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作为一位成长于中原大地上的优秀作家,周大新的小说创作体现出浓厚的儒家文化精神。在创作中他不仅自觉担负起知识分子的责任和使命,而且还塑造了一系列能体现儒家人格理想的人物形象;在小说中他还密切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文精神,体现出儒家积极入世的进取精神;另外,他的小说对家族文化的全面展现和深刻反思也极富儒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1949年之后,曹禺对《雷雨》进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修改,主要人物蘩漪也经历了三次变迁。从女性视角来看,1951年本《雷雨》中的蘩漪被阶级论所左右、"去女性化"、几乎被毁掉,这一切皆源于当时政治—文学高度一体化的文学场以及曹禺在当时文学场的复杂占位。1954年本中的蘩漪虽有一定程度的隐蔽恢复,但依然做了很大删改且被赋予了反封建意义,这与当时文艺政策的调整和对"五四"新文艺作品的肯定密切相关。1958年"大跃进"的开始以及"左"的思潮的不断升级则导致作者首次以"资产阶级女性"的设定否定了蘩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