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4篇
综合类   12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
介绍了一个基于WindowsNT^TM操作系统的科研院所Intranet系统,集成了多媒体技术、Internet技术和MIS技术。管理信息系统采用了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和3级C/S结构,并创建了针对VFP的类库。  相似文献   
2.
还原剂参量对金纳米颗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氯金酸,制备了金纳米颗粒.研究了还原剂参量对金纳米颗粒形貌、粒径和分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适量的还原剂,不同的取样时间可得不同粒径大小且分散性佳的球形颗粒;特定的取样时间下,还原剂用量不足或过量,颗粒大小也随之变化并且易团聚.  相似文献   
3.
利用水热和后热处理的方法,在不锈钢片上制备了Co_3O_4纳米线阵列,并作为阳极应用到锂离子电池上。结构和形貌表征发现,Co_3O_4纳米线为多孔结构,由大小为20~40nm的Co_3O_4颗粒构成。电化学特性测试表明,Co_3O_4纳米线阵列电极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优异的倍率特性,在890mA/g的电流密度下,可逆容量为1 300mAh/g,循环150次后,库伦效率保持在99%以上。分析指出,多孔纳米结构不但使活性物质Co_3O_4能够充分与电解液接触并反应,有效地适应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变化,而且减小了锂离子和电子在其中的输运距离。同时,在集流体上直接生长活性物质,它们之间具有良好的电接触,有利于电子通过界面的快速传输。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对文献[1]中所提出的一类乏晰函数的各种情形作较详细的讨论,指出了某种乏晰函数的合成性质、乏晰空间与一类乏晰函数的凸性.同时还讨论了乏晰三态逻辑的某些性质,从这些性质不难发现乏晰三态逻辑不仅便于发现错误,而且有较强的纠错能力.本文还将Shannon公式推广到软代数.  相似文献   
5.
NanoSnO2酒精传感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分别在0.45、1.3 mol/L SnCl2乙醇溶液和0.9 mol/L SnCl2乙二醇溶液3种体系下合成了纳米SnO2粉体,通过XRD和TEM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NanoSnO2传感器进行了气敏特性和研制条件的分析.结果表明制作传感器的最佳烧结温度为660℃,加热电压控制在5 V,使其表面温度达到200~250℃,此时传感器的气敏性能最好,而且在0.45 mol/L SnCl2乙醇溶液用溶胶-凝胶法制得的SnO2纳米酒精传感器的气敏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6.
自动配料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自动配料系统的技术原理、结构组成,并给出了其技术指标;为工程所需配置一台或多台配料秤及其相应设备构成不同规模的自动配料系统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结合晶粒边界的肖特基势垒模型和固体表面对气体的Freundlich等温吸附原理推导了SnO2的电导与气体浓度、工作温度之间的关系,用Mathematica对电阻-浓度的关系进行模拟,分析了模拟结果和实际的测试结果的异同.通过比较可得出在5000×10-6以下,电阻与气体浓度呈下降趋势,与模拟结果有一定差距,但在高浓度,电阻的变化趋于恒定,下降缓慢,和理论模型非常好地吻合.考虑环境气氛的影响,将模型中的特征常数d,B'适当减小可对低浓度下的模型加以修正.  相似文献   
8.
现场总线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现场总线的产生传统的工业自动化测控系统一般是基于DOS(分散式控制系统)和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属于封闭式的控制系统。一个系统不经过网关等接口无法实现和其他系统的通信。由于控制器与现场设备的连接是点对点的,即一个I/O点对现场设备的一个测控点,这种连接需要铺设大量的线缆,成本高,结构复杂,可靠性差,维护不方便。而且由于DCS不是开放系统,互操作性差,难以实现数据共享。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现场总线(Fieldbus)技术应运而生。现场总线技术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发展的产物;是连接智能现场设备和自动化系统的数字式、双向传输、多分枝结构的通信网络,它的关键标志是支持全数字通信。它可以把所有的现场设备(仪表、传感器与执行器)与控制器通过一根线缆相连,形成现场设备级、车间级的数字化通信网络,可完成现场状态监测、控制、远传等功能。现场总线技术使企业网(Intranet)的信息采集延伸到了工业现场。它代表了当今自动化的发展方向,是工业现场级设备通信的一场数字化革命。由于现场总线技术明显的优越性,在国际上成为一个研究开发的热点。各大公司都开发出了自己的现场总线产品,形成了自己的标准。目前常见的标准有数十种...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MWECR-CVD装置.该装置设计采用了一种由单个电磁线圈和永磁体单元组合的新型磁场,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矩形耦合波导.应用这一装置使a-Si:H薄膜的沉积速率达到了2 nm/s以上.为了降低薄膜的光致衰退效应,提出了热丝辅助的MWECR-CVD,这一改进可以大大降低薄膜的氢含量,改善薄膜的光照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用于治疗癌症的强流中子发生器束流光路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强流离子束包络的数值模拟计算,完成了用于治疗癌症的强中子发生器的束流传输系统设计。应用POISSION/PC和SLANC-166电磁场模拟程序,确定了各传输元件的电磁参数。特别讨论了与强流离子束有关的束流传输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