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我的老师     
杨翕如老师是我最难忘的一位老师。 她是我小学三、四、五年级的班主任,五十多岁了,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了皱纹,一双深陷的大眼睛充满了希望。 “她五十多岁还教书吗?”有人会问。那我就告诉你,我的老师热爱教育事业,而且总是忠心耿耿,从不马虎。有人劝她退休,她却说:“退休?还早呢!我还能为党为人民培养人才。”多么动听的话啊!同志,当你听到这句话后,你的感情如何呢?  相似文献   
2.
市民社会是实现人类解放的必经历史环节。放眼当下中国,市民社会的兴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基础。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的论述启示我们: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宏伟征程中,辩证地看待配置调和法律、道德与信仰这一市民社会的三个重要维度,是相当必要和必须的。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更加清晰表述我国面临的发展机遇与风险挑战的宏观背景下,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不动摇,正确处理衔接好制度、伦理与精神三要素的对立统一关系,不断调适政权国家与市民社会的良性互动,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3.
失独现象作为一个带有中国特色的社会问题,其生成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政策博弈,是多方因素合力的必然结果,其现实危害不容小觑。在解决失独问题的路径建构上应当尤其注重理论选择和综合治理,确保顶层设计和底层互动的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4.
法学教育的大众化及民法学的体系化,迫使民法的教学方式必须作出相应变化。民法的生命在于实践,民法案例教学是对改革要求的最好回应之一。在办学资源等较为欠缺的情况下,地方高校必须在法学教育体系中找准自己的定位,改变与重点高校同质化的发展思路,以培养职业化法律人才为导向,突破民法案例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理念功利、制度缺失、经费不足、师资薄弱等困局。结合地方区位优势,以校地共建为支柱,以慕课平台为依托,深化课时量计算、科研体制及课程架构改革,培养真正符合地方法治建设需求的实务型人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