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一、开展科技新词定名的迫切性当得悉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着手抓科技新词的定名工作时,我们觉得这件事抓得非常及时。因为当前一些新词的混乱现象,已对教学、科研及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交流造成了严重影响,任其发展下去,将会产生严重的问题。从电子信息领域来看,...  相似文献   
2.
一、审定工作的开展和要求考虑到电子学是一门应用面广、技术性强的学科,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名委”)和中国电子学会共同领导下,从1986年开始筹备,于1987年3月组建了由30余名代表电子学各个专业方向的专家和顾问组成的电子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工作遵循全国名委所公布的审定原则和方法。基本要求是一词一义。定名不等于单纯的翻译,不是从外文来寻觅对应的中文词,而是以一个概念未确定一个与之对应的精确和规范的中文术语,然后列出相应的英文词以供参考。这里概念可以指一种特性(量或质的)、一种动作或一件事物。当名词统一和规范化以后,人们对这个概念及其内涵才可能有正确的共识,这样才能进行交流。而只有在交流的基础上,对科学事物的认识才有可能深化和发展。如果对应这个概念有一个以上的中文名词,则其中习用而一时不宜强行统一的,以“又称”列在注释栏中,但对其中不宜保留再用的,则以“曾用名”列在注释栏中。另一基本要求是协调一致,并强调副科服从主科。对不易分清主副科又有争议的词,则应通过充分协调以求一致。过去在国家标准局(后改名国家技术监督局)、电子工业部、邮电部、总参谋部主持下,曾分别对民用和军用电子学及通信、雷达等的产品、设备、工艺技术等名词制订并公布过一些有关标准。当然,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满足生产、使用和管理的某些局部要求,没有全面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加以制订。对于这些已公布的国标、部标和军标,以及国内外新出版、影响较大的百科全书、辞典、教材和权威性著作,在审定工作中都要充分尊重并加以利用。实属非更动不可的名词,也要通过充分的民主协商以求取得一致。订名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科学性、系统性和简明通俗性。此外还要符合汉语结构的特殊性的习惯,并能适应国际交流。电子学名词的审定就是按照上述基本要求和订名原则进行的。采取了大会小会结合、反复酝酿、协调一致的工作方式。先后历时五年,四易其稿。第二稿曾发给全国电子学界有关高校、研究所、工厂、机关及部分专家,广泛征求意见。最后一稿完成后,还送交顾问和特邀专家进行复审。复审中除提出个别修改补充意见外,认为工作量是巨大的,完成质量也是较好的。现已根据复审意见进行了修改补充,并上报全国名委,以期批准后早日公布出版,以满足各方面的使用要求。二、收词范围及框架结构电子学是一门应用范围广泛、与其它多门学科交叉渗透的学科,因此需要首先确定一个框架结构,以代表电子学学科的概念系统,从而明确收词范围,使属于本学科的基本词都能收入,不致重复与遗漏,并避免与其它学科名词过多重复交叉。此外也能明确收词的层次,贯彻好收“本学科专有的基本词”的原则。在最初收词时,我们按照五个专业小组分别进行。它们是:通信及电子系统,电子元件、材料与仪器,电子物理与器件,电子学基础理论,共用技术与交叉边缘学科。这就基本上覆盖了电子学的全部领域,并据此完成了审定草稿。但在按以上五个专业范围编排名词过程中,发现有些名词的归类不好安排,章节顺序缺乏系统性。例如工艺技术比较分散,原拟定的电子技术应用、空间电子学、电子机械、医药信息处理等专业词条多与其它专业重复,不宜单独列出。为此,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吸取上述五个专业领域的划分思想,删除重复和过多的派生词,归并同类,并适当调整词条数量使之均衡分布。这样总共安排了25章,共五千余词条。这二十五章是:第一章总论,是不便安排在其它各章的各种电子学名称的汇总。第二到第五章是电子学基础理论,包括静电与静磁,电子线路与网络,微波技术与天线以及信息论与信号处理。第六到第八章是电子元件,包括电子陶瓷、压电、铁电及磁性元件,电阻、电容、电感及敏感元件,机电元件及其它电子元件。第九到第十六章是电子物理与器件(包括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它们是:电源、真空电子学、显示器件与技术,电子光学与真空技术,半导体物理与半导体材料,半导体器件与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工艺与分析技术,量子电子学与光电子学。其中显示器件与技术一章是新增加的。电子元、器件工艺与分析技术一章主要是关于通用工艺和通用的分析技术和仪器,不便于放在其它的某一章中。第十七、十八章是共用的支撑技术,包括电子测量与仪器,可靠性与质量控制。第十九到第二十三章是电子设备和整机,包括:雷达与电子对抗,导航,通信,广播电视,自控与三遥(遥控、遥感、遥测)技术。第二十四、二十五章是边缘学科:核电子学,生物医学电子学。有关电子计算机的术语不在本稿收集之列,因其另有独立的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上名词与“物理”、“自动化”、“电工学”、“电力学”、“数学”、“化学”等学科的名词有一定重复,而且某些词的主副科很难分清。我们选择电子学内的基本词及一些有独立概念的重要派生词。与其它学科重复的词条,只能遵循审定原则并通过协调以求取得一致。按照上述二十五章的划分,各章内词条按概念相关顺序编排,删去重复,使每个独立词条只出现一次。相关概念排序是件科学性很强、难度很大的工作,参予编撰的专家都做了很大的努力。我们认为排序基本上合理,是令人满意的。三、审定原则的贯彻和举例电子学名词往往多由国外引入,长期以来缺少由一个统一的权威机构负责定名,而是由首先遇到的科学家、翻译家或情报专家自己译名。由于各人采用的定名方法和翻译方法各不相同,遣词用字的习惯各异,再加上行业习惯和地域口音,因此所定出的名词术语存在较严重的不统一现象。下面我们结合已公布的原则,对一些有争议的名词审定情况加以说明。1.服从主科电子学基础理论部分的主科是物理学。在审定过程中凡是能从物理学的术语一律按国家审定的“物理学名词(基础物理学部分)”进行统一。但考虑到电子学界的习惯用法,有少数词与物理学名词不一致。如potential一词在物理中定名为:“电势”,而在电子学中习用“电位”,特别是一些派生词如potentiometer习称“电位器”,在电工和电力部门都用得极为普遍,不宜强行更改。所以对应potential,我们定名为“电位”,又称“电势”。类似的词还有dielectric和medium,在电子学中习称“介质”和“媒质”,为了照顾物理学中的定名,我们将前一词定为“〔电〕介质”,后一词则又称“介质”(词中方括弧内的字是可省略的字)。simulation和analog两词在电子学中有时都定名为“模拟”,容易导致混乱。这次特地征求了仪器仪表、自动化和计算机等专业学术团体的意见,并取得和自动化名词的一致,将simulation定名为“仿真”,analog定名为“模拟”。和物理学中将二词分别定名为“模拟”和“类比”有所不同。evanescent mode一词在电子学界用得很乱。它代表一个随距离而逐渐衰减的波模,曾有“凋落模”、“衰逝模”、“隐失模”、“消失模”等多种称谓,并在学术界中长期争论定不下来。现决定服从物理主科,用“隐失模”一词来定名。node一词在物理学中定名为“节点”。实际上在描述波动时,它代表“节点”,但在网络理论中,它却代表“结点”。因此在电子学名词中,按照不同概念我们选了两个词“节点”和“结点”,它们的英文都是node。resonance一词在物理学中定名“共振”或“共鸣”,而在此却根据习惯定为“谐振”,也是与物理学名词有所不同的。许多类似的与物理学中定名有区别的名词,我们都用“又称”来加以解决。2.科学性科学性意味着定名要反映术语的科学概念和本质属性。如stealthy target原定名为“隐身目标”,anti-stealth technique原定名为“反隐身技术”。对人体用隐身是可以的,但对飞机就不够确切缺乏科学性,因这可理解为只隐去机身而不含机翼。为此,这次采取了新华社的译名,即将“隐身”改为“隐形”,相应地“反隐身”改为“反隐形”。robust detection是在缺乏确定的噪声概率分布情况下提取信号的一种检测手段,其中robust有坚强及坚韧之意。