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综合类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抗人血清相关蛋白(SRA)是非洲睡眠病的病原体布氏锥虫罗得西亚亚种抵抗人血清中的锥虫溶解因子溶解的关键蛋白. 该蛋白同时也作为鉴定罗得西亚亚种的重要分子标记. 本研究从锥虫亚属各物种的基因组中克隆出与SRA同源的基因片段SRAbc, 并对其进行了测序和结构分析. 测序结果显示, 各物种之间的SRAbc核酸序列同源性高达82%, 表明SRAbc在锥虫亚属的种类中具有起源相同并相对保守的特性. 由于在罗得西亚亚种内同时存在SRA和SRAbc, 故认为SRAbc可以作为VSG重组的“供体VSG”, 通过复制和插入机制整合表达位点. 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 SRAbc 将可能再次进化成有功能的SRA基因.  相似文献   
2.
3.
利用RAPD技术分析寄生在广东、福建和甘肃的草鱼、鲤鱼和马口鱼的头槽绦虫的DNA多态性 ,寄性在不同地区的草、鲤鱼的头槽绦虫虽有明显的地理分布差异和严格的宿主特异性 ,但RAPD分析结果显示这两种宿主寄生的头槽绦虫的DNA之间却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72 3%~ 96 3% ) ;而马口头槽绦虫与寄生在草、鲤鱼的头槽绦虫之间则显示低的相似性 (2 4 0 %~ 2 8 2 % ) .它们应分别为独立种 .  相似文献   
4.
廖翔华  伦照荣 《科学通报》1998,43(10):1073-1075
利用RAPD技术分析寄生在广东、福建和甘肃的草鱼、鲤鱼和马口鱼的头槽绦虫的DNA多态性 ,寄性在不同地区的草、鲤鱼的头槽绦虫虽有明显的地理分布差异和严格的宿主特异性 ,但RAPD分析结果显示这两种宿主寄生的头槽绦虫的DNA之间却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72 3%~ 96 3% ) ;而马口头槽绦虫与寄生在草、鲤鱼的头槽绦虫之间则显示低的相似性 (2 4 0 %~ 2 8 2 % ) .它们应分别为独立种.  相似文献   
5.
病毒微小RNA的发现及其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万忠  李志  伦照荣 《科学通报》2007,52(23):2705-2714
病毒微小RNA (microRNA, miRNA)是新发现的一类miRNA. 它通过诱导mRNA切割降解、翻译抑制或其他机制调节宿主细胞和/或病毒自身靶基因的表达, 改变宿主细胞的生命活动或病毒自身复制, 从而对抗和逃避宿主免疫监视, 达到保护病毒自身的目的. 寻找病毒miRNA分子、作用靶标基因, 以及鉴定其生物学功能已成为研究的新热点. 本文回顾了病毒miRNA的研究历史, 分析了它在基因组中分布特点、生物学功能、作用机制以及病毒miRNA与其他生物miRNA的异同点, 最后展望了病毒miRNA的研究方向和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前景. 随着病毒miRNA的鉴定和功能的深入研究必将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 尤其为病毒病的控制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7.
伦照荣 《科学通报》1994,39(8):746-746
伊氏锥虫(Trypanosoma evansi)是一种重要的血寄生鞭毛虫,广泛寄生于各种大家畜及许多野生动物,引起严重的锥虫病——即苏拉病.该虫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南美洲.我国特别是南方诸省也是重要的流行区,每年死于该病的家畜(主要是耕牛)达万头之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锥虫的重要特征是具有一独特的位于线粒体内称作动基体(kinetoplast,简称k)的胞器.动基体由25—50个分子量约20—38kb的大环和5×10~3—10~4个分子量约0.7—1kb的小环两种DNA组成.与其它锥虫相比,伊氏锥虫在进化过程中其动基体失去了  相似文献   
8.
首次报导流行我国马牛的伊氏锥虫株存在多态现象,描述了一种称作变异型(vartantform)的新形态.经过小鼠的连续传代和涂片以及单克隆接种小鼠的观察,证明这种变异型个体在流行我国的伊氏锥虫株中是一种正常的形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