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综合类   4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三峡兴隆洞出土12~15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和象牙刻划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高星  黄万波  徐自强  马志帮  J.W.Olsen 《科学通报》2003,48(23):2466-2472
在重庆市奉节县兴隆洞发掘出土早期智人牙齿、石器、有人工刻划痕迹的象牙和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 这些材料的种类、特点和埋藏状况说明该洞穴是一处远古人类的居住遗址. 通过出土动物群推断和铀系年代测定, 古人类在该洞穴的生存行为发生在中更新世晚期, 距今12~15万年前. 这是在三峡地区首次发现的早期智人化石. 出现在剑齿象门齿上的刻划纹成组分布, 组成简单而抽象的图案, 是目前所知最早的人类有意识的刻划作品, 对原始艺术的起源和东亚地区现代人类的起源、演化和行为方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2.
西藏三趾马动物群的首次发现及其对高原隆起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万波 《科学通报》1979,24(19):885-885
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变化有着较大的影响,对我国来说,这种影响更为直接。这是中、外学者早已注意到的问题。近年来,我国青藏高原综合科考队的研究工作取得可喜的成果。在探讨青藏高原隆起的原因及其隆起的过程等有关方面,有了新的认识。本文仅从古脊椎动物学的角度,以三趾马动物群为依据,对隆起问题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3.
人类了解自身的起源与演化只能根据祖先遗骸形式的化石,这是人类祖先留下的信息库.非、亚大陆都具有适宜人类演化的自然环境,因此人类学界存在着非洲起源说和亚洲起源说。能人及其石制品的发现,标志着非洲不仅有两足行走的古猿,而且繁衍出制造工具的能人;同时,亚洲的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独有的地质背景、古气候格局和有机环境,为人类起源与演化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亚洲同样存在一个从猿到人的独自演化系统,巫山龙骨坡发现的巫山人,它同东非更新世能人处在同一水平上。这就标志着华夏大地有了Homo中的最早代表。  相似文献   
4.
东非寻根梦1871年,达尔文在《人之由来》一书中说:“在世界上每一个大的区域里,现存的哺乳动物都与在同一区域的古老物种关系密切。非洲现在生存有大猩猩和黑猩猩两种猿。因此,非洲过去可能生存有与它们密切相关的绝灭的猿类,而现  相似文献   
5.
1978年春,北京基建队送给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一块鲸鱼脊椎骨.据了解,它采自北京王府井金鱼胡同,是当时挖地道时发现的.同年,北京水文队陈方吉赴现场作了观察,并绘制了含鲸“化石”的地层剖面示意图.剖面自下而上分六层:  相似文献   
6.
出土于法国的旧石器时代的犸象牙雕刻我国是洞穴研究的古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2,400年以前的《山海经·山经》。那时候,古人仅仅是对洞穴现象作初步描述,直到十九世纪西方文化涌入,我国的洞穴考古研究才步入了启蒙阶段。首开记录的是英国学者欧文(R·O wen),他于1870年研究了出土于四川万县盐井沟洞穴的中国犀、中国貘、东方剑齿象等哺乳动物化石。然而有计划、有组织的洞穴考古,是从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的。这就是人们熟悉的周口店北京猿人洞的发掘和北京猿人的发现。从那以后,考古学家裴文中、贾兰坡等又迈开了新的步伐,他们走出北…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万州区盐井沟是我国最早被报道且最为知名的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产地之一.此地区出土的哺乳动物群经常被作为我国南方第四纪古生物年代对比的标准,但该动物群的时代却因确切地点不明、层位不清等原因而存在很大争议.本文依据最近的调查结果和新发现,对这一区域哺乳动物化石群的分布和时代状况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解释.新发现的大垭口裂隙动物群含Rhizomys troglodytes,Homotherium sp.,Panthera pardus,Stegodon orientalis,Dicerorhinus sumatrensis, Hesperotherium sinense,Sussp.,Cervavitus fenqii,Cervus sp.和Muntiacus sp.等,其时代为早更新世中期,证实了盐井沟地区存在早更新世的动物群.在否定"万县动物群"或"盐井沟动物群"作为盐井沟地区更新世中晚期的生物地层学层位的同时,建议将大垭口动物群和平坝上洞动物群分别视为该地区早更新世中期和中更新世早期可资对比的生物地层学层位.  相似文献   
8.
黄万波 《科学通报》1981,26(24):1508-1508
1980年11月4日,在安徽省和县龙潭洞发现了一具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化石,这一发现在我国南方还是首次。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长江流域人类化石的分折认为,从200万年前的"巫山匠人"至5 000年前的"巴人",其体质特征是一脉相承的,其间既没有"断档",也未见外来文化的渗透.有鉴于此,笔者同意刘东生院士的意见,即把长江流域的人类化石统称为"东亚型"人.他们生活在青藏高原东部的森林、河流环境中.再者,依据长江流域出土的石制工具和与人类化石伴生的近200种动物化石反映的本土信息表明,"东亚型"人的起源于长江流域大三峡,且连续繁衍至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