本稿中将其定名为“坚韧检测”,但为了照顾自动化名词已审定公布的“鲁棒检测”,采取又称的办法。“鲁棒”二字有些音近,意为山东大棒,强则强矣,体观柔顺的韧劲似嫌不足。crosstalk最初是指相邻电话线间的互相干扰,原称“串话”或“串音”,尚较贴切。但后来此词被推广到包括除电话外,其它如文字、图象、数据等电信息相邻传输线间的互相干扰,因此这次定名为“串扰”,但为照顾电信界的习用,又称“串音”。sensor和transducer二词在外文书刊上使用也较含混不清。按照以中文概念为主的指导思想,这次通过一再协商,定“敏感器”又称“敏感元件”对应sensor;而定“传感器”、“换能器”和“转换器”三个名词,都对应于transducer,分别用于不同领域。关于电子元器件工艺中常用的mounting,packaging,assembling等词的使用也常引起混乱。经过反复讨论和征求意见,最后确定以中文概念为主,照顾到各专业领域的习惯用法以及其发展中的涵义,作了以下定名。“表面安装技术”,其对应英文为surface mounting technology(SMT);“组装”对应于英文的packaging,mounting和assembling共三个词;“装架工艺”对应于mounting technology。以上以中文概念定名的“安装”、“组装”、“封装”、“装架”四个词,各有其应用的专业领域和技术内涵,相信不会引起混乱。uncertainty有称“不定度”或“不确定度”的。考虑到“不定度”虽然简单,但它可能是“不稳定度”、“不平定度”等的简称,容易引起混淆,所以还是定为“不确定度”,和物理学中一致。on,off二字过去习称“开”“关”,但涵义不明确。“开”、“关”是指电路的开通和关断,还是指电闸门的打开和关上。这两方面的理解其意义正好完全相反。这次将on、off分别定名为“通”、“断”,意义很明确,完全符合术语的单义性和科学性。3.系统性订名的系统性要反映出术语的逻辑相关性和构词能力。如在分析电子仪器中,不少复合名词的末一字分别为spectrometer,spectroscopy和spectrometry,需要加以区别,定名为“谱仪”,“谱〔学〕”和“谱〔术〕”。又如在医疗电子仪器中,一系列词如electrocardiogram,electrocardiograph和electrocardiography分别定名为“心电描记图”、“心电描记计”和“心电描记术”。4.简明通俗性术语应简单明了,同时也在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能作到约定俗成,便于接受和使用。有些名词的全称写起来太长,往往利用其为首的英文字母组成缩写词。这种缩写词已正式定名在复合的中文词中。例如“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etal-oxide-semiconductor,缩写为MOS于是中文名词中就有“MOS工艺”、“MOS存储器”、“MOS场效晶体管”等。又如“化学气相淀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缩写为CVD,而中文词中就定有“低压CVD”、“激光感生CVD”、“等离子体增强CVD”等。其它类似定名在复合中文词中的英文缩写词还有FET(场效〔应〕晶体管)、TTL(晶体管—晶体管逻辑)等,在此不一一列举。有些英文缩写词和希腊字母其意义已在国际上得到公认,无需音译或意译,就直接使用在中文的定名上。如代表电视的三种制式,其定名就是“NTSC制”、“PAL制”和“SECAM制”。又如半导体器件中所用的P和N结,核电子学中所用的α谱仪、γ谱仪以及X射线等。在约定俗成的名词中,需要特别指出在频率和波长中,根据国家标准,用“甚、超、特、极”四字分别对应于英文的very、ultra、super和extreme。但在集成电路方面,very large scale IC却定名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ery high speed IC定名为“超高速集成电路”。这里用“超”,而不用“甚”。但在另一些定名中,如“超纯水,ultra pure water和“超高真空”,ultrahigh vacuum二词中,“超”却对应于ultra。这种在不同领域中用词的不一致,完全是习惯用法,是约定俗成的范例,是以中文的科学概念为主,不是单纯的翻译。定名中根据不同专业的使用习惯不强求统一的例子还有:在信息论中,decision定名为“判决”,decision function定名为“决策函数”;在导航中,decision height定名为“决断高度”。在电子测量中,reference condition定名为“标准条件”;在电子元件中,reference electrode定名为“参比电极”;在广播电视中,reference tape定名为“参考带”。另外又如error一词,在信息论中定名为“差错”及“错误”;在电子测量中则定名为:“误差”。四、其它有关问题及今后设想1.在外国科学家译名方面所遵循的原则是名从主人、服从主科、约定俗成和尊重规范。所谓名从主人,即科学家译名读音应按其所在国家习惯发音而定。如有一种能谱仪以其发明者的姓Auger而定,过去译为“奥格”。但此人是法国人,按法语发音应为“俄歇”,因此定名为“俄歇能谱仪”。又如Kirchhoff是德国人,按其发音译为“基希霍夫”而不是采用过去的“基尔霍夫”、“克希霍夫”等译名。当然这样作,在少数情况下也会碰到此人国籍不明,或此人原生长于欧洲,后移民美国。这种情况应具体分析再加以定名。所谓服从主科,就是电子学中的科学家译名要尽量服从物理或数学主科。所谓约定俗成,即指对科学界通行已久,人所共知的译名,即使发音不够准确或用字不够妥当,一般也就不加更改,如牛顿、爱因斯坦等即属此类。所谓尊重规范,则指按目前通用的由新华社颁发的有关译名手册进行音译,其中汉字尽量统一,如耳、尔统一为尔,喇、拉统一为拉等。据此Shannon的译名,过去有“香农”、“仙农”、“商侬”等多种,长期争议不定,在本稿中按规范订为“香农”。2.在审定过程中,不少热心的专家提出很多宝贵意见。其中有许多经过认真考虑,我们都加以采纳,但有些意见还值得商榷。如有建议将frequency modulated(FM)transmitter及amplitude modulated(AM)transmitter分别定名为:“频调发射机”及“幅调发射机”。这和velocity modulated tube定名为“速调管”取得一致,中、英文也对应较好。但考虑到以FM及AM为首的许多派生词都已习惯定为:“调频”及“调幅”,如加变动,势必引起一系列派生词的更动,导致混乱和不便,因此未予改变。又有建议将electronic countermeasure(ECM)原定名“电子对抗”改为“电子反制”,将electronic counter-counter measure(ECCM)原定名“电子反对抗”改为“电子反反制”,以及将electronic warfare定名为“电子对抗”,又称:“电子战或电子作战、电子战斗”。建议者根据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军用主题词表”一书及台湾科学界的采用,并从字义上提出如上更改。考虑到“军用主题词表”一书并未经权威机构审定,并据了解在国防单位对以上诸外文词并无定称,而原定名在国内科研、生产、教学等单位及文献期刊教材上都使用已久,较为习惯,一旦更动影响面较大,目前应以慎重为主,暂不改动。3.40多年前一批科学家由大陆迁去台湾,所带去的科技术语沿用至今和大陆一致。但这几十年来由于互相隔离少有交流,以致新的科技名词术语二地有很大差异。现举电子学中一些重要的基本词与台湾用词对照为例(前者为大陆用词,后者为台湾用词):集成电路、积体电路(IC),模拟、类比(analog),激光、雷射(laser),晶体管、电晶体(transistor),数据、资料(data),译码、解码(decoding),程序、程式(program),耿氏、甘恩(Gunn),敏感器、感知器或查知器(sensor),载流子、载子(carrier)。毋庸讳言,有些名词在台湾也订得较好。要实现祖国的统一,科技名词术语的统一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为此需要不断创造条件加强交流,以达到最后统一的目的。4.由于某些原因,这次在电波传播、超导电子学、功率电子学、消费类电子产品等方面的词条还较欠缺。有些不成熟的词条,如te1ematics(远距离数据传输),multimedia service(多媒质传输),photonics(光子学),perceptron(感知器)等,由于还需征求意见,未收在内。另外,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老的词条也会有新的内涵。