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2篇
  200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14)C(NaH~(14)CO_3)和~(35)S(~(35)S-甲硫氨酸)标志扁藻及菱形藻来探讨双齿许水溞与咸水丰年虫的摄食和吸收问题,得到如下结果: 在一定的饵料密度范围内,清滤率随着藻类密度的增大而下降,在藻类密度增至某值后即稳定在一较低的水平上。 吸收率随藻类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并在某密度下达到最大值,此后就保持不变。我们称这一密度值为最适密度。 清滤率,摄食率和吸收率随着浮游动物的生长发育而增大,许水溞自挠足幼体到成体及丰年虫在体长7—10mm到性成熟时(10—14mm),清滤率,摄食率和吸收率均明显地增大。 吸收效率随着饵料密度的增大而降低,并在某一密度下稳定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上。 当饵料密度过高时,将产生过剩摄食。  相似文献   
2.
以七个对稻瘟菌抗感性不同的品籼种为材料,检测了稻苗受瘟茵(Pyricularia oryzae)感染前后叶片内某些生化变动及其原因。结果表明:籼稻苗抗性以5叶期为最高;叶片内抗坏血酸量和自由氨基氨量均是感>抗;木质素生成、类黄酮积累量均是抗>感;感抗型游离酚量相差不大,人工感染后抗性品种酚含量先时降低,48h后回升;弱抗与感性品种正相反,酚含量先时升高,48h后缓慢降低。为探明内在原因,检测了过氧化物酶与多酚氧化酶,抗性品种感染后比活力均上升,48h达到上限,感病者延至96h达到上限;比活力升降时相与含酚量降升时相正好对准。据此认为水稻抗瘟机制度是瘟菌入侵激活氧化酶类,于24—48h内将酚类急剧氧化,使菌丝与受侵细胞一起被毒杀。  相似文献   
3.
长毛对虾幼体对饵料的摄食与吸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35)S标志测定了长毛对虾(Penaeus penicillatus Alcock)溞状幼体和糠虾幼体对饵料的摄食与吸收,得到如下结果: 长毛对虾的溞-1期是植物食性的,溞-2期食性开始转变,溞-3期转为混合食性,糠-1期进而变为捕食性的。用标志角毛藻(Chaetoceros sp)为饵料,长毛对虾溞状幼体的清滤率在一定的饵料密度范围内随着饵料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当密度增至10~4个细胞/毫升时稳定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对角毛藻的摄食率和对卤虫(Artemia Salina)无节幼体的捕食率都随着饵料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并在饵料密度增至某值之后维持不变。吸收率与饵料密度的关系同摄食率或捕食率的情况相似。长毛对虾幼体时饵料的利用率随饵料密度的增大而降低,并在进一步增大饵料密度时稳定于一个较低水平。摄食和吸收的强度随着长毛对虾幼体的发育而增强。当饵料密度大于最适密度时,将产生“过剩摄食”。  相似文献   
4.
植物生长素亏损与雄性不育的发生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本文用水稻三系和籼粳杂种半不育株及其亲本为主要材料,阐明;花药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随不育度的加深而下降,不育系的蛋白含量仅为保持系的18—24%。不育的花药淀粉积累极低。与小孢子发育有关的α—淀粉酶、β—淀粉酶、磷化酶、ATP酶等的活性均不同程度地随着不育度的加深而下降,结合态吲哚乙酸(IAA)量与可育度平行下降。不育的花药的吲哚乙醇氧化酶、IAA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随着不育度加深而提高几倍至几十倍。据此认为雄性不育的起因在于不育花药的IAA库受有关氧化酶破坏而大大亏损。生长素亏损必然带来花药代谢及小孢子发育的异常,从而导致花粉不育。生长素亏损又能反馈于小孢子的信息系统,引起恶性循环。这些相关联的作用是波动性的,因此不育的花药中可包含部份正常花粉。根据以上结果修订了植物雄性不育发生机制的模型(图4)。  相似文献   
5.
淀粉酶类亏损与水稻三系雄性不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水稻三系及杂种的花药为材料,考察了淀粉代谢酶类亏损、恢复与雄性不育的相关作用。测验表明,不育系花药含淀粉0.5μg/spl(小穗花药共6枚),只达可育株系含量的1/12至1/10,花药含蛋白质15μg/spl,相当于1/7—1/5可育株系含量.对比分析各株系发育中花药的α-,β-淀粉酶,P-酶,R酶活力,得出P-酶活力为0.3μgPi/spl·h,α-淀粉酶活力为1.2 IDC/spl·h.恢复后的杂种代花药P-酶活力上升5—8倍,α-淀粉酶活力上升2.5-5倍.凝胶电泳证明。P-酶从单核期,α-淀粉酶Ⅱ从双核期开始恢复。比较3种恢复系在杂种代的恢复程序,得出其恢复力顺序为IR 244-6≥IR 24》铁陆17.这正好是花粉可育率恢复力顺序.这些事实足以表明不育性与淀粉合成有关酶的亏损相关,育性恢复是多因量变现象.  相似文献   
6.
