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4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速重载齿轮常常工作在混合润滑状态,为了准确预测齿面的磨损程度,提出一种油润滑齿轮的磨损分析模型,使其能够在微观尺寸上对混合润滑齿面的磨损过程进行准确地描述.依据实测的齿面形貌特征生成非高斯粗糙面,将热-应力耦合分析结果作为混合润滑分析的工况条件和初始条件,研究一定工况下齿面的应力分布、润滑状态及磨损趋势,进而揭示了齿面磨损机理.结果表明:油润滑齿面磨损率受多重因素综合影响;粗糙峰的形状及分布方向会显著影响齿面的磨损程度;磨损率的预测结果与试验数据较为一致,表明混合润滑齿面的磨损预测方法具有实际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2.
Numerous studies in the field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STS) and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have repeatedly stressed that scientific practices are collective practices that crucially depend on the presence of scientific technologies. Postphenomenology is one of the movements that aims to draw philosophical conclusions from these observations through an analysis of human–technology interactions in scientific practice. Two other attempts that try to integrate these insights into philosophy of science are Ronald Giere’s Scientific Perspectivism (2006) and Davis Baird’s Thing Knowledge (2004). In this paper, these two approaches will be critically discus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tphenomenology. We will argue that Giere and Baird problematically assume that scientific instruments (a) have a determined function, and (b) that all human members of a scientific collective have immediate access to this function. However, these assumptions also allow them to offer a clear answer to the question how scientists can collectively relate to scientific phenomena. Such an answer is not yet (explicitly) formulated within the postphenomenological perspective. By adding a postphenomenological touch to the semiotic approach in Actor-Network Theory, we offer an account of how different individual human–technology relations are integrated into larger scientific collectives. We do so by showing that scientific instruments not only help constitute scientific phenomena, but also the intersubjectivity within such collectives.  相似文献   
3.
4.
对宣化钢铁公司石灰厂所用的石灰石的分解过程进行了动力学研究.以升温速率分别为10、15、20、25和30℃/min的方式将过200目筛子的石灰石粉末加热到1000℃,通过测量其热重曲线,得出分解过程的机理方程为F(α)=(1-α)-1;所用碳酸钙的热分解反应的速率常数为k=54325e-98873/RT.通过对(0.02m×0.02m×0.02m)的石灰石样品在1223、1323和1423K进行的分解实验,确定了CO2在该石灰石生成CaO过程中的扩散系数和温度的关系为lgD=-25062/T 2.28,得到了石灰石分解的动力学模型,并用此模型作了预测,与实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5.
基于边界点方向的边界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界点方向的新的边界检测方法。由于充分利用了边界点的方向信息,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总体性能,如抑制噪声能力强、边界呈单象素宽、定位精度高、运算速度快等。文中给出了实验结果及与其它方法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6.
基于Hamilton理论的无人车路径跟踪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车辆路径跟踪控制存在精度低、可靠性差的问题,基于Hamilton理论提出一种四轮驱动四轮转向无人车路径跟踪分层控制方法.通过集成车辆动力学模型和路径跟踪模型,建立了路径跟踪误差模型,结合系统控制目标,提出采用Hamilton理论设计车辆上层控制器,用于实现路径跟踪误差模型的镇定,从而提高车辆路径跟踪的精度与鲁棒性.同时,在下层控制器中,设计4个车轮纵向轮胎力分配算法,通过轮胎力的动态分配满足车辆上层控制需求.利用CarSim和Simulink搭建车辆路径跟踪联合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无人车路径跟踪分层控制策略能够通过前后轮转角以及4个轮胎力的实时控制与分配,抑制路径跟踪过程中的横向误差和航向误差,提高路径跟踪精度并确保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用天线阵技术无损探测大桥钢筋网的三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传江  巴特  利奕年 《河南科学》2014,(8):1538-1541
常规的探地雷达发射的电磁波和接收的电磁波均为同一频率,因此影响了探测的精度、效率.天线阵探地雷达将不同频率的天线组合到一起工作,实现了一次扫描得到4张雷达图,使深部、浅部探测一次同时完成,提高了探测精度和工作效率,节约了探测成本.另外,由于不同频率的天线对不同深度的被探测体有足够的分辨率,不同位置的天线对同一被探测体进行全区域、多角度的探测,所以天线阵探地雷达能够分辨上下重叠或位置很近的被探测体,使得对一个区域的钢筋网进行三维探测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阶段基于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的康复机器人存在多目标分类时间长、识别准确率仍有待提升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由脑电信号控制的上肢康复机器人,对脑电信号中的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teady-state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SVEP)分类,进而判断出受试意图并输出相应动作指令.基于MATLAB的Psychtoolbox工具箱设计了包含5个刺激矩形的频闪界面作为视觉刺激器,刺激大脑生成SSVEP信号,对应上肢康复机器人的5个控制指令.运用多导联同步指数(multivariate synchronization index,MSI)算法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分类并输出控制指令,机器人在接收指令后执行特定动作.实验得到的机器人动作正确率最佳为98.33%,平均信息传输速率为23.11 bit/min.结果表明:SSVEP信号控制的上肢康复机器人在辅助治疗的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可以有效提高肢体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提高了竞技体育的发展水平。同时,正改变着人自身原有的自然生态平衡。从科技伦理视野出发,透视和剖析了竞技体育中所出现的"人的自然性的消退"现象,试图寻找科学技术与竞技体育相互具有包容性的结合点:竞技体育中科学技术的使用既要有所畏惧又要实现科学技术的伦理"软着陆"。  相似文献   
10.
创立和构建和谐体育既是构建和谐社会时代的历史选择,也是现代体育学术理论创新的客观发展需要.和谐的本质是协调与共享,和谐体育是人类以自身运动为主要对象和谐改造自我身心和开发自身潜能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在和谐体育活动中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体育的主体与客体、目的和效果都统一于人自身.人既是和谐体育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和谐体育具有绿色、休闲、人性化等鲜明时代特征.系统研究和谐体育,对于积极继承和自觉贯彻2008北京奥运会“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均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