例如“光电子学”原对应于两个英文词optoelectronics和photoelectronics。据查optoelectronics是指牵涉到用光束来耦合功能电子块(主要是与固体器件有关的线路与器件)的技术,如发光二极管(LED)、液晶显示(LCD)和氖气体放电等。而photoelectronics则指与由辐射和物质相互作用引起对光子和其它粒子的吸收、发射和运动的有关现象,如光伏效应、光电导、光电发射等。在中文定名时,是否需要把这两个英文词分别定名或统一定名而分别加以注释或定义,值得进一步商榷。在审定过程中,也增加了一些新词条,如nullator定名为“零子”,norator定名为“任意子”以及nullor定名为“零任偶”。它们代表由特定或任意电流和电压值所约束,用于有源网络分析的一些双端口元件。老词条有新内涵,新词条又不断涌现。这些都促使名词术语需要不断修订补充。看来,只要科学技术存在并发展,名词术语的审定工作也就永远存在。电子学名词的审定工作今后还需要有关领导和各方面专家的大力支持。5.名词进行审定报批公布后,根据国务院文件,要求全国科研、教学、生产、新闻、出版等单位普遍采用。对一部分老同志来说,要放弃过去所熟悉的一些名词,而采用新审定公布的词,开始总难免有不方便的感觉,这是可以理解的。过去物理学和天文学中一些定名,如“噪音”统一为“噪声”,“进动”改为“旋进”,“格林威治”改为“格林尼治”等,有些好接受,有些一开始也有蹩扭和不习惯之感。但考虑到通过公布采用一段时间以后也就习惯了。而且年青的一代现在采用,到30年以后就会全部统一。看来,电子学名词的审定与统一是一件持续而有长期效应特点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我现准备做关于电子学方面的发言,我的发言内容重要包括五部分:1.简单地介绍一下从1985年名词委成立以来,电子学名词方面的工作;2.电子与信息时代的特点;3.中国电子学会怎样搞新词的一些经过;4.对一些具体的新名词讨论情况在会上做些汇报;5.提几点建议。首先我谈一谈,自1985年名词委建立以来,在全国名词委的领导和中国电子学会帮助下,经过电子学界上百名专家的努力。开过多次审稿会、协调会,还经过一些专家复审,终于在1993年出版了由全国名词委审定的“电子学名词”这本书。这本书里边包括基础理论、电子元器件和材料、电子系统、光电子学和量子电子学以及一些交叉学科。具体内容有总论、静电与静磁、天线、电磁场与微波、信息论与信号处理电子线路与网络、机电元件、电子陶磁、磁性材料与元件、显示器件、真空电子器件、半导体物理和材料、半导体器件与集成电路、真空技术和电子光学、电子测量与仪器,还包括了通讯、雷达与电子对抗、导航,广播电视遥测、遥控和遥感、可靠性和核电子学、生物电子学,一起是25部分,共有五千三百多个词条。这本书1993年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因为今天早上陈芳允先生还问我,这本书他没看到,问那有卖的,现在科学出版社门市部通过邮购还能买)。跟电子相关的相继不久1994年名词委又审定出版了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在这之前1990年还出版过自动化名词。这些名词的出版为整个电子学科名词术语的统一与规范化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我国电子学界的教学、科研、贸易、对外合作、生产、测试与使用的标准化等等都起了促进作用。当然我觉得也有不足的地方,电子学名词这本书里缺乏释义,也还有些缺的,比如说这里就没包括电波传播这部分、功率电子学(也叫电力电子学),还有低温电子学、超导电子学这部分词条相应地比较少。另外,还有一个缺点与相邻学科协调得还不够,虽然我们做了一些协调工作,但是过去同自动化,计算机名词还有其它的有关学科协调得还不够,这是我要讲的第一部分。第二关于电子信息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当前是电子信息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电子信息产业是世界上最大的产业,而且不论从技术、从产业结构、从应用以及用户来说,电子与信息产业是世界上变化最快的产业。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因为前几天有一位朋友借给我一本书,名字叫TELECOM DICTIONARY(作者是Harry Newton),该书1994年在美国出版。这本书收集了所有电信,包括计算机,通信这方面的词汇。据作者本人申称每6个月就改版一次,到现在已经出了第七版,当然我查了一下他到底从那年是第一版,这上面未查出来。而且他出了书以后,INTEL公司(美国一家很著名的计算机公司)就立即买了120本,当夜就买了,通过一个Federal express马上就运过去,每本书重6磅。从来没看见过当夜就把120本买过去。当然我这里不是替这本书吹嘘,我只是通过这个事情说明电子与信息技术发展的如此之快,以致于这些公司非常急于要知道这些新名词。由于微电子技术与电子计算机飞速进展,芯片越做密度越大,计算机的储存量越来越大,也就是计算速度即信息处理速度越来越快,而一些软件发展它的功能越来越齐全,因此电子学和计算机日益扩大它在日常生活,包括国民经济,国民生产、数学、医疗卫生保健以及国防各个领域的应用。目前发展最快而影响最广的一个是通信与计算机的结合,还一个是自动控制与计算机的结合。比方说电话,大家都知道,现在普遍发展程控电话,程控电话又发展到移动电话(也叫大哥大),以至于任何个人间的全球通信,现在看来实现起来也不是很远了。还有像多媒体技术,信息高速公路等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新概念、新名词不断涌现,许多名词在93年出版的电子学名词书里和94年出版的计算机名词里边,我查了一下都没有全包括进去,新名词都没有。科学技术的发展给名词工作者带来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如果这些名词初出现的时候,不及时地加以规范,那么给将来的统一造成极大的困难。我们同台湾在政治上要实行一国两制,但是我们不愿意在科学名词上看见汉语的分歧。在这一点上,过去大家在发言当中都谈了很多。第三,我谈谈电子学会做的一些工作。中国电子学会和名词委都在几年以前就看到了审定新名词的必要性。中国电子学会认为国际上有关的学术团体一般都开展技术标准工作,就是参考IEEE的这项工作,因此在94年1月电子学会常务理事扩大会上通过一项决议就是参照国际经验,结合国情积极开展技术标准工作,并首先成立了一个叫电子技术标准工作委员会。它的工作就是预备提供一些技术标准给行政机构作为参考,首先从电子信息新名词的标准开始,预备到条件成熟以后,再逐步开展其它电子技术标准工作。在94年11月成立了电子信息名词标准工作组。它的任务是对电子信息,包括计算机、信息、通信等等新名词的译名以及我国有关的名词术语进行研究,并且公布建议试用。因为这是学术团体的活动,不具有权威性,公布讨论结果建议大家试用,为以后加速制定标准术语及其释义作准备。电子信息名词标准工作组人员组成有电子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部分成员,另外又聘了一些有关电子学、通信与计算机系统工程方面的专家,而且特地邀请了一些出版社、报刊社的代表组成,总人员大概是15-20左右。以后根据情况逐步扩大。办事机构就设在中国电子学会里边的一个编辑出版工作部,工作方式根据需要不定期地召开会议或用通信方式征求意见。有关的一些新名词可在一些报刊出版物上发表,也可以印成单行本广泛征求意见,待审定以后再正式出版。根据以上协议在94年1月29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讨论通过了工作简则,对人员组成经费来源进行了讨论并决定成立5个专业小组。①通信专业组;②计算机名词专业组;③大众传媒名词工作组(这个大众传媒实际上包括广播、电视等);④信息系统专业组(包括雷达、导航、电子对抗,还有C3I等等);⑤综合名词专业组(包括上述以外的名词)。另外,还增加在外地的通信组员,以通信方式进行联系,征求意见。在第一次会议以后,经过准备在95年5月9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二次工作会议,讨论了部分专家提出的有关专业新名词,并且整理了以后分成通信类名词,数字电视的名词和有线电视的名词并分别刊登在1995年9月份的电子科技导报上。这份刊物是中国电子学会的内部刊物,它发行好几千份。因为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和会士有5千多人,每人赠送一本,征求意见并建议试用,当时还有几家其它刊物答应刊登,不知后来有没有刊登。