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综合类   18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甦宏、杨世灿、杨未冬的<水经注疏补>卷一至卷十,计40万字,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循<水经注疏>体例,补中国西部、一级九大水系与黄河流域及其详细支流,对<水经注疏>所记黄河水系大部分水道的源头、流向和河渠、湖泽的形成、变迁,流域所经主要城邑兴衰及治所沿革予以校勘,对所据引的古地理著作、摘选的史料、古词语予以注释,并注补了现代治水的大量科技成果,提出了水经注研究经济发展方向的科学发展观点.该书出版是郦学界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2.
<正>发明创造可以帮助我们从熟悉的事物中发现问题,从而进行改进。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最熟悉的莫过于学习了,学科实验中教具的发明既可以让学习变得更简单,又可以学以致用。简谐运动演示仪就是实验教具的一种。我们都知道,简谐运动是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机械振动,实际上就是正弦振动。它是一种由自身系统性质决定的周期性运动(如单摆运动和弹簧振子运动)。当某种物体进行简谐运动时,物体所受的力跟位移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简谐运动的特点是:研究变力  相似文献   
3.
《水经注》版本和校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魏郦道元所撰的《水经注》,按其书名是三国时所撰的《水经》的注释,但此书不仅比《水经》大20余倍,而且文字生动,内容丰富,历来评价极高。学者们从各方面对此书进行研究,形成一门专门的学问─—郦学。此书原为朝廷藏书,唐末宋初流入民间,经过辗转传抄刊印,出现了许多不同版本,但大多是经、注混淆,错误连篇。清初学者通过对各种不同版本的精心比勘,终于分清了混乱的经、注,纠正了许多错误,基本上恢复了这本历史名著的原貌。  相似文献   
4.
我校勘《水经注》的经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水经注》版本极多,而不同版本间甚有差异甚至抵牾,我一直留意于此。自20世纪70年代起,已有校勘此书的计划。我校勘的第一部郦注版本是殿本,其后又有杨熊本《水经注疏》、杭州大学出版社的《水经注校释》和浙江古籍出版社的简化字本《水经注》。如今,我正从事毕生校勘经历中工作量最大、校注内容最繁的版本,它是前述《水经注校释》的延续。  相似文献   
5.
“运河”一词,北宋时著的《新唐书·五行志》已经见及,但古代很少作为专名的地名使用。灌溉运河与农业同时产生,中国早期的运河开发,以东南而论,早在河姆渡和跨湖桥时期就已经开始。先秦时期,亦有多条史书可考的运河。中国运河开发史源远流长,但以“以人为本”为准则来看,历史教训亦深刻。元朝时开发的大运河最后一段——会通河,开通后难以发挥作用,是显著的一例。  相似文献   
6.
南北大运河——兼论运河文化的研究和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在先秦就有运河开凿,隋炀帝时疏凿了沟通首都洛阳的通济渠和永济渠。通济渠循邗沟越长江,并疏凿通江南运河而达杭州。元朝建都于今北京(大都),疏凿南北大运河,沟通从北京到杭州的航运。事实上钱塘江以南在先秦已有运河,经历代疏凿,皆称浙东运河,从杭州越钱塘江经绍兴至宁波长期畅通。故南北大运河,通常称京杭运河,而终点实在宁波,故应称京甬运河。南北大运河沿线文化资源丰富,因年代久远,多已破坏散失,实应修复保护。近年来绍兴市、县已经致力于此,成就可观,值得沿运各地的重视和仿效。  相似文献   
7.
《水经注》记载的广西河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水经注》记载的广西河流进行一番细致的梳理,认为其所载由于历史所限存在有错误,必须经过分析,校核,才能与当今的河流相符合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中心化存储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结合区块链、智能合约、闪电网络等关键技术,提出了一个应用于区块链网络环境下的去中心化存储空间交易系统。根据不同的订单情况提供3种数据编码方案,在保证用户数据安全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存储节点的空间利用率和数据恢复效率,并增强了对于分布式存储复杂环境的适应性。此外,通过闪电网络搭建了链下微支付通道,设计了“一日一结”的租金交付机制,有效缓解了链上的数据存储压力。相比于以往的分布式数据共享存储系统,该系统同时支持去中心化、短时租赁和多币种支付,更能满足当前时代分布式存储空间租赁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盆栽实验,选取‘粉玉奴’、‘种生粉’、‘赵园粉’和‘晚霞红’4个芍药品种,研究逐渐干旱及复水条件对4个芍药品种生理指标的影响,以期为芍药抗旱品种的筛选及栽培种植提供依据。【方法】以4种芍药品种为材料,采用自然干旱及复水的方法,于干旱胁迫0、7、14、21 d及复水7 d后测定芍药叶片的生理指标,并进行抗旱性评价,筛选影响品种抗旱性的主要指标。【结果】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芍药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与蒸腾速率(Tr)呈下降趋势; 而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SSC)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气孔限制值(Ls)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与叶绿素含量(Chl)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 复水后RWC、CiLs均恢复到对照水平,其他指标则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恢复。叶绿素含量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出现了叶绿素“浓缩”的现象,而在复水条件下则恢复正常。主成分分析表明,2个主成分可以代表芍药抗旱性91.459%的原始数据信息量,根据计算出的4个芍药品种的综合评价值(D),对4个芍药品种抗旱性进行了评价; 根据权重对各指标在抗旱中的重要性进行了评估。【结论】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4个芍药抗旱性强弱依次为:‘粉玉奴’>‘种生粉’>‘赵园粉’>‘晚霞红’。依据各指标的权重大小,权重值较高的7个指标(PnTrGs、SSC、REC、MDA和RWC)可以作为芍药抗旱性评价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越文化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越人文化落后,没有文字,所以早期的越史和越文化多存留于先秦的汉人文献中。这些文献很有价值,但也有不少错误的传说。唯一一种由先秦越地越人写作的是《越绝书》,此书经过东汉初人的整理补充而流传下来,价值甚高。此外,东汉初人研究越文化的著作还有《吴越春秋》和《论衡》,也都有重要价值。东汉以后,由于种种原因,越文化的研究者和成果很少。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若干学者以新的思维和方法研究越文化,其中顾颉刚的研究成果具有创见。最近20年来,越文化研究出现高潮,许多研究成果相继问世。特别是从2003年开始的关于"古代越文化传播分布地域实勘研究",通过对古代越人流散地区的实地踏勘,对古代越文化进行追踪研究,收获不小,其成果即将以论文集形式出版,对古代越文化研究具有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