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针对精对苯二甲酸(PTA)产业链的联动关系,采用前沿的溢出效应指数法和DCC-GARCH模型,从产业链角度研究我国PTA期货市场与其上游国际原油期货市场和下游纺织市场之间的静态和动态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上游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主导收益率溢出效应,下游纺织市场主导波动率溢出效应,而PTA期货市场在产业链中处于信息接收方,且在产能过剩时不受产业链上下游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股指期货在资本市场价格发现和风险防范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科学准确的预测其收益波动率对充分实现股指期货的市场功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将线性非负模型扩展为半参数的预测模型,用来预测股指期货市场的已实现波动率,并探讨了该模型估计方法的渐进性质。此外,以沪深300股指期货的5 min高频交易数据为例,运用滚动时间窗的样本外预测和最新发展起来的具有Bootstrap特性的MCS检验,在多种稳健损失函数下,实证评价和比较新构建的半参数预测模型与其他7类波动率预测模型对沪深300股指期货已实现波动率的预测能力。实证结果表明,在多种稳健损失函数的评价标准下,新构建的半参数预测模型是预测性能最好的模型。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4种农产品期货的高频数据为样本,在实证考察预测因子对农产品期货已实现波动率的预测能力基础上,通过假定时变HAR模型的参数遵循独立正态-伽马自回归过程先验分布,构建了具有时变稀疏度的HAR模型(TVS-HAR),以同时考虑预测模型参数的时变性和预测模型的时变性,并采用MCS检验评价和比较该模型和其他HAR族模型的样本外预测性能.实证结果表明:TVS-HAR模型能较好地识别和拟合潜在预测因子对农产品期货市场波动率的预测的重要性和影响程度的时变性;跳跃成分对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已实现波动率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相对于其他几类HAR模型,TVS-HAR模型的预测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修正的已实现门阀多次幂变差研究沪深300股指期货已实现波动率的跳跃特征,并通过构建考虑跳跃的AHAR-C-TCJ模型研究沪深300股指期货已实现波动率的跳跃成分对股指期货市场未来波动率预测的影响。结果表明:沪深300股指期货波动率的连续成分存在较强的长记忆性,而离散跳跃序列的长记忆较弱,但仍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跳跃的久期序列的自相关性较强,而规模序列的自相关性不显著;显著的离散跳跃对沪深300股指期货日、周以及月的已实现波动率的预测都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AHAR-C-TCJ模型能显著提高股指期货市场波动率的预测精度,尤其是标准差形式和对数形式的AHAR-C-TCJ模型。  相似文献   
5.
在检验农产品期货已实现波动率序列的结构突变等特征基础上,通过构造不同估计窗口大小的ARFIMAX-FIGARCH模型及其线性和非线性组合预测模型来预测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已实现波动率,并采用基于自助法的MCS检验评价和比较各类预测模型的预测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农产品期货的已实现波动率序列都表现出结构突变特征、不对称性和双长记忆性,并且结构突变点都与一连串的宏观面、政策面重大事件冲击有关;对基于不同估计窗口大小的ARFIMAX-FIGARCH模型所得的单项预测值进行时变加权组合通常能够提供更准确的波动率预测值,并且基于NKR的非参数组合预测模型和基于NRLS和SIC的线性组合预测模型是在结构突变条件下预测农产品期货市场波动率尤其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金融一体化与商品金融化的背景下,农产品期货与金融资产之间的相关性显著上升,研究农产品期货市场与其他金融市场的联动性对我国金融风险规制和宏观调控尤为重要.本文在集成经验模态分解的基础上,结合最大互信息系数和转移熵,提出一种两步多尺度联动性分析框架,并在此框架下从不同时间尺度角度深入研究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与股票、债券、汇率、能化期货市场间的联动性.研究发现:农产品期货市场与其他金融市场之间的联动性具有多尺度差异性,其与能化期货市场、股票市场之间的联动性较强,且联动性强度在长期成分中最高,但时间尺度越长,农产品期货市场与其他金融市场间的信息传递强度越弱;农产品期货市场在短期和长期接收来自股票市场的净信息,同时在中长期向债券市场和能化期货市场输出净信息,而农产品期货市场仅在汇改后在短期对外汇市场有显著的信息传递效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