原订今年内再召开第三次会讨论审定有关计算机方面的新名词。下面介绍带有广泛的实用范围的一些新名词。①Information(super)highway。这个名词我查了一些资料,是90年代初期美国戈尔(当时他还不是副总统,而是参议员)首先提出的,然后当他担任副总统以后加快建议的实行。在93年9月15日克林顿总统发布了NII(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国家信息技术结构的计划,预备投入四千亿美元用20年时间在全美国建成一个由通信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以及一些其它设备以光缆作为一个公共的通路把电子计算机、电话、传真作为一体,即多媒体,作为一个运输工具来高效地传输各种信息,包括数据、视听信号、资料、图像等等,连接一个遍布全国以后涉至全球的高速信息网。当时他提是以光纤、光缆作为一个公共通路,后来有人建议应该把卫星通信也包括进去。信息的充分利用大大提高物资生产的效率,提高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率,这样使得可视电话、可视电视、电视教学、家庭图书馆、家庭办公、家庭数据库成为可能。戈尔最初提出来了information highway没加super,跟当时Internet的关系很密切,因Internet当时提的比它还早,后来随着发展,才叫做information super highway。现在就是国内这个名词也非常普遍了。大家同意采用信息高速公路,习惯了。开始有人对“公路”两个字还不习惯,公路是走汽车的。这个作为信息传输的怎么叫公路,实际上信息的传递也有个公共的通路(通道),所以叫信息高速公路,大家还是接受了,现在是普遍接受了。第二介绍的就是Internet。Internet是一种全球电脑的通信网,早在1969年就起步了。它一开始是美国国防部设立的,研究部门很容易地获取技术文件,获取一些大学图书馆的资料。后来作为一种高新科技,Internet开始普及,被美国政府部门、大学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学术、商业结构所采用。到现在(1994年)估计已经覆盖全球71个国家,接通了全球220多万台计算机,估计用户超过2千万人,预计95年用户达到4千万人。通过Internet可以实现电子邮件(E-mail),阅读电子新闻,进行信息检索。Internet还有一个特点,它是可以进行交互式的信息传递,就是意味着你自己也可以在Internet上开设一个地盘,把自己的信息也可以递上去。上次有个熟人告诉我,他回国的时候,通过Internet(它专门有一栏全是华人的集中消息)看到一对华人夫妇不想回国,但有个小孩希望利用民航把小孩带回来,酬价是200美元,结果熟人通过Internet跟他联系了,然后说好那一天在纽约机场等他。上飞机以前那对夫妇把孩子带来了,他就把孩子带上飞机直接通过民航带回来。通过电视、电台、电影把节目都转录在Internet上供观众收看。还有在1995年8月份有一对男女邀请全世界的人参加他们的婚礼,他们把整个婚礼过程录像经过数字处理以后传到Internet里边,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坐在家里通过计算机观看参与这个婚礼。所以Internet实际上是一个专用名词,跟interactive network不一样,interactive network译成“交互网”、“互联网”都可以,但是Internet不等于interactive network。所以上次我们名词讨论的时候,有的同志提出来Internet是否在一般技术文件上直接用它的原文。如果在一些比较普及性的刊物上是否叫“英特网”比较好些。我们讨论了一下,因为现在新华社好像用的是“交互网”,外边“互联网”、“国际网”用得挺多,这个名词提出来大家再讨论。还有一个名词是multi-media。包括波导、光纤,也包括自由空间,也包括水都算是media,multi-media就是在通信信息传递当时利用多种形式的结合,这样就可以把计算机、电话、传真机、还有光盘,摄像这些功能结合在一起,利用数字技术给人们提供文字、声音、图画、动画等等信息。这在教学、训练、演示系统、咨询系统、指挥控制系统、信息管理、办公自动化、电视会议、出版物里边都得到广泛利用,译成多媒体已得到普遍接受了。还有一个词virtual reality。它是利用计算机和其它专用的硬件和软件产生一种实时的和三维的境界的仿真。可以仿真一个学习场所,一个工作环境或者各种游戏和冒险的活动,它也是in teractive,参与的人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跟仿真的内容进行对话,它是想象力与技术的结合造成的虚拟叫virtual,现普遍叫做“虚拟现实”。虚拟现实这个词普遍接受了。过去有人提出“灵境”,用的不太普遍,现在没看见人怎么用这个词。最后一个词是cyberspace。cyber这个字源自cybernetics。我查了一下我们好几本名词里边,包括数学、自动化、计算机,cybernetics都翻成“控制论”,所以cyberspace过去译作“电子计算机控制空间或电脑控空间”。这个词cyberspace是有个叫William Gibson的作者在1984年在一本科幻小说《Neuromancer》中提出来的,他是用来描述计算机跟社会联系起来的世界。小说里边说人们只要用一根电缆插在大脑固定的连接插座跟计算机连接起来,使人进入cyberspace。这个cyberspace实际上是一个互联的通信网的总和。可以通过活动的寻址、编码,探索计算机网络的世界。所以后来我跟一个朋友讨论,他说也可以叫做“电脑世界网络”或者也可以叫“电脑世界”,把“网络”两个字去掉。不过“电脑世界”这个名字有点像个刊物名称。看起来用“电脑”二字是比用“电子计算机”五个字较好些。这个字能否定成“电脑化空间”,原来定成“电脑控空间”好像也不是太好,电脑化把“化”字去掉叫“电脑空间”,这样是否合适,因为把“控制”两个字再加进去就太烦了。我一个朋友告诉我他看到最近Times Magazine上边国外兴起一些新词。cyberwar指由信息和电脑控制的病毒与信息战。cybersoldier指头盔上戴了虚拟现实的墨视镜,身上的枪和头盔之间用无线电手段联系的士兵。墨视镜把图像和信息发到指挥所,它通过一个全球定位系统(GPS)可以判断地雷以及敌方目标。这一切都是以计算机为中心装备的士兵。还有一个词cyberpunk是指通过一根电话线侵入他人计算机系统里边,从事一种游戏,但经常从里边剽取一些数据,注入病毒或误导信息或破坏一些合法的科研、商业活动。还有一个词cybersex,它是指适合成人的一些计算机的游戏、图像或聊天的线路或一些媒介。在cybersex里边人们可以开展空中论谈,谈论一些性的问题,可以通过不见面谈恋爱,以上这些新名词在一些词典中还没有。这些新名词是否可以能像cyberspace那样定成“电脑化空间”或“电脑世界”,cyberwar译为电脑战,cybersoldier叫电脑士兵,cyberpunk叫电脑流氓(参考消息上定为“电脑崩克”)。cybersex就不好定。这些名词一下子也想不到合适的中文。当然以后我们跟国外交往多了,学术界也会出现这些词。这些词可能首先在新华社碰到,新华社一提出来,大家也就沿用了。下面提两条建议。1.因为电子与信息技术包括电子学、计算机、自动控制甚至牵涉到电工、电力(前面之中的一些词),有些也属于社会科学领域,牵涉多个学科、多个部门。目前由电子学会单独组织力量单薄,因为电子与信息名词标准工作组在电子学会里组织是比较疏散的,任务是软的,也没配置专门的人抓具体工作。所以我建议由全国名词委配有专人和专门的经费来抓这项工作。2.请全国名词委近期里组织一次电子信息新名词讨论会,我刚才讲了几个名词,我提了cy berspace和virtual reality的译名不太统一,还有一些新词,邀请像电子学名词、计算机名词、自动化名词方面专家,还要请电子科学院,特别需要请新华社的同志参加,因为这些名词一来,新华社马上就译出来,报纸影响非常大。还要请一些出版社和一些刊物的同志参加。另外为了更广泛地吸收意见,我建议是否这样先把这些名词释义以及可能的译名标出来来印发,广泛散发本市和外市,有的人很忙不能参加会议,请他认为译那个名合适打个“√”。如果他对这些译名都不同意,请他提另外一个译名出来,能加以解释更好。外地就采取这个办法把释义和译名都标好请他选择,这样就能收到集思广益的作用。3.为了推广名词的使用,我觉得昨天也有的同志提到了就是现在一些科技教材、专著评比是否把它列为一条。因为现评比有一个条件,差错率要小于万分之四,这要通过专人检验。规范化的名词是否采用也作为一条来检验,达不到一定的标准,也就不要参加评比了,采用这个办法看是否也起一个促进作用。(根据会议录音整理)  相似文献   
4.
