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以宜昌长江经济带为例,探索了在低碳发展模式转型的长期目标下,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自适应性规划方法,辅助弹性规划的制定与实施.首先,通过宏观分析识别规划实施的关键不确定因素,设计多情景分析框架.进而,通过UrbanSim和TransCAD结合,综合考察人口和就业的空间分布与城市交通需求的变动趋势,评估不同情景下重大公共基础设施的适应性.最后,根据多情景模拟的比较结果设计循序渐进的实施路线.该方法可以在中国大部分城市现有社会经济数据条件下适用.  相似文献   
2.
从行为研究、治理结构演化和跨尺度协调三方面评述社区行动研究方法, 并以北京郊区宏福苑社区(H 社区)的垃圾分类实验为例, 考察参与式的社区行动对塑造居民行为的实际效果, 包括居民的实际参与度、习惯建立过程以及居民对各种社区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反馈, 探讨经济激励和场所营建对行为引导和环境意识内化的不同影响。通过与其他采用相同技术系统, 但治理机制不同的社区实验效果进行对比, 反思实验过程中地方治理机制的营造过程, 指出重塑地方治理机制是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创新的关键。在此基础上, 阐述社区垃圾分类行动与城市废物管理系统、产品生产消费系统之间的跨尺度协调问题, 分析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与地方社区行动相结合的可能途径。从可持续生产消费模式转型的角度, 总结社区行动研究方法在参与式规划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以宜昌市为例, 从居住空间和就业空间的互动关系入手, 采用基于微观模拟的大尺度城市模型UrbanSim, 模拟城市未来的空间动态。结果表明, 2010?2015年, 宜昌市的人口和就业共同向沿江重点城镇化区域集聚。通过家庭区位选择模型和就业区位选择模型的标定, 以共享影响因素的形式, 突破了UrbanSim在家庭区位选择模型和就业区位选择模型上分离执行的局限, 从微观个体层面实现了居住空间与就业空间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