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宏观-微观模型是核裂变机制理论研究的主要途径之一,是有希望可以很好诠释实验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定量比较的理论方法.本文综述了在中子诱发锕系元素裂变的宏观-微观理论研究的主要进展.通过开展宏观-微观模型研究,实现了基于五维形变参量的势能曲面的真实计算,利用先进的搜索算法研究获得了核裂变路径、鞍点构型等势能曲面结构信息.基于五维势能曲面上的裂变动力学研究,实现了对主要锕系元素的裂变碎片质量分布数据的理论描述.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周期场中闪烁噪声驱动的Brown粒子的定向输运,讨论了稳态几率流随有色噪声强度D及其关联时间τ的变化关系。在闪烁频率以及有色噪声强度确定的情况下,随着关联时间τ的变化,几率流的方向发生改变,而存在多个闪烁噪声源时几率流的方向可以发生两次改变。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大变形重原子核中的准粒子谱的统计性质,发现对偶偶系统原来的单粒子谱的Wigner分布,由于考虑了对效应而被改变成准粒子的Wigner和Poison的混合分布,对奇系统对效应不能改变原来的单粒子谱的统计性质这就意味着对效应增强了大变形的偶偶系统的稳定性,从而对为什么在232U,234U和236U中发现巨超形变态,而在奇系统中不能发现它们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定性解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