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大昭寺始建于吐蕃时期,在西藏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中心主殿外围的转经廊外侧壁画全面地展示了《释迦牟尼百行传》(《本生经》)的108个故事内容,是西藏寺院壁画同类题材中保存相对完整的文化艺术遗产之一。文章介绍了大昭寺转经廊壁画的主要内容,以详细介绍转经廊外侧壁画内容及壁面分布为重点,并绘制相应图表。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苏珊·朗格(Susan.k.Langer)符号学的理论为基础对羌姆舞蹈作了如下分析:舞蹈仪式对于虚幻空间的营造和引导,并使参与者通过精神幻悟的体验而达到宗教意念的实现;作为意念的物化形式,羌姆舞蹈实现了情感的表达,也实现了对宗教崇拜和信仰所产生的虚幻心理的视觉补偿;“羌姆”舞蹈动作形态的展示作为人们信仰的物化验证和模拟再现的精神体验,实现了象征情感的现实转化;“羌姆”舞蹈作为宗教信仰约定的显现,在新时代下对其仪式的发展和传承的现代思考。  相似文献   
3.
大昭寺转经廊外侧壁画内容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昭寺始建于吐蕃时期,在西藏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中心主殿外围的转经廊外侧壁画全面地展示了<释迦牟尼百行传>(<本生经>)的108个故事内容,是西藏寺院壁画同类题材中保存相对完整的文化艺术遗产之一.文章介绍了大昭寺转经廊壁画的主要内容,以详细介绍转经廊外侧壁画内容及壁面分布为重点,并绘制相应图表.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命题下,对西藏文化和谐建构理论中藏传佛教寺院仪式“羌姆”应该如何发展,从运作机制的内在拓展、现代化因素的注入、转变寺院传统主体地位的影响、实现区域文化的互动、加强意识形态的现代化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模式构想。并陈述了新的发展模式对于西藏宗教现代化转型的时代意义:消解文化整合的内部消耗、确立文化转型共同的向度诉求和促使和谐建设中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5.
聚碳酸亚丙酯(Poly propylene carbonate, PPC)是由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共聚而成的可降解绿色环保材料,可以有效利用二氧化碳以缓解“温室效应”,其广泛应用于包装、医药、电池和军工等领域.但是PPC也存在热性能与机械性能较差、强伸性能对温度依赖性强等不足,为此研究人员对PPC的改性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从PPC的热性能、力学性能和实际生产等方面入手,分别就PPC的化学改性、复合改性和混合改性进行了综述,指出PPC当前的现状以及将要面临的难题,最后对PPC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藏族装饰图式及其审美情感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藏族装饰纹样的分析,以苯教思想的延续,佛教艺术的表现,汉文化的借鉴及印度民间故事的表现等进行简单的分类,并进一步透析其反映出来的审美模式及情感的表达。认为藏族艺术是通过寄托、互渗、象征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