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197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台风“麦莎”对电离层TEC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田  王劲松  杨光林  余涛  平劲松  索玉成 《科学通报》2009,54(24):3858-3863
利用50余个GPS台站的观测资料, 研究了台风“麦莎”对电离层TEC的影响. 分析表明, 台风在登陆前已经影响到电离层, TEC出现增大趋势, 在登陆前一天台风及其周边区域的TEC与月中值的差值可超出5 TECU左右; 随着台风的登陆, 这种影响开始减弱, TEC的增大量和增大区域均减小; 台风登陆一天之后, TEC达到最小值, 并小于月中值. 通过将台风路径与离台风较远的3条参考路径上TEC的变化进行比较, 发现台风对TEC的影响完全可以分辨, 也与文献记载的台风期间foF2的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2.
卫星测量发现,在地球高空,许多高能带电粒子被捕获在地磁场中,形成内、外两个辐射带。内、外辐射带中心距离地面分别为3000和20000公里。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飞船穿过辐射带时,人和仪器都会受到粒子的损害。研究辐射带粒子强度分布是空间物理学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卫星测量发现,在地球高空,许多高能带电粒子被捕获在地磁场中,形成内、外两个辐射带。内、外辐射带中心距离地面分别为3000和 20000公里。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飞船穿过辐射带时,人和仪器都会受到粒子的损害。研究辐射带粒子强度分布是空间物理学一项重要内容。 辐射带粒子强度分布可以用单向强度和全向强度两种概念描述。在为空间飞行提供环境参数时需用全向强度;在辐射带理论研究中用单向强度较为方便。实际工作里往往要求进行单向强度和全向强度之间的互相转换。本项科研训练就是按有关部门的实际需要进行的,着重研究内辐射带粒子强度的转…  相似文献   
4.
索玉成 《科学通报》1975,20(7):321-321
随着我国空间物理研究工作和宇宙航行事业的发展,需要掌握辐射带中带电粒子的单向强度和全向强度资料。而实际上我们往往不能同时得到单向和全向两种强度资料,有时需要根据已有的一种强度资料转换成另一种强度资料,从而弥补资料的空缺。因此强度转换工作是实际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 在毛主席教育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我们批判了修正主义教  相似文献   
5.
利用中国低纬度地区6个GPS观测站2001年的观测数据,分析了该地区日周跳发生次数与季节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日周跳发生次数与季节关系明显,GPS周跳主要发生在两分季附近(3~5月和9~11月),且一些日期6个台站的日周跳发生次数变化趋势一致,这种周跳的季节依赖特点与同期我国广州电离层扩展F出现的季节依赖特点类似.结合周跳的地方时依赖特点,可以推断仰角大于一定角度时的周跳与该地区上空电离层不均匀结构有一定的关系.通过不同地磁纬度观测站日周跳次数的比较,可以看到在同一时间段内该地区处于较高纬度的LUZH台站的日周跳次数要明显小于其他台站.以相距很近的两个GPS台站2001年日周跳次数存在明显差异这一事实为出发点,分析了同样电离层条件下周跳对GPS接收机本身硬件质量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