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针对科创板拟上市企业估值问题,基于所收集到的相关数据,综合运用灰色关联度、层次分析法、BP算法,构建出了灰色关联度及BP神经网络预测等模型,并运用MATLAB、SPSS进行处理分析。通过对近几年中国A股市场、美国NASDAQ市场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了中美市场估值指标与基本面指标、流动性指标之间的关系,并对2019年两市场估值指标给出了预测。通过进一步研究分析,展望了科创板的发展前景,并预测出我国首批科创板企业上市后的估值水平。  相似文献   
2.
全文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方面通过对传统的中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总结,论述了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着力阐明创造性思维的探索美学、独创性、发散性、敏捷性.另一方面从划归、分类、数形结合的三类数学基本思想入手,探究数学基本思想的本质,提升学生在数学学习实践中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系统分析红城湖底泥样品的物理参数、营养参数和污染物,能够为底泥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支撑。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法对底泥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测试底泥污染度(C_d)8,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150,属于污染水平,重金属污染程度依次镉锌镍铅砷总铬汞铜。综合分析底泥物性参数、营养参数和污染物水平,红城湖底泥可做公路用土和建筑用土利用。按照底泥∶水泥∶石灰=60∶20∶20比例进行掺杂固化7 d后,按照土工实验规范测试抗压强度,实验结果表明固化后底泥均达到各级公路用水泥稳定土抗压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骨料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工程的安全运行,本研究采用多种方法检验骨料的碱活性,为准确判定骨料的碱活性提供依据,为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通过岩相法、砂浆棒快速法和碳酸盐小岩石柱法对河南鸡湾水库工程骨料碱活性进行试验。【结果】岩相法检测结果表明,鸡湾水库工程拟选用骨料中含有一定量的碱活性组分,具有潜在的碱-骨料反应活性。砂浆棒快速法试验结果表明,11组骨料样品中4组块石骨料样品为非碱-硅酸反应活性骨料;5组样品为碱-硅酸反应活性骨料,工程应用中应对这些骨料应采取必要的抑制措施,以保证工程安全;2组骨料样品28 d砂浆膨胀率接近0.2%,且试件14 d后膨胀率发展速率未出现收敛状态,建议关注,工程应用中应采取相应的抑制措施。碳酸盐小岩石柱法试验结果表明,6组块石样品均为非碱-碳酸盐反应活性骨料。【结论】研究结果为准确判定鸡湾水库工程骨料的碱活性提供了技术支持,为保证工程质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针对车险续保概率,运用K-means聚类算法,混合因素分析法建立了客户分群模型,广义线性混合模型,使用MATLAB,SPSS,Excel等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研究得出车险客户的精准画像并给出了客户分析报告和相应的续保概率.总结出了一套车险费率算法,为不同类型的客户量身定制了车险方案,以提高车险客户的续保概率.  相似文献   
6.
针对海量数据中存在的大量冗余信息,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重复数据删除的文件备份与恢复系统,该系统采用改进的Winnowing动态分块算法,将文件分割成不同长度的数据块,并结合摘要算法、索引表、数据压缩等技术,确保服务器仅存储数据块唯一副本,以达到重复数据的删除目的.实验表明,该系统相比cwRsync能较更好的减少网络流量,并且相比传统的压缩技术能更进一步减少磁盘空间占用率.  相似文献   
7.
选取五源河上、中、下游底泥进行取样,系统分析底泥样品的物理参数、营养参数、有机 污染物和重金属。分析结果表明,底泥中有机质含量达到土壤三级标准,中游底泥样品有机质含 量最高(34.4 g/kg),底泥中有机磷和速效钾含量丰富达到土壤一级水平,但有效氮含量匮乏,仅达 到土壤五级水平,样品中未检出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污染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法进行评 价,评价结果表明测试底泥中Cd<8,RI<150,属于清洁水平。综合分析底泥物理参数、营养参数和 污染物水平,五源河上下游底泥可做建筑填土使用,中游底泥可做种植土壤利用,但应适当补充 氮肥。  相似文献   
8.
液滴的瞬态行为对强化水平管降膜吸收CO2装置的性能至关重要。基于VOF(volume of fluid)方法建立了滴状流降膜吸收CO2的二维模型,引入液滴下坠长度与无量纲时间来分析滴状流降膜吸收CO2过程中的液滴脉动与管间距和雷诺数Re的关系。结果表明:液体在换热管下侧堆积直至形成液滴的过程中,受到重力、表面张力与惯性的相互作用,液滴的移动方向出现了多次反转;液滴脉动过程中,由于摩擦阻力的存在,随着无量纲时间的增加,液滴脉动幅度逐渐减小;由于管间距的增加提高了液滴在换热管底部交汇时的动能,导致随着管间距的增加,液滴的脉动次数与脉动幅度逐渐增加;在Re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液滴滴落速度的减小导致液滴的脉动次数与幅度也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