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 毫秒
1
1.
以蒙太格语义论(MS)为代表的真值条件语义论的不足之处在于:(1)无法解释跨句照应的语言现象;(2)无法把握话语和上下文相互影响的动态特征。作为超越了其不足的两大理论有Kamp和reyle提出的“话语表现理论”(DRT)和由Asher和Lascarides提出的“分段式话语表现理论”(SDRT)。SDRT是对DRT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在梳理了这两种理论的基本理论框架来凸显真值条件语义论不足的同时,对话语表现理论的前景给予了关注。在深刻把握语言和心理的联系的基础上,需要构建一种包容性更强的理论来推动自然语言语义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G. W.莱布尼茨是近代西方哲学史上最卓越的先驱之一。他从不同角度对"物体是实体还是现象"的哲学问题的阐释,使得其哲学的全景系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他一方面认为物体作为现象是意识派生的存在,物体具有的实在性处于意识具有的统一性之下。另一方面,他把物理学上的物体概念也作为实体来积极地进行解释。他关于物体概念的定位使得其哲学系统难以为人所理解。从莱布尼茨物体哲学出发,通过系统探讨他的"力"的概念的变迁,可以发现莱布尼茨对"力"的概念的二元化的积极评价阐明了物体具有的两义性,即实在性和现象性。而运动作为现象的性质也拓展了他所处时代力学的学问领域。在此意义上,"力"的概念问题的深化于莱布尼茨而言是划时代的成果。对"力"的概念问题的理解也有助于我们洞悉其物体哲学系统的精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