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系统科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位移矩阵综合平面四杆机构的通过顺序及初始解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轨迹发生器综合产生“通过顺序”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综合过程中控制θ_(ij)的取值的办法,来保证机构能顺序通过给定点,并提出了改变给定条件来避免产生通过顺序问题的综合方法。文章还提出了采用多项式及线性迭加方法,在计算机上产生大量初始解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给出空间平面过约束和理论平面过约束的定义,分析了这两种过约束对机构误差的敏感特性,提出存在理论平面过约束机构的过约束分析方法,得到该类机构存在的过约束的数量和类型,从而为消除或减小该类机构过约束影响指明了方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类机构的无过约束自调结构的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语义网络的旋转机械故障诊断知识表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旋转机械故障诊断专家系统中的知识表示问题,讨论了语义网络的知识表示方法。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讨旋转机械典型故障诊断的知识表示模型--语义网络知识表示模型,文中还讨论了它的计算机语言实现方式,在VC++环境下开发出了一个语义网络知识表示的演示模型。结果说明该知识表示方式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基于螺旋理论和集合论原理,根据动平台所受约束与支链约束之间的关系,分析平面2T1R并联机构无过约束构型条件,得到了6种3支链结构的约束配置方式.根据支链约束要求,采用转动副和移动副设计具体的支链结构,并按不同支链间约束配置方式确定各支链运动副轴线的几何布置,综合出了一类新的完全对称结构和非完全对称结构无过约束平面2T1R并联机构.  相似文献   
5.
双输出脉冲发生机构是一种新型的全铰链式脉动无级变速器主传动机构。依据杆长逼近法解决了含有Ⅲ级组的双输出脉冲发生机构的位置、速度及加速度求解问题。结合应用Working Model 3D软件,研究了双摇杆的运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双输出脉冲发生机构具有脉动输出运动的一致性与较好的可调性。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摇杆1的逆时针方向摆动和摇杆2的顺时针方向摆动作为传动机构的工作行程。  相似文献   
6.
7.
对平面连杆机构进行高阶运动参数综合的杆组运动约束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4-6杆及部分8杆机构,提出了统一按《3杆组》进行尺寸综合的一般方法,建立了函数发生器按0-2阶运动参数、轨迹发生器按曲率进行综合的一般方程,并探讨了各中间杆未知运动参数的性质及其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8.
非摩擦式连续作用无级变速器的结构创新及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脉动无级变速器动力性能及传动平衡性差、效率低下等缺点,从传统的行星无级变速器引伸出了一种新型无级变速器的模型,并应用解析几何及机构综合的方法对其基本结构及运动学规律进行了研究;推导出了输出运动与各个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同时运用机构的压力角限制条件对无级变速器进行运动分析,确定已知长度的条件下曲柄的极大值及其它参数的取值范围方程,并按照传动比关系确定了新型无级变速器的设计准则及其各个参数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9.
基于平面约束不确定性的自调性机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遍使用的平面闭链机构是在理想平面约束条件下,作者选择曲柄摇块机构为例,分析了制造误差等不确定性因素对理想平面约束的影响,结果表明它属于静不定机构。通过过约束理论分析,消除机构中的过约束,使其成为静定机构,能够实现无障碍装配。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机构可能新生运动约束,又出现过约束,它能否避免自锁现象,自动调整位置和姿态,时时处于静定状态,还要进行自调性分析。研究表明,自调性机构设计一般要先消除几何过约束,再分析运动过程中的各种外部约束能否形成新的过约束。  相似文献   
10.
应用遗传算法进行平面连杆机构综合的方法与步骤,其核心是编码与产生初始种群、适应度计算、遗传操作和确定群体的大小等,该方法避免了其它优化综合方法必须具有初始值的条件,是一种求解非线性很强且解答为多峰性问题的有效手段。并以平面4连杆机构综合为例,进行了实际综合应用。证明了该方法的适用性,并可以推广应用于6杆及其以上平面连杆机构的综合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