名词术语的缩略化是各种语言文字的普遍趋势。缩略化的优点是简洁明了,便于书写和记忆。作为一种信息,缩略化的名词术语有利于信息的记录、传输、存储和检索。西文的缩略化有其简便之处,即取其每一字的起始字母,即可组成缩略语。其中许多缩略语已为公众普遍接受。中文的缩略化则需从名词中取少数字组成,若选择适当意义明确不易误解,也可为群众接受。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中相当一部分名词术语源自西文,其中许多缩略语已成为习用。在这些缩略语中,一部分可以音译,如TACAN为塔康、LORAN为罗兰等;一部分可以意译,如LASER为激光等;但多数西文缩略语很难找到对应的中文缩略,有些缺少元音字母无法音译,若将全部中文对应词写出又嫌太长。因此作者建议在名词术语中保留西文缩略语,这也符合汉语拉丁化的大方向。电子学名词共约5300多词条,其中有缩略语的约400余条,占8%弱。作者就电子学名词中,音译缩略语和意译缩略语以及不需译的缩略语作了分析比较,并对今后处理此类词语的工作方向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一)这次工作会议的第一组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力学、天文、电子、自动化、计算机、通信等基础学科和应用技术学科的一些专业,共有十余位代表参加。这其中既有参加过多年名词工作的老专家,也有刚参加和准备开展这项工作的中年同志。组中各专业名词审定工作的进展不一致,如天文学名词已审定公布;物理学名词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得出部分成果;化学已通过了命名原则,准备先搞一些基本名词;其它有些学科已开展工作,有些正在积极准备进行开展,当然有些学科也碰到一定的困难。在会议的开幕式上,大家听到了关于国务院批复科委和中国科学院请示公布天文学名词的报告,都感到非常兴奋和高兴。文件充分体现出国家对名词审定工作的重视,特别在文件中强调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审定、公布各学科名词是该委员会的职权范围,经其审定的自然科学名词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全国各科研、教学、生产、经营、新闻出版等单位均应遵照使用。另外,在讨论中,同志们也深深感到自己工作担子很重,工作一定要认真细致,广泛征求和吸收群众意见。因为公布以后一定要为群众所乐于使用,这样才不失其权威性,而自然就有约束力。(二)关于这次所发“名词术语审定的原则及方法”讨论稿,经过认真讨论,提出下列意见:1.本稿总的说来,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收集了各方面的意见,质量较高。特别是总则第一条,提出:“审定名词术语的任务是给各专业的科学概念确定规范的中文术语,以统一我们的自然科学名词术语”。这种提法,既不提以中文为主寻觅相应的英文词,也不提以英文为主译成相应的中文,而是根据科学概念来确定规范的中文词,是比较科学、严格,打破过去以偏盖全的片面理解。2.关于规范化的定义,我们认为可理解为订名原则中所提的:“科学性、系统性、简明通俗性”三者,再补充一条:“符合汉语特点”。所谓科学性,即指严格、准确。所谓系统性,即指派生的复合语、同类性质术语按统一规律定名。所谓简明通俗性,即不用生僻古字,约定俗成,使之易懂、易记、使用方便。至于“符合汉语特点”,则指一些词组,必须符合汉语名词组成的特点。3.关于协调一致的问题。在原稿2、3、4、中,我们认为应将协调一致改为“充分尊重国家发布的名词术语方面的标准”,因为本审定委员会为国务院批准成立,并授权审定,应具有比以往所订“标准”有更高的权威性,因此对已有标准只能充分尊重,而不能与之协调一致。至于和目前各出版社大量出版的各种辞书,包括大百科全书、当代中国丛书等,也只能做到尊重其在术语方面的工作。因为名词审定公布需要时间,既不能匆促从事压缩周期,也不能要求各种辞书在名词公布以后再出版。因此,以不提协调一致为宜。我们认为名词的影响是深远的,要做到完全发挥其作用,可能需要二、三十年或更长的时间,因此我们的工作将是长期的,也是为子孙后代应用而着手的。(三)关于工作方法问题1.我们认为在组织上由各学会作为挂靠单位,由学会一位领导挂帅主持这项工作较为合宜。这样便于调动人力物力,充分利用各个专业学会开学术交流会时,抽出一定时间进行名词审定的讨论。2.分批定词、包干进行。如物理学名词分四批进行,即普通物理,统计及凝聚态物理,核及高能物理,原子、分子及激光物理。其中普通物理部分委托北师大提出初稿,因北师大主要是培训中学师资,需把这部分名词贯彻到中学教学中去,这样北师大有积极性。目前这部分已经三审定稿,即将公布。普通物理名词牵涉到所有技术学科,因此这部分名词的公布将大大有利于推动各技术学科的名词审定工作。另外化学方面已通过命名基本原则,首先拟审定一批基本名词,然后再分别与化工、医药等部门联系审定有关名词。我们认为对其它学科来讲,分批审定以及包干单位进行,有利于多、快、好、省,且易见到成果,鼓舞信心,更好地推动这项工作。3.关于经费问题。物理学名词审定继承了王竹溪先生老一辈三十年代留下来的传统,即每二周聚会一次,讨论一天,自备饮食。逐词议论,细致认真,很少花费公家款项。这种作风值得学习,但不能要求每个学科的名词审定都如此办理。看来,名词审定正如同搞标准化工作一样,同样是国家任务,受到国家重视,理应得到一定经费支援。当然从节约观点来看,可以尽量举行小型会议。若国家能将名词审定作为项目正式下达任务,这有利于吸收年青同志参加,工作成绩可作为升级提职的依据。4.关于交叉学科问题。按照目前学会划分,基础学科,技术学科本身以及相互之间都有交叉,特别体现在一些基本词中。因此基本词的审定,要注意广泛吸收意见,并走在专业词之前。为了提高征求意见的回收率,应有针对性地寄出征求意见稿。5.关于与港台联系问题。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种工作值得进行:一是通过信函与海外华人学者联系,或吸收其参加审定工作;二是参加海外举行的科技翻译讨论,广作宣传,打开联系渠道;三是在具有影响的,如普通物理学名词定稿前,邀请港台学者来大陆共同参加讨论。我们认为与港台联系宜及早抓紧进行,因为随着新兴学科的迅猛发展,越晚则名词分歧越大,为将来的统一造成更大的困难。(四)另外两点小意见:1.在所公布的天文学名词的前言中,谈到希望各界使用者继续提出宝贵意见,以便讨论修订。据此在封面上注明为“试用本”是否为将来修订再版打下基础,更为合适?2.建议在“天文学名词”一书中,将英汉索引部分单独抽印出版,以利广大从事天文学科研、教学、生产等有关技术人员得以较低价格购置使用。  相似文献   
6.
