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1篇
  200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雷孝恩 《科学通报》1988,33(6):446-446
Drewes在SMICK模式中,已将大气化学动力学和大气输送扩散过程联合起来,提出了在降水过程中污染物液相和气相浓度的两类控制方程,在实际应用中获得了好的结果,并指出液相浓度受气体浓度的影响。Pena研究过降水中SO_2含量与大气中浓度之间关系,并分析了SO_2与降水中pH的关系。Hales利用SO_2液相和气相浓度平衡关系,由已知气体浓度计算水中SO_2含量,并和实际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广州地区臭氧浓度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通过对1999年广州市3个监测点(市监测中心站,麓湖公园和龙归)地面O3浓度的分析,研究广州地区地面O3浓度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天气条件的变化对O3形成具有明显的作用,即:晴天O3平均浓度都大于多云天和阴雨天的值,阴雨天的值最小;②O3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其大小次序排列为冬季、秋季、夏季和春季;③远郊区的龙归测点O3的值均大于市监测中心站,麓湖公园测点也大于市监测中心站,这表明二次污染物的高浓度中心与一次污染物的中心不相重合,二次污染物在一次污染物的下风方形成。同时利用高分辨化学模式模拟了市监测中心站测点O3浓度廓线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对流层低层的O3浓度日变化幅度较大,尤其是白天变化非常明显;自由大气层内的O3浓度日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