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在历史上的哪一个时期,某一科学的西方形式超越了中国形式?两种形式是何时融合的?欧洲某一近代形式的自然科学从诞生到与中国形式的该科学结合,形成近代自然科学世界统一体所需的时间,与其生物学内涵成正比;至于研究人体和动物体的健康和疾病的科学,其融合过程至今尚远未完成。  相似文献   
2.
李约瑟 《科学通报》1956,1(6):100-100
一般人都认为机械钟的发明是科学和技术史上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按照直到最近以前为大家所接受的观点,把机轮的转动变慢,使它连续地保持一个恒定的速度,以和天体每日外表的运动一致的问题是在14世纪初期被欧洲人解决的。他们把几串齿轮和轴叶擒纵器结合起来,并以悬锤发动它。不过最近的研究证明,最初的机械钟表并不像一般人所设想的是一件十分巨大的革新。事尖上,它是由一系列的复杂的天文“钟”、天象仪模型、用机械转动的活动星图和为陈列和表演而制作的这一类设计演变而来的,并不是一开始就是精密的时钟。虽然这些设计是最有趣味的和最早的科学机械,但至今保留下来的却只有一些零星的遗迹,文字的叙述也是不完整得令人苦脑,缺乏足够的资料,因而不能够使我们明确地了解它所包含的机械原理。通过对于一些中世  相似文献   
3.
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刊为庆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世界著名的中国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九十华诞,特辑“‘李约瑟难题’征答”专栏,得到了海内外广大读者的热烈响应。本刊已挑选出11篇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应征文章在上期刊出。本期刊出李约瑟博士本人应本刊之约从英国寄来的文章,以飧读者。在这篇文章中,李约瑟博士论述了他50多年来一直思考、探索以求解他自己提出的这一难题(即“中国古代有杰出之科学成就,何以近代科学崛起于西方而不是中国?”)所得到的结论。李约瑟博士认为像西方其他科技史家那样一律遵循“内在论”是不能求得合乎逻辑的正确解答的,而必须探寻出东西方社会结构的不同特征才能说明问题。为此,他深刻研究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科学和社会形态的文献,认为他自己关于中国古代社会是属于“亚细亚生产方式”性质的判断是合乎马克思主义的,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文献中是有一定依据的。正是适应这种生产方式的社会结构所相应产生的国家机器的特征和功能,产生了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也正是这种特征和功能,阻碍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自发产生。毋庸讳言,他这种对于中国社会发展史的自信的认识与我国史学界的一般理解是有分歧的。在这篇文章中,他自己也提到这一点。这篇重要的中国科技史论文最初发表于《伯纳尔纪念文集》(伦敦,1964年)、《科学与社会》杂志(1964年,第28卷)和《半人马星座》杂志(1964年,第10卷),后又收入李约瑟博士自己的论文集《大滴定》(伦敦,1969年,多伦多,1979年)。现在又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并由本刊在中国首次发表其中译文。本文由徐汝庄同志翻译,由著名中国哲学史家冯契教授校阅,由于篇幅所限,译文中对某些段落作了少量删节,虽无关宏旨,仍特此说明。至此,“‘李约瑟难题’征答”活动即告结束。  相似文献   
4.
本文译自第15届国际科学史会议文集(1978年爱丁堡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次会议是在1977年8月11~19日在美国爱丁堡举行的,讨论的主题是:“科学进展对人类的意义”。本文是第一个专题《科学和人类价值》的第一篇文章。李约瑟博士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科学作为一种文化的征象,给今天的社会带来一些什么问题呢?在西方,科学已经象中世纪的宗教一样渗透到社会生活之中,这一方面大大提高了人民的物质生活,同时在资本主义下也助长了冷酷无情的利己主义、精神堕落以至于个人自由的丧失。科学的物质力量增长的同时,却引起了精神方面的危机。因此,甚至出现了“反科学运动”,它不仅谴责科学的社会后果,并进而怀疑科学是不是人类认识客观真理的有效途径。这样,它就把科学的社会后果和认识作用这两个不同的问题混淆起来了。文章结尾部分,李约瑟表达了这样一种期望:用东方传统哲学,包括伦理学在内,来解决西方科学所面临的认识危机和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5.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