电子学是当代发展迅速,应用面广泛的新兴学科,与其它基础和应用学科关系密切。它的术语数量很大,且具有广泛的交叉性,因而电子学名词审定工作既紧迫又重要,另一方面也有较大难度。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和中国电子学会的领导下,经多位专家共同努力,几年来在名词审定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在我想利用会议机会向领导和委员同志们作一简短汇报,以期取得指正和帮助,为做好下一步定稿工作打下基础。一、概况电子学名词审定的筹备工作开始于1986年初。当年2月18日成立筹备组,下设5个专业组,聘请了正式委员、顾问共33人。经一年的筹备工作,1987年3月14日到17日在北京正式成立电子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并对初稿进行审定。这次初审会前共收到5个专业组提供的9011条名词。根据初审会议要求,各专业组在会后又进行了大量整理和补充工作。如将生物医学电子学名词提交中国生物医学电子学会讨论;核电子学专业为此召开了两次专门讨论会等等。此外还补充了电子学通类、微波电子学、电子显示器件和显示技术、核电子学、表面分析和三束(电子束、离子束、激光束)技术、生产技术与工艺等专业术语,使提供的总词条数达12129条。在上述工作基础上1988年2月25日召开了电子学名词主任、副主任委员扩大会议,对于修改初稿的选词原则、编排体例等重要问题进行了讨论。会后又对全稿名词进行了全面汇总、补充、修改和整理,并重新进行了分类和排序,将总词条数压缩到5835条,形成目前的二稿。第二稿经打印后,于今年8月向全国有关单位及专家送发征求意见。送发的范围包括有关高校25所、机电部直属研究所34个、中国电子学会下属的二级专业学会41个、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下属有关名词分委员会6个以及电子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和学术秘书、各专业组推荐的有关专家共280多个单位和个人。截止到89年10月底,已收到返回的意见稿87份,共有108位专家对第二稿提出了书面意见。二、收词范围和编排体例电子学是一门以应用为主要目的的科学和技术。它的发展是基于对电子运动和电磁波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和利用。目前电子学应用最广泛的领域有两方面,一是信息的采集、变换、传输、交换、存储、处理和显示,使人类跨入了信息社会的新阶段;另一是能源的转换和控制,使人类得以利用各种新型和高效的大功率能源,促进了现有的物质生产和对未来的探索。基于以上的考虑,电子学名词收词既应包括一定的基础理论,也应包含电子元件、电子器件、电子系统和一些共性与其它学科交叉的名词。根据词条数的多少和划分方便,全部名词分在25章内。第一章是通类,包括各类电子学的总称。第二到第五章是基础理论,包括静电与静磁,电子线路与网络,微波技术与天线,信息论与信号处理等。第六到第八章是电子元件及材料,包括电子陶瓷、压电、铁电与磁性元件,电阻、电容、电感与敏感元件,以及其他电子元件。第九到第十六章是电子器件、材料与工艺,包括电源、真空电子学、显示器件与技术、电子光学与真空技术,半导体物理与半导体材料、半导体器件与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工艺与技术、量子电子学与激光器件。第十七与第十八章是共用技术,包括电子测量与仪器、可靠性与质量控制。第十九到第二十三章是电子系统,包括雷达与电子对抗、导航、通信、广播电视、自控与遥控、遥测、遥感技术。第二十四,二十五章是交叉学科,包括核电子学和生物医学电子学。原来拟议的空间电子学和机械电子学因收词与其它专业重复,没有单列。尽管我们按照以上思路划分,有不少词的属类还是互相交叉,安排不尽满意。所收名词都按章排列,中、英文对照,并按照“名词审定委员会”已公布的格式,每个名词赋以有章数的序号。在每一章内,名词按相关排列,但这一点要做得很好,难度也很大。三、选词原则过去在历届审定会上对选词原则都进行过详尽讨论,在简报上也有所报导。总的原则是名词应符合科学性、系统性、简明通俗并符合汉语特点。所选名词应以第二节中所述范围内的基本术语为主,在定名上力求做到准确、简明,尽量做到科学性和通俗性的统一,做到词义对应、含义明确。如何把握好“本学科基本学术名词”这一关,对整个名词审定工作质量有重要意义。如果掌握太严,可能会把本学科重要术语漏掉;如掌握太松,可能使许多非基本词进入。在提出第二稿时,我们遵循了以下的一些准则:1.复合词、组合词尽量不选。2.基本词的派生词只选重要及有特定含义的,对第三层次或更低层次的派生词尽量不选。3.非学术性名词不选。4.属其它学科的专业术语,除非关系重大的,一般不选。5.尽量与其它学科名词命名协调一致。6.对已为大家所接受的英文名词缩写建议正式采用,如MOS,FET,RAM,CT……但对某一专业领域中大量新出现的缩写词,为大家还不熟悉的,暂不采用。7.对新学科中日益增多的术语定名持积极和审慎态度。8.注意汉语的简洁性和习惯上的双音词。9.尽量贯彻一词一义的要求。10.外国科学家译名根据协调定名。四、对第二稿的返回意见第二稿虽经不少同志的努力,但在汇总整理打印过程中,由于名词数量多,时间短促,在分类排序选词以及排印中出现重复、缺漏和讹误之处仍不在少。不少专家寄回的书面意见中,对电子学名词前一阶段的审定工作给予了热情的鼓励和肯定,对选词原则表示完全同意,对分章也基本上表示赞同。许多专家审词非常认真负责,并第二次来信补充修改意见。有的专家为一名之立,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或反复斟酌,提出了商榷意见。还有的对近年新兴技术领域的名词提出了具体补充意见。例如清华大学孟昭英教授信中写到:“……委员会做了大量工作,成绩斐然,实乃科学上一大事。……”。机电部54所代表三遥学会来信:“……委员会做了很多、很好的工作。同意征求意见稿说明中提出的选词原则。……”。微波专业学会黄伟嘉同志信中也说:“十分同意选词原则”。来函中还有对章节设置、词序排列、个别词的命名、新增词条、有争议的词条和释义提出不少宝贵意见。主要的有建议增加电波传播、超导电子学、光电技术、电磁兼容、移动通信、微波磁学、生物磁学等内容。对排序反映的意见较多。这一方面由于不少专业内术语相互交叉,加上词数又多,很难排得尽如人意;另方面由于我们在稿中对将来还有英文索引和汉语拼音索引可供查找强调不够,致使不少同志误以为只靠相关性查找,显得有些杂乱,无序可循.也有个别专家提出采用外来词的音译或原文字母的缩写会破坏汉语的纯洁性。如MBE代表分子束外延(molecular beam epitaxy),有位教授认为此词会被误为英国皇室成员(member of British empire)。但我们认为从汉语拉丁化和国际化的大趋势来看,采用缩写字母简化科技术语还是必要的。五、对下一步工作的设想回收的意见中既有包括若干单页的来函,逐条列出修改补充意见;也有在原寄出第二稿的105页5000多词条上就原稿修改的意见。因此若干靠少数人全面审阅汇总,实属力所不及。我们为此根据几份主要的带全面性的书面修改意见先进行了汇总,然后连同其它就原稿修改的有关部分,分给各个专业组。要求各专业组通过必要的各种规模和类型的讨论会,并吸收已汇总和未汇总的分散意见,在1990年春节以前向分委员会提供一份比较完整的,属于该专业组范围内的修改稿。在这份修改稿中应做到:1.纠正原有词条的错、漏和重复;2.补充和删去某些词条,并加以必要的说明;3.进一步对全部词条进行科学合理的排序,并对排列原则加以必要的说明;4.对于有争议的词条及其它难以在专业组内解决的问题提交分委员会。分委员会在收到各个组所提供的材料以后,将进一步进行整理,并分别情况召开电子学专业内的或与其它非电子学专业的专家共同举行讨论会和协调会,以对一些有争议或相交叉的名词加以审定。还有一项工作需要做的,就是二稿中提出的电子学名词与国家技术监督局及原电子部标准化所颁布的国标和部标有无矛盾之处。这需要组织一定力量加以进行,并希望得到有关单位的支持和协助。只有在以上工作基础上取得成果之后,才有可能举行电子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全体参加的审定会,以求最后定稿。我们希望这次定稿会能在1990年三季度或更早些举行。返回意见中提到要较大量增补的新学科名词,如电波传播、超导电子学、光电技术等,则拟放到更晚一些的第二批术语中进行补充。为了更好地完成定稿工作,我们希望除了电子学名词有关同志的努力外,还能得到参加有关专业如物理、数学、化学、自动化、计算机以及其它有关科学名词审定工作的同志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最优控制理论研究了渐变磁场下回旋振荡管工作参量及效率的最优化问题.详细推导了回旋振荡管中电子与波互作用的状态方程及其相应的目标泛函、共轭方程和泛函梯度——它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最优控制问题.用Goldfarb方法对此最优化问题进行求解,得到大量的优化数据,可用于回族振荡管的工程设计.文中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电子学是最近二、三十年来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的一门技术科学。它不仅包括传统的雷达、电子对抗、导航、通信、广播电视、电子元器件、电子测量、激光、红外、微波、天线和电波传播等学科,并且也涉及到系统工程、生物医学电子学、核电子学、低温电子学以及生产技术、可靠性和质量控制等新兴的边缘和交叉学科以及共用技术等。据估计全世界电子学方面的期刊每年约发表6万到7万篇文章,约2亿字;中国的电子学刊物约100余种,每年发表文章7千到8千篇,约合2000万字。这样大的信息量,肯定包含不少新的名词和术语。长期以来电子学名词没有经过统一审定,学术名词的定名非常混乱。特别是近十年多来,电子学的发展特别迅速,随着我国开放政策的实施,原来的电子学名词术语没有得到统一,新的名词术语又大量涌现,这方面的混乱日趋严重,给电子学科的信息交流、科研、生产、教学、国际交往、术语数据库的建立都带来极有害的影响。因此电子学名词术语的审定与统一工作是一项迫切的任务。