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综合类   6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肇庆七星岩更新岩洞穴堆积及哺乳动物化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肇庆城北三公里的七星岩,座落在西江中游河谷平原之上,由数个石灰岩峰林组成。这里溶洞发育良好,化石堆积丰富,向为地质、古生物工作者所注意1973年和1974年,我们先后两次前往该地调查。本文拟根据调查所得并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对本区更新世洞穴堆积及哺乳动物化石作一次比较系统的记述和讨论。工作期间,得到肇庆市文化局、肇庆市机床厂、肇庆星湖管理处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单位的热情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谢意。  相似文献   
2.
广西布兵盆地么会洞新发现的早更新世人类化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么会洞出土的人类牙齿化石, 形态上与非洲南方古猿牙齿存在差别而与中国境内的直立人牙齿比较接近, 可暂定为直立人(Homo erectus). 共生的哺乳动物群中存在巨猿、爪兽、小猪、裴氏猪和小种大熊猫等华南早更新世巨猿动物群的代表性成员, 明确显示么会洞人类化石的时代为早更新世. 同时, 么会洞动物群的总体面貌与2 Ma的巫山龙骨坡动物群相似, 表明两者的年代相近. 目前, 亚洲发现的早更新世人类化石不如非洲的多, 而且在层位、年代和分类位置等方面仍有诸多争议. 此种状况显然不利于探讨至今仍未有满意答案的人类起源与进化之谜. 现在, 么会洞所提供的层位清楚、时代可靠和特征明显的人类化石无疑有助于改善上述状况.  相似文献   
3.
重庆巫山龙骨坡遗址于1984年发现,迄今已24年了,在此期间,研究者对"巫山人"的分类地位、龙骨坡文化内涵、生态环境、动植物群落、地质时代等进行了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金风吹拂,芳草依依.在峰峦钻天的西山脚下,古老的北京人遗址近旁,一座简朴、庄严的墓地落成了.墓志上刻着两行字:"杨钟健之墓,1897.6.1-1979.1.15".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奠基人、古生物学一代大师杨钟健教授就长眠在他生前用心血浇灌的土地上.  相似文献   
5.
自1920年以来,在中国黄土高原及邻近地区的黄土及河湖相地层分布区发现了大量的古人类活动遗迹地点,其中包括著名的泥河湾、水洞沟、萨拉乌苏、丁村、大荔、匼河-西侯度、庄浪、庆阳、三门峡、东秦岭地区以及蓝田地区等.在陕西蓝田的最新研究进展是运用第四纪地质学与古人类学和旧石器考古学交叉学科的综合研究方法,以黄土-古土壤序列和高分辨率磁性地层年代框架为依据,发现了公王岭遗址黄土地层的强烈侵蚀和多组地层缺失,确定了直立人头盖骨与伴生的古动物化石所埋藏的地层不是前人原确定的粉砂质黄土L15中部(年代为1.15 Ma),而是位于一个大侵蚀面之下的S22~S23古土壤混合层(年代为1.63 Ma).同时,在蓝田上陈一带发现了新的出露良好的连续黄土-古土壤剖面(L5~L28),并在早更新世S15~L28层段的17层黄土或古土壤层位中发现了原地埋藏的数量不等的旧石器,其年代为1.26~2.12 Ma.研究结果使蓝田地区成为迄今所知非洲以外最古老的人类活动地区之一,这不仅在人类起源和演化方面提出了新的科学思考,并拓展了"黄土石器工业"和"黄土地质考古带"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中国黄土高原高分辨率黄土-古土壤序列与多时期古人类活动序列关联研究的新设想.  相似文献   
6.
藏北高原晚更新世人类活动的新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宝印  黄慰文  章典 《科学通报》2007,52(13):1567-1572
报道了石制品产自藏北色林错东南岸70 m高的古湖滨阶地(海拔4600 m). 前人和本文的调查均指示该阶地形成于末次盛冰期前的间冰阶, 与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晚期相当, 年代可能在40~30 ka BP前后. 这一判断与现代人类学的研究结论相符. 文中报道的色林错旧石器有可能为此提供新证据, 而它在技术与类型学上显示的浓厚的欧洲旧石器中期文化风格, 又暗示藏北早期人类的出现可能与晚更新世横贯旧大陆的早期人类迁徙浪潮有关.  相似文献   
7.
北京猿人及其文化的发现,是一件轰动世界的大事,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本月初在首都隆重召开了‘北京猿人第一头盖骨发现五十周年纪念会’。本文简要介绍了五十多年来对北京猿人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8.
李海军  吴秀杰  李盛华  黄慰文  刘武 《科学通报》2009,54(21):3357-3363
甘肃泾川人类头盖骨化石发现于1976年, 1984年进行了简要报道. 但缺少遗址的同位素年代, 对头骨形态及演化特点的观察研究也很初步. 为进一步发掘泾川头骨蕴含的科学信息, 2006年对人化石发现地点进行了地层考察、年代测定, 并开展对人化石的进一步研究. 本项研究采用光释光法对泾川人化石出土地点进行了年代测定, 分别获得15, 48, 7.9 ka的结果. 综合地层考察、伴生动物化石、石制品研究, 测年结果中15~48 ka可能更加接近泾川人化石的真实年代. 人化石研究显示, 所比较的头骨大多性状在更新世晚期人类与现代人间无明显差异, 所以泾川头骨与现代人接近的形态特征并不与其较早的年代相矛盾. 同时, 对更新世晚期人类头骨测量数据的主成分分析显示泾川头骨分布位置偏离现代人主要分布区域, 除说明更新世晚期人类头骨测量性状变异范围较大外, 可能提示泾川头骨有一定的原始性.  相似文献   
9.
我是从事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开放是我们这个学科的生命。改革开放时代的到来对我们来讲确实是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时机。可惜的是,改革开放来得太晚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筑铁路、建水库,大搞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挖掘出了一大批考古文物,与国外相比,我  相似文献   
10.
特里尼尔(TRINIL)是闻名的爪哇人化石产地.1891年荷兰医生杜布瓦(EUGENE DUBOIS)在这里发现了第一个爪哇人头骨化石,从而揭开了世界古人类学研究的第一乐章.其后,在中国和非洲等地也相继发现远古人类化石,一个全球性的"寻根热"从而兴起.在爪哇,除了特里尼尔之外,又出现了许多人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