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7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基于DPCA、ATI和MUSIC的动目标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SAR(合成孔径雷达)动目标检测,提出一种DPCA(中心相位偏置天线)、ATI(沿迹干涉)和MUSIC(多信号分类)相结合的三孔径动目标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DPCA技术消除杂波干扰、检测运动目标,然后用ATI和MUSIC方法确定目标的位置和速度。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不仅能够检测运动目标,而且能够精确估计其运动参数。  相似文献   
2.
对n相Barker序列进行了分析,将n相Barker序列划分为若干等价类。等价类元素可通过某种变换相互转化,因此,将n相Barker序列设计简化为等价类的设计。用计算机搜索的方法,得出具有某种长度的所有n相Barker序列等价类。采用{-1,0, 1}作为序列的元素集合,也是取得Barker序列的一种手段。通过与2相Barker序列比较,采用类似2相Barker序列结构,得到的奇数长度的三值Barker序列。虽然该序列具有较长的序列长度,但序列的相关增益较小。通过计算机搜索可以得到任意长度、具有最大相关增益的三值Barker序列。  相似文献   
3.
推导了频域空时信号处理(STAP)的原理,提出了一种多通道合成孔径雷达地面慢速运动目标检测(SAR-GMTI)和运动参数估计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频域STAP方法抑制杂波,之后利用慢速运动目标和静止目标的多普勒调频近似的特点,采用去调频(Dechirp)方法将参考信号与抑制后的杂波相乘间接实现目标匹配,也就是运动目标能量聚焦,最后通过维格纳-威利分布(WVD)进行运动目标检测和运动参数估计。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CTZ在聚束SAR极坐标格式成像算法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高分辨率机载聚束模式合成孔径雷达SpotlightSAR(syntheticapertureradar)的成像算法中 ,极坐标格式成像算法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 ,但由于这种算法需要在空间频率域进行从极坐标分布到直角坐标的二维插值过程 ,因此计算量很大。对如何将CZT(ChirpZ变换 )用于该算法进行了详细研究。应用CZT的好处是在方位向的处理上可以减少很多计算量。在给出了具体的实现过程和计算量分析的同时 ,利用E SAR实际数据对所述方法进行了验证 ,其结果对具体的SAR处理机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详细分析了基于单通道子图像的运动目标检测性能,给出了图像序列间协方差矩阵分解后特征值与运动目标速度间的关系。首先通过方位向的频谱划分获得单通道子孔径对应的子图像,再利用子孔径间协方差矩阵第二特征值对目标信号的敏感性实现运动目标的检测。详细推导了特征值与运动目标距离向速度的关系,并通过理论分析给出了协方差矩阵第二特征值的概率密度函数。最后,经过仿真实验给出了该方法的仿真结果与性能曲线。  相似文献   
6.
针对星载SAR的高分辨率聚束成像模式,分析了雷达系统参数和成像区域大小之间的联系,说明了常用的基于接收时dechirp解调的算法不再适用于大范围的星载聚束SAR成像处理,同时接收回波时进行dechirp解调的方式也将不再适用。给出一种数据预处理方法来处理系统所接收的不经过dechirp解调的回波数据,在系统PRF保持和接收时dechirp解调方式一致的情况下,常用的聚束SAR成像算法(PFA、RMA等)经过少量修正就可以直接应用于大范围的星载聚束SAR成像处理。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利用强散射点回波信息的合成孔径雷达多普勒中心快速估计算法,算法直接对距离压缩之后的回波信号进行处理,利用图像处理中的相关技术进行强散射点的选择和时域徙动曲线的跟踪,在提取出强点目标的距离时域徙动曲线后,由距离走动和多普勒中心之间的关系,直接计算得到多普勒中心估计值。算法的计算步骤简单,在对含有强散射点的回波数据进行处理时可以获得很高的计算效率。对Radarsat I卫星原始数据的处理,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