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和中国电子学会的领导下,1986年2月18日开始成立电子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筹委会,由中国电子学会所属各专业学会分别推荐该专业的专家,并特邀了一些专家学者,组成审定委员会的委员和顾问人选。为了便于集中力量进行审定,根据电子学所属各分支学科的特点,我们将委员会划分为五个专业组。第一组是通信及电子系统,包括雷达、电子对抗、导航、广播电视、通信、遥控遥测遥感和自动控制。第二组是电子元件、材料和电子测量,包括电阻、电容、电感、磁性材料及元件、陶瓷材料及元件、其它元件以及电子测量技术和设备。第三组是电子物理和器件,包括真空电子学、半导体、电源、量子及光电子学。第四组是电子学基础理论,包括电工基础、微波技术、天线、电波传播、信息论、信号处理等。第五组是共用技术与交叉、边缘学科,包括生物医学电子学、空间电子学、电子机械、核电子学、可靠性、电子技术的其它应用等。五个专业组分别配备了学术秘书,并按照制定的审定原则,要求各委员根据本专业的分工,提出按专业分类和有中、英文对照的基本名词术语。当要收集的名词术语大都收集上来以后,我们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了打印,并将信息存入了磁盘。在打印装订后的名词草稿分发给各委员后,于1987年3月14日到17日在北京举行了电子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及初审会议。通过到会委员和特邀代表几天来的共同努力,在已提供的9011条名词中,初步审定通过了大约一半或稍多些。这次电子学名词审定是技术科学名词审定的一次尝试。过去制订的审订原则,在具体学科中如何实现,我们想通过一些例子来加以说明,可能是有参考价值的。首先,我们选择的一大批基本词,具有电子学学科的特色,为电子技术中所不可缺少的。例如电子对抗是通信及电子系统中一个基本层次的词,那么电子对抗飞机和电子对抗吊舱这一类一见自明的复合词就完全可以摒弃。波长计是电子测量设备中的一个基本词,那么像吸收式波长计、传热式波长计、同轴波长计、空腔谐振式波长计这一类也可以舍去,计算机断层成象(CT)是生物医学电子学中的一类新型电子诊断设备,但由于正电子发射(Positron emission)CT,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简称NMR)CT和普通CT具有不同的工作原理,它们不像普通CT那样依靠外面的辐射源,而是依靠被探测对象内部的作用形成断层成象,所以这两个新词还是列入。但超声CT和微波CT,由于它们和普通CT工作原理相同,只是以复合词的形式出现,所以没有选进。在生物医学电子学中,像生物电、生物磁一类基本的生物电子效应,都作为基本词选入。其次,我们选择了不少新词,例如生物芯片(bio-chip),生物分子电子学(bio-molecular electronics)、分子电子器件(molecular electronic device)等。在讨论中,也有同志认为这些词所代表的事物目前还不够成熟,是否选得太早。但我们认为,这些新事物正在蓬勃发展,若不及早订名,容易造成约定俗成再改就很困难的局面,同时从现在提出到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到最后批准公布,会至少有一两年时间。到那时,这类事物已经成熟,而我们也有了已经审定的正式名词。第三,我们所选的词尽量与过去已颁布或现在正在征求意见的物理学名词取得一致。例如原词条中的一次电子和二次电子,我们都根据物理学名词改为初级电子和次级电子。因为这些名词既是物理学中的基本词,也是电子学中的基本词,在两门学科中同时公布是可以允许的。但若象电势和电势差这一类词已在物理学名词中提出,在电子学中却多年来一直用电位和电位差这两个词。若向物理学名词靠拢,将在电子学领域造成较大的混乱,所以我们还是倾向于保留电位和电位差这一类有电子学特点的术语。第四,通过这次审定,我们也对原来物理学名词中的某些并列词进行了优选。例如激光和参量放大中所用的pump一词,过去译作泵浦或抽运,在书中都有采用。但我们认为译作泵浦,音义比抽运更接近原词。Photoresist原较多译作光致抗蚀剂,物理学名词中译作光阻材料,我们根据电子工艺技术特点采用字数较少也易理解的“光刻胶”三字。Induce一字,物理学中作为感生或感应,但在电子材料工艺中并无“感”的含义,我们采用了“引生”二字。第五,有许多在交叉学科中的名词,要根据其性质以划分应属于那个专业。例如心电图(Cardiogram)和心电图机(Cardiograph)是属于医学方面的诊断显示和诊断设备,放在医学中较合适,而心电图术(Cardiography)是主要利用电子技术的一种手段或方法,就应放在生物医学电子学中作为一个基本词。属于同样的词,在英文字尾根据是-m,-ph或-phy来决定其从属。又如空间电子学中选了喷焰噪声(noise of exhaust)的词条。初看起来,这四个字与电子学似乎无关,但考虑到喷焰是火箭排气所造成周围空气电离形成了等离子层,这是一种电子学的过程,所以词条还是应该收进。第六,生产技术是技术科学中一个带共性,而且对发展国民经济极为重要的环节。生产技术包括工艺技术、工艺装备、工艺材料和工艺管理技术四大门类。但如何在电子学中体现这方面应有的名词呢?我们认为它和电子学的联系在于一是用电子技术进行加工的工艺技术及其工艺设备、检测仪器以及工艺材料,如电火花加工、电子束加工、离子注入、激光加工、超声加工等。另一是在电子产品生产中常用到的一些非通用的工艺技术及其相关的工艺设备、检测仪器和工艺材料,如介质复层、金属涂复、离子镀、酸洗等。可靠性是质量控制的衡量标准,也是检验生产技术的质量指标,也应结合电子产品的特点,放在生产技术的名词中。这样作的好处就是避免有关生产技术四类名词在其它电子学分支中重复出现,也能充分体现电子学本身的特点。第七,在审订过程中,我们也碰到一些不可译或即使译出也嫌太冗长不便使用的名词。前面所说的CT即是一例,实际上不论在学术刊物或医院和病人中,大家都已习惯称为CT。又如NTSC是美国国家电视系统委员会(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几个英文字母的缩写,代表一种电视制式,以直接引用为宜,不需翻译。又如半导体器件中的MOS(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可译作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但写或叫起来都不方便,不如直接称为MOS,而且搞这方面的同志也都能理解。因此建议在将来公布的名词中既有中文,也有相应的简写英文与之对应。第八,我们觉得严格的一词一义,不论对英文或中文都难绝对做到。例如在电子学中,reactor既意味着电抗器,也意味着反应堆。transducer既可译作换能器,也可称为转换器。中文中的量程,既对应于Span也对应于range像这类例子很多,那么这样是否会影响术语数据库的建立呢?我们认为,有些词需要根据上下文来进行判断,这就需要在某些词的查索中发挥计算机的智能作用。第九,对某些新词或缩写词需加以释义。例如“大气窗口”一词是指某些频段的电磁波(特别是毫米波和亚毫米波)在大气中传播时衰耗较小,有其特定的意义。对分子电子器件、生物分子电子学等一类新词,也需适当地加以解释。对某些习惯用的缩写词,要注出全文,并写上精确对应的中文名称。最后,在审定名词时应注意华语地区,特别是港台所采用的相应名词。虽然,港台出版的不少名词词典是从大陆翻版,只是改头换面。但由于历史上过去一段较长时间的隔断,使得某些基本词有所差异。例如我们过去习称电子计算机,而港台则称电脑。目前国内也有逐渐较多采用电脑名称的趋势。又如大陆上称LASER为激光,而台湾则称为“雷射”。大陆上称为航天,台湾则称太空。这一类词还可举出一些。会上认为暂时不能统一的名词可以同时并列。为了使名词审定能发挥在华语地区的作用,将来还要排印繁体字本,以适应这些地区的需要。参加审定会的,既有一批年过七旬多年从事电子学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也有许多活跃在科研教学生产第一线精力充沛的中年同志。这种聚会,使大家可以交流经验、互相学习,也为电子学界内跨专业的交流打下基础。值得提出的是,在正式审定会前我们召开了一次由组长和学术秘书参加的预备会,结合草稿中有代表性的某几页名词进行了选词研究。这样就把抽象的审定原则同实际名词结合起来,取得比较一致的看法。然后在正式审定会上,组长和学术秘书贯彻了预备会上预审的精神,使各组之间对名词取舍也有了较一致的标准。审定会上所印发的名词草稿是利用计算机打出的,将信息存入磁盘,这就为今后修删增补提供了方便。审定会也有不足之处。由于电子学面广、分专业多,对某些专业的名词只有个别同志较为熟悉,再加上时间短,在会上未能进行充分细致的认真讨论。特别是电子学与物理、化学、生物学、医学、计量、可靠性以及许多学科交叉,并组成新兴学科。有些术语究竟应放在那一学科,以及如何正确命名,还有待进一步进行工作。例如四月份在沪举行的中国电子学会生物医学电子学专业学会和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的联合会议,还要将这次初审通过的生物医学电子学名词拿去请到会专家进一步讨论。我们建议,中国电子学会各专业学会举行学术会议时最好把名词术语的讨论列为一项议程。还有,由于时间仓促,在会上有部分材料未能打印出,部分材料未校对,使中、英文拼写都有错误。计算机软盘中未存入汉语拼音的信息,也是不足之处。审定会认为分批分期公布时,最好先公布一些共用性的基本词,如一些基本参量(相位、频率、噪声、功率等)、基本方法(调制、解调、编码等)、基本线路(放大器、振荡器、变频器以及脉冲电路等)、基本仪表和设备、基本元器件。然后再公布整机、系统和交叉、新兴学科的词。这样可以避免按专业分片公布时所引起的重复和对术语归属的争议。我们认为名词审定是一项极为严肃认真和细致的工作。在二、三十年代,少数老一辈的物理学家为审定物理学名词,每周聚会一次,“一词之立,旬月踌躇”。他们为名词审定花费了大量心血,工作方法也是适应当时情况的。但电子学是一门发展极其迅速、并与其它许多学科广泛交叉、牵涉众多不同专业的学科,因此在名词审定上,一方面要严肃认真细致,不能丢掉老物理学家的传统作风;另一方面要广泛发动各个学会,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学术会议,使更多专家有机会和充裕时间,提出意见,当然,也还是应有适度的集中,以免旷日持久,拿不出方案。我们相信,在领导的关怀和群众的支持上,电子学名词审定工作一定可以在不长的时间里做出成绩。  相似文献   
9.
