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国产材料研制的GBY-1型双岩芯室高压半渗透隔板仪。从国内工厂所研制的13种隔板中挑选出气驱水突破压力为7bar的冲压烧结陶瓷隔板,它适用于10md以上的油气储集岩岩样,所测得的毛细管压力—水饱和度关系曲线更为逼近油层条件,且具有不污染样品,测试精度高,重复性好等优点。目前已由江苏海安石油科研仪器厂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2.
相互作用的系统自然地朝着一种临界状态演化。该文运用自组织临界状态理论,建立了楔状体临界锥顶角数学模型。文章还对楔状体的变形方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文章结合前人有关研究,从5个方面对碎屑岩储层评价的控制进行了探讨,即岩石物理性质的一些基本概念;粘土矿物的产状;常见粘土矿物的类型及特征;常见粘土矿物的X射线衍射分析及油气生产中由于粘土矿物所带来的问题。最后用作者最近所完成的实例研究简要地进行印证。  相似文献   
4.
四川是碳酸盐岩油气储集层非常发育的地区,前寒武系、二迭系、三达系及侏罗系是著名的储量丰富,产能巨大的碳酸盐岩油气储集层系。近年又在石炭系中发现了高产碳酸盐岩气藏。四川碳酸盐岩储集层的研究,早已随着石油工业,特别是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广泛开展。但是,常规的孔、渗物性分析及岩石薄片研究,长期不能顺利解释油气生产的地质特征及有效地指导勘探与开发。究竟是什么主要因素控制着储层产能高低?孔隙与裂缝之间有什么主要关系?孔隙与裂缝在控制储能及产能中究竟如何起作用?是  相似文献   
5.
一、我国能源的供给和能源方针我国的能源方针是开发与节能并重。近期,要把节能放在优先地位。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之一。仅次于美国、苏联,居世界第三位。1981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相当于标准燃料6.37亿吨。按人口平均并不算高,而且其经济效益有待大大提高。据统计,1980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每一亿美元消耗标准燃料为21.11万吨。1979年日本是4.35万吨;西德是4.86万吨;英国是7.31万吨;美国是10.65万吨。对比之下,我国单位产值的耗能,比日本高出3.8倍;比西德高出3.3倍;比英国高出1.8倍;比美国高出1倍。另外,从能源利用效率来看,也可看出差距。近两年来日本的能源利用率达57%,美国为51%,西欧在40%左右;而我国仅30%,使得大量的热量白白浪费掉了。又如,我国产油1亿吨,但1980年,其中的3400万吨被当成燃料烧掉了,这就是贵物贱用。以上数据说明,我国在节能方面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油气之所以能流向井底,是由于油藏中具备有一系列的的天然能量。这些能量,包括油层中液体的弹牲膨胀,油层岩石的弹性膨胀,油层液体的压头以及原油本身的重力作用。根据这些能量的作用机理及过程,我们建立了油藏驅动这个概念,并划分了一系列的驅动类型。油藏中同时也存在不少油气流动的阻力,其中粘滞阻力及毛细管力占了很  相似文献   
7.
前言降落曲线法是应用统计学的原理,根据大量生产数据的整理分析,找出其产率下降的数学规律,从而推导出产率、生产时间、累积产量等的相互关系,即可用以计算石油储量及预测油层动态。在苏联日丹诺夫教授所著的石油及天然气地下储量计算法一书中,系统的论述了四种计算石油储量的方法,其中统计法(也就是降落曲线法)占了最大的篇幅。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碱性成岩环境有助于砂岩储层次生孔隙发育这一全新的观点,并提出了单一成岩环境体系中的“酸—碱链式反应”模型。无疑,这会对储层演化和油气勘探提出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一、油田采收率的概念油田采收率就是采出储量与地下总储量的比值,以百分率表示。有几个常用术语一定应弄清楚,以便参阅有关文献。一次采油:油田靠天然能量采油的方法称为一次采油。所谓天然能量,包括:溶气驱动、气压驱动、水压驱动、重力驱动及综合驱动等能量。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碎屠岩油气储层的地层损害分析的思路和流程作了介绍,并以实例分析了引起地层损害的潜在地质因素。通过室内流体敏感性试验,包括流速敏感性、水敏及盐度敏感性、正反向流动及酸敏性,对储层的敏感性类型和损害程度进行了评价。最后简要探讨了油气层保护和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