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分二部分介绍了遥感技术在江苏海岸带调查中的应用。对黑白陆地卫星图象进行了反差增强、边缘增强、密度分割等处理,用分层曝光法合成了1:20万假彩色图象,并在此基础上经目视解译绘制了江苏海岸带类型图。应用聚类分析和最大似然比分类法在图象处理系统上做了部分海岸带的分类图,并通过随机抽样检验了图件的精度。结果表明,遥感技术可以在滩面宽阔、地面工作不易进行的江苏海岸调查和研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卫星图象的多时相分析可以帮助海洋地貌学家了解江苏淤泥质海滩的演变规律,以便制订出合理的开发利用规划。  相似文献   
2.
荆江河曲的成因与演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着重分析了荆江河曲形成的边界条件,指出沙层之上复有厚层粘土的二元结构,或沙与土互层结构的土质条件,对荆江河曲的形成与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从对荆江在2500年内河床类型的演变过程的分析中,阐明了历史时期内分流穴口的淤塞,使荆江流量增大,洪水位增高,促进了河漫滩相粘土层的迅速增厚,造成了在水流作用下,河岸的相对可动性小於河底的边界条件,因而促使荆江的河型由三角洲分(氵义)河床转化为河曲。最后根据400多年来荆江各段河床平面变形形式的不同将荆江河曲划分出五种弯道演变的类型。自然界中蜿蜒曲折的河床称为河曲,它是普遍存在的一种河床类型。远在2000多年前,我国著名学者管子就提出“水性至曲”的现象。1870年英国著名地质学家C.莱伊尔(C.Lyells)开始从地质地貌观点研究河曲成因与演变。1908年法国河道工程师L.法格(L.Fargue)阐明弯道形态特性。随后学者们从地貌、地质、水文、泥沙与河流动力等方面对河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提出了数十种假说,但河曲成因至今还被认为是理论上悬而未决的问题。而本文探讨的荆江河曲又有其复杂的形成条件,但我们认为只要遵循毛主席的教导:“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魄,就在於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按这一指示来研究它,总能逐渐取得一定成果的。笔者具体地分析了荆江河床形成的条件。研究了荆江历史时期水系演变的情况,在这样的基础上来探讨荆江河曲的成因与演变。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应用遥感资料分析水文过程,这是当前水文学及水文地理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水文学而言,应用遥感资料的目的着重在于确立水文站网的观测资料与流域自然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求较准确地确定水文模型中的参数,提高水文分析计算、水文预报和水资源估算的精度。流域下垫面是一个结构复杂的自然综合体。它受地质、地貌、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因素以及土地利用等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并且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其自身的特性。流域下垫面特性的差异,直接影响到迳流的形成过程。因此,深入研究流域下垫面的地理特征及其与水文过程的关系,这对于水文学及水文地理学的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引言地貌图是区域地貌考察研究成果的综合反映,大量的野外地貌考察是地貌制图工作的基础。通常,小比例尺的地貌图是根据地貌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图件、考察报告、统计资料等)编绘而成的。用这种传统的方法制图,野外考察和室内制图的工作量都很大,花费时间也很多,而且成图的质量往往不够理想。利用航空象片进行地貌判读与制图,虽然提高了制图的质量和速度,但由于航空象片复盖地面的范围小,重复摄影的周期长,成本也高,利用大比例尺航空象片进行中、小比例尺地貌制图还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航天遥感技术的发展,陆地卫星资料在地学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利用陆地卫星图象进行专题制图的研究,得到普遍的重视,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