一、开展科技新词定名的迫切性当得悉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着手抓科技新词的定名工作时,我们觉得这件事抓得非常及时。因为当前一些新词的混乱现象,已对教学、科研及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交流造成了严重影响,任其发展下去,将会产生严重的问题。从电子信息领域来看,由于当代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派生了信息技术,这些技术的迅猛发展,产生了大量表达新概念、新事物的术语。这些术语中的大部分是由国外提出来的,因此其汉语名词的定名与译名是分不开的。当这些新词刚一出现就会在国内进行交流。过去,在全国名词委的领导下,组织了许多专家进行大量审定工作,并于1993年和1994年分别公布出版了《电子学名词》和《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等书。但由于从搜集名词到最后审定公布出版,往往历时很长,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只要翻一翻近年来出版的计算机和通信的专业英汉词典,与已公布的《电子学名词》和《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相比较,会发现不少词是不一致的。还有一些新词出现在“参考消息”等传媒和新的科技期刊中,没有得到统一的定名。下表中列出一些译名和定名的对照。可以看出,若能在新词刚出现之际,先经过一定的定名程序公布试用,经一段试用时间后再予以最后确定,则将有利于克服上述问题。若干信息科技名词译名统计(根据6本词书统计)+号代表又称。1.《英汉电信词典》.北京:邮电出版社,19912.《英汉计算机综合词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3.《英汉计算机数据处理,远程通信办公系统译解辞典》.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24.《计算机科学技术百科辞典》.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5.《电子学名词》.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6.《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二、新词汉语命名确实不易在这方面,王竹溪教授曾做了很多先驱性的工作,他博学多才、治学严谨,在物理学名词定名与审定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力地推动了自然科学新词的定名工作。因此要做好新词的定名工作,必须动员一些有经验的专家积极致力于此项工作。记得40年代,萨本栋先生将servomechanism定为“伺服机械”大家都十分赞同,就这样沿用下来了。另外,例如laser(受激辐射光放大)在50年代译为莱泽、maser(受激辐射微波放大器)译为脉泽,大家一直不满意,直到后来把laser定为“激光”后,才得到大家的认可,其间差不多经历了二十年。此外,如information sink一词直到定名为“信息宿”后,才得到广泛采用。这说明了相当多的术语需要有段试用时间,以便大家择优录用。由此可知,发动大家来关心新词的审定,是另一条重要途径,若能合理地加以组织,必能做到事半功倍。三、近年来参加电子学名词审定工作的几点体会当前国内有很多部门从事名词研究及关心新词定名工作。各专业学会大都设有名词审定委员会,它们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及专业学会的双重领导下进行定名工作。此外,负责工业、运营业的政府部门均设有负责标准化工作的研究所,他们在制订标准的同时,负责所用专门术语的定名工作,但彼此之间沟通、协调不够。高等院校、研究所、出版单位也都十分重视新词的定名工作。根据国务院规定,全国名词委是定名方面的权威机构,但在宣传方面,工作还有待加强。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们有一些体会:1.同一术语在不同领域中有不同的涵义和叫法。这一点是客观存在,不宜强求统一。如telecommunication在自动化领域中为“远程通信”,在通信中为“电信”。又如channel,在有线通信中为“通路”,在数据通信中为“信道”。又如robustness在自动化领域中称“鲁棒性”,在计算机领域中称“稳健性”,在通信领域中称“坚韧性”。2.同一术语在发展中不断赋予新意,如sensor一词,过去定为传感器、敏感器、敏感元件等。近年来扩大到感知外部环境的雷达、侦察卫星,因此必须针对新的情况给以新的定名,但定名为感知器,又与perceptron的定名冲突,因此需要协调。3.在科技术语中,根据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的规定,very,ultra,super和extreme四个词用于频率高低描述,分别冠以甚、特、超、极四字,但在一些习惯用法,如ultra high vacuum称为超高真空,VLSI又称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SAT称为甚小孔径地球站,前二者是约定俗成的定名,若能对这些前缀词加以规范定名,则可为今后可能出现的SLSI,ELSI等词定名留有余地。四、中国电子学会在新词定名工作方面的尝试前几年,中国电子学会常务理事会鉴于近年来电子信息方面新词出现的特别多,决定成立“电子信息新名词标准工作组”,该组由从事通信、计算机、广播电视音响和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家组成,这些专家来自学校、研究所、出版社、传媒机构及领导机关等不同单位。并曾召开研讨会,就当时大家最关心的一些新词进行了研讨,最后将研讨结果在一些杂志上刊登试用,征求意见。大家反映认为这一工作很有意义。从实践中感觉到,此项工作的确很重要,但最好要由更高层次、更具有权威性的机构来推行。由全国名词委开展科技新词的定名工作,在全国名词委的统一组织领导下,各专业学会的新词研究工作组可作为新词工作网络中下一层次的结点,继续发挥基层的作用。我们认为这一工作模式非常科学有效。我们觉得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所提出的关于开展科技新词工作的意见很好,对任务与方法等都经过周密考虑。其中规定了新词工作的范围,提出新词定名要快,把好第一关,在使用中不断完善。提出新词规范工作分“发布试用”和“审定公布”两步走,这样既快而又非常审慎。汉语命名是一件创造性的工作,要坚持一词一义的原则。但在发布时,要同时注明用于哪一领域,最好能附有简要释义。关于这方面IEEE和ANSI合编的标准术语词典,对每个术语均标明在不同学科中的不同含义。五、近年来参与新词定名工作的初步体会两年来,我们在全国名词委的领导下参与了信息科学技术新词定名工作,有下列几点体会:1.由全国名词委组织有关专家进行新词的定名工作,由于有国务院所赋予的权威地位,因而非常有利于新词的试用推广。2.新词工作组由来自学会、院校、研究所、政府部门、标准化机构,传媒机构等单位的专家组成,有广泛的代表性,可以起到集思广益的作用,其中有些长期从事定名工作的专家,由于在长期的实践中,掌握了定名的规律,对于保证定名质量能起到很好的作用。3.与全国有代表性的学校或单位建立长期的联系,及时征求定名意见,并在一些有条件的单位成立新词小组,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4.新词定名的程序分为(1)征集新词;(2)汉语初订名;(3)推荐试用名;(4)正式公布四个步骤。新词的基本信息包括:(1)外文名;(2)涵义;(3)资料来源或背景材料;(4)所属学科等四个方面。这些都将保证定名的科学化,保证了这方面的民主集中原则。以上是我们的一点体会与看法,要搞好此项工作,一方面要有坚强的领导,另一方面要有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参与。我们除了本身积极参与外,还要发动周围更多的同志来积极参与并关心此项工作。* 陈太一院士是全国名词委信息科技新词审定组组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