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含铝高速钢中奥氏体非均匀长大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2AI和M2高速钢经一次和二次淬火后,奥氏体晶粒和未溶碳化物的定量研究表明,在高温r/f比值相同的条件下,由于淬火前原始组织的差别,可发生正常(均匀)和异常(非均匀)两类长大。根据异常粗晶形成初期的组织观察,提出了“连续-非连续”再结晶模式和“合并—推移”式的生长机制。提出了减轻或消除M2AI钢混晶的工艺原则。  相似文献   
2.
V3N钢工业生产钢材之碳化物颗粒比普通18—4—1钢及相同W、Mo、V含量的含钴钢细小,机械性能基本达到在研制初期所报导的水平,硬度、强度及韧性与M42及HSP—15钢基本相同,但高硬度(HRC69)下的脆化倾向较小;抗回火软化性较高,但高温硬度较低。加工几种典型的难切材料时,切削性能达到含5—8%钴的超硬型高速钢之水平。  相似文献   
3.
Co对易磨削(1%V)的超硬型W-Wo和Mo系高速钢性能影响的研究表明,随Co含量的提高,二次硬度上升,3%-5%Co还可提高钢的强韧性,8%Co则有明显的脆化作用。新的低Co超硬高速钢Co3N在硬度、红硬性、强度、韧性和可磨削性诸方面皆达到M42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超硬高速钢二次硬度的碳饱和度判别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碳饱和度A=C_S/C_P。C_S—钢中碳含量;C_P—碳参量,它正比于碳化物形成元素含量,由G.Steven式确定。本文确定了在碳饱和度(A)—淬火温度(T淬)—二次硬度(HRC回)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证明,①用A作为成份参数来判别钢的二次硬化能力是可行的,②A值还可用于对具体成份(炉号)为达到某硬度选择合适的淬火温度。还根据上述原则研究了几种合金元素对W12、Mo3、Cr4、V3钢系二次硬化性能的影响,并讨论了高速钢中常用元素的互换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土具材料的高温硬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6.
用TEM-SEM、X射线及图象分析法研究了Fe-W(Mo)-Co(Ni)系时效硬化工具钢的相组成和组织。探讨了合金的时效硬化机制,确认时效初期发生无位垒脱溶—调幅分解,形成具有周期构造的组织,它的成长速度非常缓慢,这是本系合金时效硬化迅速和过时效软化迟缓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低钴锡磨削超硬高速钢Co3N系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o对易磨削(1%)的超硬型W-Wo和Mo系高速钢性能影响的研究表明,随Co含量 提高,二次硬度上升,3-5%Co还可提高钢的强韧性,8%Co则有明显的脆化作用,新的低Co超硬高速钢Co3N在硬度,龚硬性,强度,韧性和可磨削性方面M皆达到M42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本项研究工作的目的在于探索在高速工具钢中降低含铬量的可能性。新钢种的化学成份以P9钢的为基础。对P9加锰(至约1.5%)钢、P9減铬(至1~3%)加钼(约1%)钢及P9減铬(至1~2%)加锰(至约1.5%)钢等3种类型7种成份的钢种进行了热处理后的硬度、红热硬性、切削性能及金相观察等研究。研究结果指出,这些高速工具钢在经合适的热处理后其硬度值与P9钢经热处理后的硬度值相差无幾。P9钢中加锰或澸铬加锰后对钢的红热硬性影响不大,而減铬加钼后使钢在600℃的红热硬性增高。从金相观察中发现,加钼或加锰的P9型高速钢中含铬量降低时,加热时钢中出现莱氏体的温度升高了,这样就在热处理时有可能用较高的淬火温度。根据瑞车切削试验的初步结果发现,P9澸铬加钼的钢及P9加锰的钢,在采用了合适的热处理规程后,其切削性能超过标准的P9钢,等于或超过标准的P18钢。P9澸铬加锰的钢,其切削能力与标准P9钢相当。  相似文献   
9.
超硬高速钢的平衡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无钴超硬高速钢在马氏体成份和二次硬化之间的关系。采用“马氏体碳饱和度”(A~M=C_s~M/C_p~M,C_s~M—马氏体含碳量,C_p~M—马氏体中合金元素在回火时形成二次硬化碳化物所需碳量)作为描述马氏体中合金元素和碳(M—C)配比关系的参数。得出,①A~M和二次硬度有相当严格的依从关系。在通常的成分范围内,与某个合金元素或其总体比较,它对硬度的影响更大些。②当马氏体成分符合W_2C、Mo_2、V_4C_3及Cr_7C_3原子比时,获得最高的二次硬度—HRC69左右。 讨论了G、Steven平衡碳计算式。为解决某些合金化的定量问题,建议采用“钢的碳饱和度”(A=C_s/C_p)表征高速钢中M—C配比。C_s为钢的实际碳量,而C_p按Steven计算式。高速钢的成份可通过实验测定A值来决定。A值还可用于冶炼成份的控制以及淬火温度的选择等。  相似文献   
10.
工具材料的高温硬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种工业用合金工具钢及7种WC-Co烧结合金维氏硬度(H)与温度(T)关系的研究表明,经淬火—回火二次硬化处理的工具钢,在回火温度以下,可逆软化与温度呈线性关系,且各高速钢可逆软化系数很接近;提出了计算高速钢500℃以下硬度的简易公式。高于回火温度时,工具钢H—T关系复杂化,但直到700℃,影响高温硬度的主要因素仍然是热处理(二次硬化)达到的室温硬度。WC-Co烧结合金的硬度在800℃以下和温度呈线性关系,当Co≤20%时,与钴含量也呈显著的线性关系;提出了由室温硬度或钴含量(3%—20%)计算800℃以下硬度的简易公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