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我国的中心任务,这对博士生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博士生总体规模尚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需求,博士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亟需大力提升,培养的能级不够强劲。一方面要坚定博士生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自信和决心,另一方面要从战略布局、培养环境、培养模式三大维度重点发力。要坚持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导向,优化博士生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布局,锚定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功能,推动产学研协同融合,充分发挥“双一流”高校在博士生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上的领跑作用。优化培养环境支持,提升博士生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多元主体联合培养模式,加强STEM博士生创新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我国高校间存在比较严重的贫富悬殊问题:不同地区之间高校悬殊,热门高校与冷门高校悬殊,名牌高校与地方高校悬殊。指出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既不利于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更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探讨这些问题可能带来的危害,进行应对与调整思考。  相似文献   
3.
培养创新人才,就是培育国家创新能力。博士生创新能力具有建构性、习得性,时代社会性和群体文化性,相对稳定性。从个体因素、导师指导、保障体系等方面分析了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瓶颈问题,并提出制度构建:聚焦创新能力,推进博士生招生与培养制度改革;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和创新习性培育,强化创新导向和压力传导;提升导师水平和指导能力,规范和强化导师的督导行为;构建全方位的评估体系,建立预警机制、完善过程管理。  相似文献   
4.
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既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关键引领,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支撑。新制度主义路径依赖理论为探讨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困境提供了独特的分析视角,当前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形成了四种锁定效应。突破路径依赖,需构建富有弹性的拔尖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制度供给,构建人才培养为先、尊重个性的育人生态;促进人的成长,强化社会价值导向与个体发展诉求的统整;加强分类培养,形成面向国家需求的创新人才培养雁阵格局;推动科教融合,聚焦人才培养推进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欧美研究型大学在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其主要特征和路径是以战略规划为牵引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完善跨学科组织机构促进跨学科人才培养工作趋向中心化,以尊重研究生主体地位为前提强化能力和职业导向,注重跨学科人才培养质量管理制度建设。这对我国开展跨学科研究生培养人才具有重要启示,要将跨学科纳入组织发展战略中,优化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组织管理体系;以跨学科项目研究为重要驱动,带动跨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突破高校传统的组织制度制约,增强教师和研究生的跨学科身份认同;走向领域通用与领域专属并重,构建符合跨学科发展规律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五唯"现象成为高校学术评价的顽瘴痼疾.破"五唯",关键是要破除"唯"的至上性、绝对性和极端性,而不是抛弃论文等.要理解"五唯"产生的制度根源,加强政策的整体系、系统性设计,做到"破""立"结合,缩短政策"真空期",从制度和文化着手进行标本兼治.政府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学术评价制度环境;推动高校学术生产模式转换;建设学术共同体,完善同行评议制度;强化分类评价导向,构建符合学科特点的多元评价体系;发展第三方科技评价机构,积极开展第三方评估.  相似文献   
7.
运用基于DEA的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研究了2002~2011年10年间我国27个省份高校技术转移TFP的变动及其分解,并就纯技术效率的收敛问题进行了进一步探讨。研究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年均下降9.1%,技术衰退是主要原因;技术效率年均增长2.1%,纯技术效率提高是主要原因;10年间,技术转移效率呈现较大的时间波动和地区不平衡;纯技术效率在全国范围内及东、中、西部呈显著收敛趋势,落后地区向先进地区的学习与追赶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8.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