国家财政投入的66亿元资金,累计资助各类项目52 000余个,受科学基金资助的科学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约22万篇,撰写学术专著约7 400种,获得专利1 700余项,研究成果获国家级奖609项,省部级奖5 302项.科学基金为推动我国基础研究整体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孕育我国科技创新的源头,解决了许多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具体表现为:  相似文献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五”期间国际合作工作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五"期间国际合作的总体目标、指导思想和"十五"期间科学基金国际合作工作的设想.在科学基金国际合作如何营造有利于广大科学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良好环境、建立通畅的资助渠道;配合科学基金人才战略的实施,吸引、稳定、培养拔尖基础研究人才以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人才、群体、基地建设,增强国际合作能力;建立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加强实质性合作研究;加强国别政策调研、引入先进管理模式,为不断完善科学基金机制服务等方面都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15年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小平同志的亲切关怀和倡导下,作为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它不仅是机构改革的产物,也是国家机关体制创新的一个大胆尝试.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于科学基金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悉心指导.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岚清、温家宝等同志都曾听取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工作汇报,就科学基金工作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中国科学基金制这支嫩芽,正是因为有了党和国家以及全国科学家的呵护与支持,经过广大科学基金管理工作者的不断探索、积极实践和精心培育,才逐渐壮大并走向成熟,成为国家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之一.1 999年末,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听取了科学基金工作汇报后,充分肯定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具有科学、公正、透明、民主的特点".高度评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推动我国基础研究和促进关键科技项目获得突破,资助基础学科和发现、培养科技人才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4.
根据科技部"关于2001年度对国家重点和部门开放实验室进行评估的通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聘请142位专家,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及评估指标体系,组织实施了对生命科学56个实验室的评估工作.现场评估分成7组从3月1日至25日对实验室进行了全面的现场考察;复评工作(聘请28位专家)从5月1 5日至20日于北京进行.通过现场评估和复评,形成了对参评实验室的评估意见和排序结果,现将评估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接受科技部的委托 ,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和评估指标体系 ,2 0 0 3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实施了对工程与材料科学 5 2个国家和部门重点实验室 (其中 2 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为第一次参评 )的评估工作。根据工程和材料科学领域实验室的不同特点 ,将实验室分为工程学科 2 9个 (有 3个是部门重点实验室 )、材料学科 2 3个 (有 4个是部门重点实验室 )两个大组分别进行。评估第一阶段从 3月 3日至 2 7日 ,按照相近学科又将实验室分为工程 4个小组、材料 3个小组 ,聘请 16 1位专家分别对所在组的实验室进行现场评估。通过听取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6.
 智能电网的研究与实践,旨在实现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提升传统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率以及电网对用户的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以解决能源日益紧缺、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人类面临的愈加紧迫的共同难题。近年来,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智能电网建设。例如,美国智能电网建设是其电网现代化和经济振兴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欧洲将智能电网建设作为其发展新能源发电的重要保障,澳洲、日本、韩国等诸多国家和地区也都提出了各自的智能电网发展方案。2010年7月19—20日的24国部长联席会议上组成了国际智能电网行动网(ISGAN),提出成员国在法律和政策领域开展国际合作,以加速清洁能源技术发展。其成员国涵盖了全球7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和超过80%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成为国际智能电网合作的最高等级政府合作平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