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交食观测和记录是中国历代皇朝所十分重视的礼制活动之一。按照一般的应象,这些观测和记录的过程总体上是客观的。本文对清钦天监档案中的交食观候报告进行了分析,发现从康熙末到咸丰初的观候报告中开列的交食数据几乎都是照抄预报。这说明,清朝的交食观测与记录的过程并非像我们想像的那样科学和客观,而只是流于形式。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一在于清朝当政者对于“钦定”历法权威性的过度自信,二在于传教士想通过掩饰其所传历法的实际误差来维护其在华的既有地位,以利于传教的开展,三则在于钦天监官员的怀禄顾位的心态。  相似文献   
2.
气象工作是清钦天监观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体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日常气象工作,即对每日的晴雨、风向等气象要素进行全天候观测,将观测结果汇录册薄,形成《晴雨录》《观象台风呈》等表册,并在规定时间上奏,旨在记录气象;二是特定气象工作,包括特定时节的气象观测(即正旦及八节的风向观测和每年的初雷观测)和特定气象要素的观测(即沙尘、雾、霾、晕等异常天气现象的观测)两个方面,需要依据占书给观测结果出具占语,并及时上奏题本,以预测吉凶祸福。清钦天监的气象工作留存下大量档案史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气候信息,但在开展历史气候研究时,要务必对其可靠性问题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对清代地方志中日食记录可靠性的分析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凌峰 《自然杂志》2003,25(4):243-246
通过现代计算程序进行全面验算。发现清代地方志中日食记录的可靠率最高只有43%.对地方志误记的原因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清代交食史料的原始文献以及目前对这些史料的整理和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5.
金星凌日的观测在天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直接与日地距离的测定有着密切的关系.1874年的金星凌日主要在中国等东半球某些地区可见,西方多个国家曾派遣天文学家到中国进行观测.整理并简要分析了这次金星凌日发生前后的预告、观测以及民间星占言论的相关史料.  相似文献   
6.
从《西洋新法历书》中辑录出明末历争中的日月交食记录,并对其进行现代时制换算和精度分析,从而考察西法和大统历在明末的交食预报精度以及当时的观测精度,指出西法在明末历争中预报交食并非如其所说的“密合”,而是存在着一定误差。  相似文献   
7.
根据清代日食预报史料,考察了清代西洋历法的日食预报精度。在《历象考成后编》编撰之前,西洋历法的日食预报误差在10到15分钟左右,《后编》开始编撰之后,误差减小并一直稳定到清末。晚清以"新拟算法"推算,日食预报误差明显小于《后编》的推算误差。  相似文献   
8.
在将<清代天文档案史料汇编>与朝鲜李朝时期的文献<同文汇考>进行比较后,辑录出前者佚失的37条日食预报史料和99条月食预报史料.  相似文献   
9.
崇祯七年(1634年)三月发生了一次大食分日食,因处于明末历法改革及《崇祯历书》编修的关键时期,这为检验西洋新法与传统中国历法的疏密提供了重要机会。通过韩国奎章阁藏明刻本《崇祯历书》中的《古今交食考》和《治历缘起》等资料,发现此次日食的记载在入清后曾遭到传教士的人为删除,其背后隐藏了新法在此次日食推算中不及传统历法这一事实,其目的是为了掩饰西法曾经的过失,显示其一贯的优长。并且此次交食记录的删改不是独立的个案,类似现象曾多次发生。由此可知,西洋新法"与天密合"的现象并非完全因其推算精密,其中与传教士在其著作中有意突出对新法有利、隐瞒对新法不利的证据也有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具体数据分析了美国国家卫生部和基金会在政府对高校资助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对比分析了美国卫生部和国家科学基金会对高校不同学科的资助特点,以期对我国科学基金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