蓝藻基因表达载体系统的构建和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蓝藻是一类具植物型放氧光合作物特性的原核生物。多数蓝藻富含营养物质,无毒,是表达外源目的基因的独特受体系统。因此,构建适用于蓝藻表达外源目的基因的载体系统,并用于表达药物活性肽基因,已成为当前蓝藻基因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本课题组10多年来率先在国内开展蓝藻基因工程研究,从蓝藻Plectonema botyanum中分离得到了约1.5kb的小质粒,以此为出发质粒,构建了蓝藻穿梭质粒pPRS-1和穿梭质粒表达载体pPKE2;同时根据DNA片段同源重组的性质,构建了蓝藻Calothrix sp.PCC7601、Synechococcus sp.PCC7942的基因整合平台系统。在国家863项目经费资助下,利用构建的蓝藻质粒载体和基因整合平台系统,把人源胸腺素基因转入蓝藻Calothrix sp.PCC7601和Synechoccus sp.PCC7942,并能高效表达,首次获得了可直接口服的含人源胸腺素的转基因蓝藻,这对研究和开发基因工程口服药物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对金定麻鸭鸭蛋形成过程中的物质积累作了考察.这个高产品种的经产鸭,卵球的成长约需7-8天.称重法和示踪法一致证明,在卵球成长的中、后期,卵黄物质的积累率达于最高,末期则逐渐降低,直至排卵前3-5小时积累停止.新开产鸭卵球成长时间较长(多3天),物质积累率也较低.用~(32)P和~(35)S标志的氨基酸作示踪剂,实验结果表明,卵球成长的中、后期加速积累的物质主要是磷脂类和蛋白质.实验表明注射人血液的示踪剂很快被利用于合成卵黄物质.母鸭还能够迅速利用血浆中的示踪物质合成蛋清;开产鸭比较产鸭的转换速率略为低些.母鸭蛋壳形成历时十多小时;直至产蛋前几十分钟~(32)P仍可沉积于蛋壳. 根据实验结果,对生产上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优质早籼稻新品种选育20年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简述自1979年以来从事优质早籼稻新品种选育研究,在育种技术上不断创新,积极采用高新技术,提高育种效率的成果。将独创的《水稻成熟花粉辐照诱变育种技术》、细胞工程技术、有性杂交、独特的米质筛选等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创建了一条高效的水稻新品种育种新途径。将优质、抗病和高产等优良性状进行聚合,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基本解决了优质不高产;优质不抗病;大粒水优质和早稻难优质等难题。选育出福建省第一个优质早籼新品种“佳禾早占”,成为福建省主推的优质早稻品种之一,累计推广10万hm^2。  相似文献   
9.
1838—1839年由两位德国学者施莱登和许旺建立起来的细胞学说,在生物科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恩格斯以细胞学说的建立与能量转化定律的发现、达尔文学说的创立并列为十九纪世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恩格斯指出,“有了这三个大发现,自然界的主要过程就得到了说明,就归结到自然的原因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现在是建立在更加牢固的基础上了。”(《自然辩证法》第176、177页)这是对包括细胞学说在内的三  相似文献   
10.
脊尾白虾幼体对饵料的摄食与吸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用~(35)S-甲硫氨酸作标志,测定了脊尾白虾〔Palaemon(Exopalaem-on)carinicauda Holthuis〕幼体对饵料的摄食与吸收的特点,所得结果表明: 在溞—Ⅱ后期至溞—Ⅲ期从滤食性转变为捕食性。用标志的咸水丰年虫和双齿许水溞的无节幼体及轮虫为动物性饵料,测得脊尾白虾幼体的捕食率随着饵料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在某一密度下达到最大值。吸收率变化的情况与此相似。脊尾白虾幼体对饵料的利用率在一定界限密度之上随着饵料密度的增大而降低,并在某一密度下稳定于较低的水平上。捕食和吸收能力随着脊尾白虾幼体的发育而增强。当饵料密度高于最适密度时,产生过剩摄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